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巡阅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海事院的开衙工作虽然繁杂,但是秦刚的底下毕竟是有了这样一批务实且尽责的手下,大量的事情办起来也是十分地顺利。
尤其是赵驷只在高邮停留了两天,就带着秦婉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明州。
他这次得封了海事院制置司都统一职,原本这个衙门以及军职的名称都要等到南宋才会设制。但是却因为海事院的横空出世而提前出现。
赵驷首先就得要主持对于明州地方禁军与厢军的整编与裁撤工作,并组建大宋的第一支正式水师——之前在浮阳寨的新沧军水军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认可。
大宋的地方禁军早就已经朽烂,尤其在内地,比厢军实际上好不到哪里去,甚至还不如厢军好管教。
赵驷来了之后,拿出了他在西军那里打出的名气与威信,一顿快刀斩乱麻,禁军里裁撤掉了十之八九,而厢军里却是还能挑剩出两成多,这些勉强能用的士兵,便由浮阳寨过来的两百名水军混编之后进行集训。最后再以他们为基础,将会重新募兵充实水师部队。
而裁撤下来的士兵,便依着旧例直接“卖”给了谈建,一起装船运往了流求,听话的去垦荒,不听话的便去挖矿。
秦刚在新设立的衙门里待了几天之后,发现如今也只有他一个人显得有点太闲。
在他离开京城之前,周侗倒是依诺先传了一套关中红拳给他,但是他要是每天都是关在后院里炼气打拳,然后出来却看着满衙门里上上下下的人忙得不亦乐乎,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于是,秦刚便借着这天一早众人向他汇报各自工作时宣布:“本巡阅使决定,明日启程,正式巡阅大宋东南各地海事。你们都忙,就让‘进退有度’陪着我,有一艘战船就好了!”
尽管这个消息有点意外,但是想想也没什么,只要出了海,从明州到广州这一片的海域,全部都是流求神蛟军的掌控范围。只要知道是秦刚的座舰,根本就不缺护航的舰只。
而且秦刚也讲了,身为东南海事院巡阅使,新官上任,巡阅一下海域各地,也是应该的啊!
赵驷想了想道:“最近水师的招募与训练也已经正常了,接下来浮阳寨过来的老兵也用不了那么多,我拨五十人跟着龙制吧!”
等到第二天,明州的官员还有来海事院递帖子,想单独求见时,却被告之:巡阅使带船出海巡阅去了。
秦刚的此次出海却是谋划已久的。
他的船出海之后,很快就遇上了流求水军的巡逻船。正是提前得知了秦执政要南下巡阅,已经迅速调集了附近海域里的战舰过来进行护航。
秦刚却是让其中的一艘帮他带两封书信回流求,一封给秦州的秦观,一封给此时还在唐州格致院的邹放。之后,便命令舰队继续南下,直接去广州。
去广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按现在的机构改革,原先由广州市舶司掌握的大部分权力,都要被收回到明州海事院的新设市舶司手里,而广州这里会降为市舶务。
之前提到过,以往市舶司里的官员多会由广州知州、通判以及其它官员兼任,因此,这次秦刚也得过去将这些官职收回,以便另行任命。
秦刚出京之时,已经让人着手搜集好了广州地方官员的信息:
现任知广州王古,字敏仲。他在绍圣初年时就已是户部侍郎,但是在详定役法的时候,时任户部尚书的蔡京急于表现,两人多有不合。于是他便被蔡京排挤出京,先为江淮发运使,然后便是在绍圣二年时,与那时的章楶互换了位置,他去出知广州,章楶转任江淮发运使。
王古现在这个广州知州已经坐到了第四年,一直被扔在这个地方,主要还是与他的政治立场不清晰有关。他的主张虽然倾向于新党,但却偏偏与苏轼交好,以至于,两人的交往还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苏轼在被贬去惠州的途中路过广州,正逢广州城内有瘟疫,他判断这与百姓饮水不洁有关。于是便留信给王古,提议在蒲涧滴水岩下开凿石槽,蓄清泉,再用多管凿空的竹筒连作水管,顺着地势引水入城,蓄在石筑大水槽中,再用竹管分水引到城中各处民众家门口。
苏轼的精巧构思不止于此,他还提议,在每根竹管上钻一小孔并塞住。日后一旦出现水管堵塞,只须检查塞住每根竹管的小孔,看哪根不出水,便可判明堵住的竹管,只须更换这一根,便可解决供水网的通畅问题。
王古见信后大喜,立即采纳并着手实施,这便是历史上最早的“城市自来水”工程。
此后,王古还上书朝廷,介绍了苏轼的这一发明建议,并为其请功。此奏章自然被留中不表,而王古也被盖上了“同情蜀党”的显着印记,几乎被遗忘在了南边这里。
秦刚到了广州后,还是受到了王古的热烈欢迎。
按官品来看,王古做过户部侍郎,此时的寄禄官是从三品的正议大夫,远高于秦刚的正五品中大夫;但是依着此时文人最在意的馆职,王古是宝文阁待制,却比秦刚的龙图阁待制低了一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一个区别是:秦刚此时是正得圣眷在心的宠臣,而王古却是被贬放岭南多年的贬臣。
当然,更重要的是,王古的善意却是发自内心的,这是因为他早就听说秦刚因秦观被贬而辞官之事,在与苏轼的书信来往中也是知道秦刚对苏门中人多有照顾的情况。正是因为他自己也是人在新党阵营,更能体会到秦刚这种不以党派观点改变为人做事原则的不易,所以才会真心实意地前来相迎。
有了王古的配合,秦刚在广州接手市舶司的事务,变得极其地顺手。不过,也是感谢于王知州的全力支持,秦刚便向他承诺,广州市舶司的相关权利被收回之后,每年会从海贸收益中另外拨款十万贯,用于支持广州的办学事业,这让一直专注于教化广州百姓、提升地方教育水平的王古喜出望外:
要知道,之前即使有着日进斗金的广州市舶司,但海税收上来,绝大多数仍然是要上缴朝廷的,他不像有的地方官员会为个人利益玩贪污,同样也不会明着为了地方利益搞截留,真正能留在广州的也到不了十万贯,更不要说现在的这笔钱,可以尽数投入在教育之上。
秦刚在广州多停留了两日,终于接到了港口悄悄传来的消息:人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