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好。”

郭小娘终于过去上了车,看着马车离开,秦刚才回头叫上了李清照,便让她在前面带路,要把她送回家里。

李格非是在东京外城东面的新曹门外租的房子,离东岳庙不是太远,交通也算方便,但是毕竟已经在外城城墙外了,所以租的价格会便宜一些。

而陈师道正是与他家作的邻居。

李清照带着秦刚回来时,正巧看见陈师道从外面回来,正在开自家的大门。李清照一见大喜,赶紧叫他:“履常,履常。”

陈师道听声音便知是李清照,也没回头继续边推开大门边问:“何事?快说。”

李清照赶紧从秦刚手里接过那包东西,屁颠屁颠地跑到他的身边塞过去说:“帮个小忙,这包东西先寄放你家,过两天我找机会来拿。注意,别让我家大人知晓。”

陈师道手里接着东西,正狐疑着,却回头又看到了秦刚,赶紧笑着招呼:“是徐之啊,新年好,昨日我已收到了你的拜帖,怎么今天却又自己过来了?”

“履常师叔新年好,今日庙会遇见文叔师叔与清娘,他们俩因为人多而走散,我这便是将清娘送回来。”

“哦,原来如此。那个,徐之,你不必叫我师叔。我意属黄山谷【注: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一般弟子以称师尊自号为尊敬】为师,咱们可以平辈叙之。”

“就是就是。”李清照大喇喇地对秦刚说,“所以,徐之、履常,我们都是一个辈份的。今后你们也别叫我清娘,太小孩子气了。正好今天已是新年,我正式宣布一下,我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叫易安居士,所以你们以后可以叫我易安。”

陈师道不以为然地哈哈大笑,当然是被李清照这一本正经的模样而逗乐。

但是,此时秦刚的内心深处却被以颇为熟悉的号称而心神俱震。

易安居士,居然开始正式登场。

“那好,易安,既然已经平安到家,那你自己回去吧,我请徐之到我家里坐坐可否?”陈师道揶揄地问道。

“没问题啦!你记得帮我东西收好就成。徐之再见,履常再见。”李清照不以为然地蹦跳着跑回隔壁自己家里去了。

秦刚也正想与陈师道结识一下,便随其一起进了门。

听得有人开门,里面已有迎了出来,却是一名中年妇人,身后跟着两个男孩,大的约十二三岁,小的十岁模样,不意看见有生人,俱向母亲身后退去。

陈师道赶紧介绍:“这位是秦少游新收的弟子,秦刚秦徐之。这是拙荆郭氏。”

郭氏似十分有家教,不慌不忙地拉着两个孩子上前见礼:“见过秦叔叔,新年康安。”

“这是我的长子与幼子,自幼胆小,比不得清娘那个丫头!”陈师道自嘲说。

秦刚急忙给郭氏还礼,看到这两小孩,很顺手地就从怀里掏出两只红包:“来来来,新年到来,大家康安,一人拿一份。”

他今天出门前倒是在怀里准备了好几份的红包,若不李清照先是向他讹了二十贯,原本也想给她发一份的,却不想此时用得上了。

两个孩子有点迟疑,秦刚一边把红包塞入他们手里,一边解释道,“这是我老家的风俗,长辈见到未成年的孩子,一定要送红包的,这是家乡礼!”

陈师道这才示意两个孩子收下,转而疑惑道:“徐之家乡还有这个风俗?为何之前从未见少游提到过?”

“呃!师尊少年即离乡远游,久而久之,也就淡忘了吧!”秦刚随便搪塞道。

陈师道倒是另外想到,秦观与他一样,在京城里都是个穷鬼,平时吃饭尚且难得温饱,就算家乡真有这个习俗,估计也是有心无力吧!

于是,将秦刚让进屋内坐下,郭氏便奉上茶水。

秦刚这才发现,虽然明显是因新年而有特意收拾,但一几一案看得出十分清贫。

陈师道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愚兄这两年蒙东坡老与山谷先生推荐,能在秘书省任正字一职,总算有了稳定的俸禄。前年长女出阁,方能把拙荆及两子方从四川外舅【注:宋人称岳父为外舅,另详见本章末注解】那里接回京城团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原来陈师道少年清贫,为人又耿直,虽有一身才学,却因极不认同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的观点,因而拒不应试。

之后章惇首次执政之际,曾欣赏他的才华,让秦观带话给他,说只要他愿意主动前来拜访,就会对他向朝廷荐举,结果陈师道却断然拒之,直至自己无力养家。

元丰七年,岳父郭慨入西川为官时,陈师道只能让当时的妻子携一女二子前去投奔,直至前两年才有能力其妻子接还回京,刚才说的便是此事。

陈师道年轻时从曾巩为师,一生感激师恩,后受苏轼喜爱指点,有意收其为徒时,陈师道并未因苏轼当时名满天下,又是朝中重臣而应允,却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为由而婉拒。这句诗里的曾南丰便是指已故恩师曾巩。

而苏轼不以为忤,仍对其教导。后陈师道入京,又与黄庭坚相互推重,甚至从黄而学。

在苏轼开始被新党攻击,离京之际,他为表明心迹,虽然不便回头再拜苏轼为师,但却对外声称他的诗学,俱是从黄庭坚而学,因此也是响当当地、不折不扣的苏门中人。

富贵之时不攀附,危难之际不弃离,这便是陈师道一生所恪守的为人原则。

而陈师道听闻秦刚入京之后,曾受李清臣的赏识却并没有就此依附新党,而在已经明显受到朝中新党攻击的情况下,依然大张其鼓地拜秦观为师,与其公然以黄庭坚为师的言行,可谓是志趣相投,心中早已将他引为知已。

两人相聊中,陈师道竟然发现秦刚年纪虽轻,却见识颇丰,就算谈及他的故乡徐州、任职地颖州等地之事,皆能侃侃而谈,这对于古人而言,是极其罕见之事。

其实秦刚不过占了穿越之前报纸电视网络上的一些见闻之便罢了。

时至正午,陈师道谈兴不减,力邀秦刚留下吃饭。

新年家里备了酒水,不过菜肴却是有点简单,郭氏端上桌时多有歉意。但是秦刚却不以为然,与其共饮畅谈,直至下午方才告辞。

秦刚走后,郭氏却拉着陈师道给他看了两个孩子拿到的红包,每只红包里竟然都是一张十贯钱的银票,倒是能抵得上陈师道的一个月月俸了。

陈师道看了却说:“你先收下吧。我知少游收的这个徒弟向来出手大方,而方才我留他吃饭,并非不知我家餐食粗陋,只是试他一试。而他却毫不为意,此子可深交也!”

注:关于陈师道的三个孩子的年龄,是据其在元丰七年(1084)有一首五言古诗《别三子》,写的是由于生活窘迫送妻带三子投奔岳父而分别时状,其中有“有女初束发……大儿学语言……小儿襁褓间”这三句,可推断,当时长女十五岁,大儿三岁,小儿初生。此时过去九年,以此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