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源于世间万物,皆存在两面性。
老子在【道德经】上曰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若用后世理解这八个字,等同于辩证法。
大概的意思便是……
有和无,即对立,又相生。
难和易,因对立,遂相成。
所谓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都是这个理。
包括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很多时候。
你越是强求,最终反而一切成空。
比如乐正氏就是最好的例子。
明明内圣知止,兼顾司法,就已经是相当完备的治世之策了。
可他非要贯彻礼在法上,进而达到至圣、至德、至孝的儒家大同理想国。
问题在于。
如果世上只有德化作为唯一标准。
那么所有人都必定会在德孝方面,疯狂内卷。
就像后世大家卷学历。
最后就导致学历随着时间的推移,火速贬值……越贬值越内卷,不然你就出不了头……
同理。
人们如果在德孝方面疯狂内卷。
止于至善就不可能再起作用。
这是一目了然的现实。
因为你选择了知止而后能定。
人家却直接卷成了道德楷模,犹如鲤鱼跃龙门……就像后世王莽一样,次子杀婢,于是王莽直接逼迫次子自杀,遂得名望一再助势。
当然。
这是一个较为正面的例子。
权贵次子杀人犯法,照样也得依律偿命。
问题在于……王莽杀子上位以后,立马搞的朝野一片哀嚎,民不聊生。
窥一斑可知全豹。
今天有人遵从至德教化,杀次子扬名上位。
明天就会有人想办法搞个大的,杀嫡子扬名……
在权力和名望面前。
什么亲亲相隐,都是假的。
君不见,最是无情帝王家。
放在普通家庭也是一样。
为了一朝鲤鱼跃龙门,人们定然会把德孝二字,内卷到堪称异化的程度。
直至裹挟整个社会阶层。
全部被至圣、至德、至孝不断加码框限。
然而。
有些事情,有些行业,一味的讲究德孝是没有用的。
战场上你跟敌人讲德孝,就能取胜嘛?
天灾频发,易子而食,明明把赈灾粮换成麸糠,能够救更多的百姓。
由于至德的名头,你就没法那么做。
明明想要控制灾情,只要大幅度抬高粮价,进而吸引其余各州郡的粮商蜂拥而至,尔后便可把粮价打下去。
由于至德的名头,你从一开始就没法抬高粮价,不然朝中御史立马就会用弹劾奏折淹死你。
亦或者想要实现以工代赈,你就只能裹挟那些世家大户,各种开办龙舟会,外加赏灯节之类的活动,让灾民有事可做,方可混口饭吃。
但那些世家大户却用至德简朴,不得铺张的名头搪塞你。
你有办法嘛?
你根本没有办法!
很多时候。
德,能够救人,亦能杀人。
所以。
必须得用司法进行兜底。
此乃板上钉钉的现实。
……
回到此刻。
乐正氏面对嬴政的八字方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他只觉心神皆震,有口难言。
以乐正氏的学识和境界,他也已经反应了过来,贯彻至圣、至德、至孝之后,止于至善就会荡然无存。
那么为何乐正氏之前没有发现这个致命漏洞呢?
答案很简单!
他被儒家的大同理想国,蒙蔽了双眼。
世人总是会被一叶障目。
乐正氏显然也不例外。
直至现在嬴政用夫子的交代,彻底碾碎了儒家的至德外王之道。
乐正氏方才如梦初醒。
他只能深深的叹息:“阁下,高论。”
乐正氏心服口服的俯首认输。
这一次辩经。
他总算是输了个明明白白。
这很重要……
对于乐正氏而言,他可以输,却绝不能输的稀里糊涂。
眼下辩经的结果,他是能够发自内心接受的。
“内圣教化,法以奖惩。”
嬴政拱了拱手,又补充道:“世人皆逐利,遂要用儒学教化他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时也要承认人性趋利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只要在法律的允许之下挣钱,那就没有问题。故:圣人死,大盗止。”
“男女之情,人之天性,当用儒学教化发乎情、止于礼。同时也不必把女色视为洪水猛兽,只要别违背了女子意愿,触犯法律,也别刻意破坏他人感情,便都是正常的男女关系。故:圣人死,大盗止。”
“还有廉价铁器的出现,井田制注定已经到了尽头,唯有让底层百姓人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才能激发他们对于耕种和开荒的积极性,进而大幅度提振国家生产力。摒弃复古至礼,遵从时代大势。故:圣人死,大盗止。”
“对于官吏方面,德行评判固然也很重要,却不能要求他们无私奉献,视钱财如粪土。秉承廉洁难道就一定要连肉都吃不起?不!只要他们治政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冻馁之苦,朝廷就应当依规进行政绩奖赏。故:圣人死,大盗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后是医患难题……医术救人得生,却又需要死亡方能累积进步。医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由人命枯骨铸就而成,所以神农氏尝遍百草,才会彰显出功德无量。”
“有无相生,生死相存,究竟要如何调节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同时兼顾……既得救死扶伤,又得让医术不断进步发展,直至完成圣人死,大盗止……这明显需要寻找到司法和民意之间的平衡……”
“我能力有限,今日就到这里。”
“乐正启,承让了。”
……
至此。
嬴政与乐正氏的内圣外王之辩,大获全胜。
礼在法上。
贯彻内圣教化。
废除以吏为师政策。
乐正氏只证明了其中一项具备卓绝的价值。
那就是知止内圣,确实是儒学中的精髓所在。
三纲八目,也确有可取之处。
但至德、至圣、至孝的外王大同理想国,儒家从今以后都别想了。
儒与法,两者并重之。
才是帝制时代的最优选择。
随即。
乐正氏在跟嬴政行礼完毕以后,他又转而朝着许尚的方向,遥拜相敬。
许尚回以微笑示意……
乐正氏距离腐儒只差一个界限,那就是他真的会践行知止二字。
这非常难得。
因为大多数儒家老学究,基本都会变成盲目的追求德化。
让他们放弃至孝之名。
等同于要了他们的命。
所以。
尽管乐正氏下半场的表现,稍微有些拉胯。
许尚却依旧愿意在心中,给予乐正氏较为正面的评价和认可。
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