第282章、皇帝的信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精度决定了太多事。
现在,郑魁这个“印刷机项目皇明大学院研究组”铅字模烧制小组也面临着这个难题。
几个年轻大匠,有非常懂烧窑的——尽管烧的是青砖,但郑魁知道跟烧火很多的诀窍。有非常懂熔铸的,但他们以前铸造的,那都是相对糙一点的枪炮。
现在他们才发现,尽管有了图纸,但这件事仍旧不容易。
申仲鸣亲自跟他们讲解。
“知道这活字模都出来几百年了,如今为何还是雕版刻印的书卷更多吗?”
郑魁几个人自然懵懵地摇头。
“主要便是由于每个字模极难做到大小如一。”申仲鸣也带来了几个样模,“你们看,这比小指还细的字模,拿在一起倒是瞧不出宽窄高矮不一。但上了板架,便会发现有些能卡好在字槽里,有的会松,高矮也并非当真一样。故而,才需要借软脂压平、固稳。”
申仲鸣分给他们看,让他们互相直接比较看看,当真还是有细微不同的。
“再者,这字模上都是阳文反刻,找字不易。虽然如今有了部首,多了个寻字之法,但仍旧难找。”申仲鸣解释着,“这些字模又都是四四方方的,若制版时某个字放反了,也是常有的。故此,民间刻印书籍,仍是以雕版为主。”
郑魁似懂非懂,只听院长郑重说道:“若那印刷机能试制出来,将来要想使之好用过雕版,陛下所说这铅字模也极为重要。你们万不可因为担此任便以为无关紧要,这里的学问很多!”
这下郑魁听懂了,他以为院长只是来给他们这个边缘小组打气的。
在皇城里,内廷和工部等本来就有作坊,他们是能过去做试验的。
然而申仲鸣很快给他们提了这新字模更明确具体的要求:字模的顶和底,分别要有阴文正刻和阳文反刻。
阴文一面,方便将来别人找字认字。阳文一面,还都要在一个地方缺个小三角,方便将来把字放到板上字槽里时确认方向放没放对。
至于字模熔铸时的大小尺寸,那就要靠他们来掌握了。
模具要有多精细,熔铸时怎么配料让它们不至于因为冷却之后收缩得大小不一,这都得靠一点点来试。
又或者熔铸好之后,能再有一个精细打磨的法子——要简单,毕竟字模数量很多,一一打磨又会出问题。
领完任务的这个小组纷纷头大。
“……造弹丸倒比这简单多了,这简直是在铁上绣花。”
“如果要这么精细,只能用失蜡法了。”铸造的年轻大匠问郑魁,“你能做吗?”
“……黑窑厂哪用得上失蜡法?”郑魁很无奈,他就是个烧青砖的,“我明白你说什么,不管是泥范还是铁范,我还是有几分把握不烧坏的。”
要做这等精细的字模,自然要先做字模的模具。
“那我们就商量一下,这字模范该如何做。我以为,既然印刷匠制版时有那么多麻烦,倒不如将字模和他们用来放字模的板子一同来想,要做便做一套东西。”
“极对!咱们只做字模,恐怕也无法做到院长大人说的那般大小高矮都如一,放好之后又平又稳!”
朱厚熜关注这件事,最主要是看重它在机器生产、精密制造、流程工艺等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现在皇帝高度重视,底下很多的人都动了起来,试图去改善其中的细节。
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朱厚熜自然不曾忘记还有一种简便的办法:刻蜡纸印。
但本质上,可蜡纸仍旧需要大量的人手工去刻,又累也容易出错。此时已经有的所谓蜡笺也不是专门的刻印蜡纸,而就算不考虑适应这种刻印蜡纸的新墨研制,一张刻印蜡纸在朱厚熜的印象里也只能印数量不多的份数就会报销。
这会对蜡产生极大的消耗,而问题在于:蜡在宋代找到了用从白蜡虫的分泌物中提取白蜡之后虽然成本降低了不少,但此时蜡烛仍旧是“贡品”级别,一支的价格高达百文以上。
目前产这白蜡的,都在江浙,用的方式便是养殖白蜡虫。也许需求暴增会让蜡的成本降下来,但是随之而来的影响是:江浙地区收益与养蚕差不多的白蜡虫养殖一定会大大攀升。
整出什么改稻为蜡事小,江南又多一项经济红利也事小,但推广这种方式对整个技术的推动有多大的意义?
相反,螺丝螺柱螺帽出现在大明,它的意义太大了。
事情已经安排下去,皇帝终于把注意力放到了国策会议上。
十一月十五望日朝会依旧,而已经提前知道第二期《明报》会在这一天发行的有心人,自然也都早早在等这一期报纸。
朝廷于此时推出这份报纸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为了配合新法,用朝廷的名义宣扬政令。
这一期上必然仍有要闻!
当这一期报纸到了许多人手上之后,不少人都不约而同地皱起了眉。
怎么才十五天,这一期报纸就这么拉了?
……
皇帝不追求印刷质量,明报行以有限的人力疯狂赶工,第二期《明报》远比不上准备充足的第一期那么精美。
所幸虽然字迹重影、模糊甚至有些拖出了墨迹,其上每个字是没错的。
重点主要是看内容。
许多人还不能全然认识所有简字,新体例也需要习惯。但报纸的份数本就不多,大家大多是几个人凑在一起看,彼此议论着、猜测着,从上下文之中倒也能勉强读通。
国子监内,唐顺之自然又是第一时间从典簿那里求告到手,与同学们一起看起来。
他很早就“私藏”有一本手抄《嘉靖字典》,这简字他基本都认识了。
此刻他便轻声朗读着:“皇帝陛下告天下臣民的一封信。”
指着参照现有顶格体例、在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新体例下这一期《明报》头版左边空出来的很多列,唐顺之说道:“陛下御笔。”
监生们齐齐抿嘴凛声:这岂非便如圣旨一般?
圣旨是何等精美?颁示时何等隆重?
聆听圣谕,要不要先行礼叩拜?
但也没有宣旨中官,只有一份显得有点粗糙的报纸……
唐顺之念着这封信,倒有点像是在宣读圣旨了,这房里的气氛一时显得有点古怪。
此时此刻,还真有人发现这是皇帝御笔之后,首先将那印刷得很糙的报纸先恭恭敬敬地放好了,然后行了一个大礼——这样做的,大多是因为在公共场合、或者诸衙中的中低层官员们。
而后,他们才自行起身,细细阅读起这封信来。
【天下臣民,读报如临朕前。】
还不是因为这句话?
但凡事都需要有个头,以示郑重。
朱厚熜也终究不能一下子将这报纸用更白的话来讲——印刷已经如此之难了,纯粹口头白话,一不够正式,二来字太多了。
【登基将五年,朕已育皇子有二。有谚云,成家立业。朕的事业,便是大明百姓福祉,家家过得比以前好,大明这国家比以前富强。】
【为此,近五年里发生了许多事。】
【正德十六年西洋人进犯,王师赢了。嘉靖元年风灾、去年旱灾,各省赈济得力。嘉靖四年湖广逆乱,平定了。】
【朕藩王继统,想用新法富国,朕知道会很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