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位于沙漠之中,以盛产青盐著称的盐州白池城内的官署,现在已经挂上了大宋兴灵宣抚处置使,管勾朔方、鄜延、环庆、泾原、熙河、河西六路军事,同知枢密院事高俅的节旗。

白池城内外,戒备森严,大兵云集。城关内外,往来的都是报马急递,将泾原、熙河、河西等路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递过来,又从盐州的高俅帅府传回大宋的中枢开封府。

朔方路和陕西路的两个转运使司,同样派出了官吏在白池城设置了转运判官衙门。朔方、鄜延、环庆、泾原、熙河、河西等五路安抚使司,也都在白池城设立了官衙,除了朔方路的童贯亲自坐镇之外,其余五路的阃臣也都派出了心腹机宜在白池城听用,每天都得一大早去高太尉的辕门听鼓,接受一道道高宣帅传下来的命令。整个西北六路的大军,似乎都已经在战无不胜的高太尉的统一指挥之下了。

而高太尉统领这支庞大而分散的大军的方式,说起来也非常简单——只要会骂人,会写自己的名字,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因为武好古“留给”他的军事机宜指挥是相当给力的!

几十名西军小将出身,在兵学司学堂呆了四年(包括一年骑士训练),又在西北战场上历练了两年的军事机宜们,现在被分成了几个都,分别负责“作战”、“训练”、“军令”、“后勤”、“情报”,各司其职,各管一摊。

各种各样的“方略”在最短的时间中被他们拟订出来,提交到了其实看不大懂的太尉高俅面前,只等他批示后用了官印,就能下发执行了。

这种带兵指挥的方式,对于宋朝的文武官员来说其实也不是特别新鲜。因为各地的安抚使都能征辟幕职,拥有不少机宜为自己出谋划策。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宋朝的安抚使们总喜欢使用文士作为自己的机宜——安抚使可不是转运使,主管的是军务,却用一帮没有军旅经验的文士出谋划策,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战场什么样都没见过,出的主意能管用那绝不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一支军队并不能靠奇谋立足。日常的严格管理,战场上的周密布置,才是真正能立于不败的关键。而这些事情是不能靠外行去做的!

顺便再提一下,后世的小说和戏剧之中,也经常能看见一堆摇鹅毛扇子的军师再给大将军或是大军阀们出谋划策。这其实反应的就是宋朝开始实行“文武殊途”后的情况,在宋朝之前,文武官员并不殊途,没有一点武力值的文士当然也有,或许也会出现在军旅之中,但绝对不是主流。在那个时代担任幕职的大多都是贵族或大士族的门客家臣,谁会养一堆没有什么事干能力,只会文采风流的家臣门客?就算要装大文豪也是大士族大贵族自己去装啊。哪有花钱雇一群底下人来装逼的?

因为有一群不装逼,能实干的军事机宜。盐州城内外,现在只剩下了一片大宋少有的肃杀和严整之气。这可不是一个将帅的经验在发挥作用,而是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在协助,所有人都兢兢业业,全身心灌注在这场战事之上,当然能将所有的一切都调度的井井有条。

其中最能立竿见影的,就是作为朔方军主力的六将新府兵的组织和训练了。同武好古离开朔方路的时候相比,这支军队不仅更加严整,而且规模也更大了——除了“战斗府兵”之外,“辅助府兵”也全部到位,配属到了各将、各部、各营。

一直困扰高俅、童贯的骑兵,也已经得到了解决。在军事机宜们的建议下,朔方路抚司实行了“骑士职田制”,用多达2000亩的朔方路土地使用权(40年使用权)招募骑士。不仅陕西六路的汉人骑士可以应募,各地的番人骑士一样可以应募。

于是一个多月内就有数千人投到了高太尉旗下,总算是把新府兵六将所需的骑兵营补齐了,而且高俅的500黑甲选锋骑还被保留了建制,成了直属高俅的一支甲骑部存在。

再凑齐了骑兵和辅兵之后,单是新府军六将的总兵力就已经达到了五万之众!

另外,三直军现在也没有被调回开封府,而是由杨可世率领,继续在高俅麾下听用。不过人数已经大大减少,只剩下了不到4500名猛士,500-600名骑士,还有辅兵和辅助骑兵,总数不到8000。

现在六将府兵和三直禁军,还有从鄜延路调来的一部精锐骑兵,都已经汇集在了盐州白池城,总兵力达到了62000余人。

可以说是空前强大,随时可以越过沙漠去佯攻兴灵,以配合河西、熙河两军去解救被困于秦王川的高永年和种师极所部。

……

在盐州白池城中的街道之上,马蹄銮铃之声疾响。数骑银牌急递快马加鞭飞奔而来,路上巡逻的士兵纷纷闪避,不敢丝毫阻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