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李禠尽管在这次交易协议签订之前,得到了对方对货物进入天津港时绝对安全的保证,但是在海船开始靠上码头,并看到栈桥上辽国的官员与士兵时,还是有一些的紧张。

就在辽国士兵上船检查货单时,李禠连忙让人递上,同时还在里面夹上了一片成色十足的金叶子。

辽国士兵一看货单,却是变了脸色,居然立即将货单连同金叶子都退还了过去,十分客气地说了一句略嫌生硬的宋语:“萧郎君的货,直接卸吧!”

于是,辽兵等人立刻下船转而去检查其它的进港货船去了。

稍顷,便有契丹人拿着萧海里的印信前来接货,这些人甚至就在码头上公然打开货柜,直接检查了混装在里面的刀枪与铠甲等物,一点儿也不顾忌就在不远处的士兵。

至此,李禠才相信了这个萧海里在天津寨的势力影响。

对方甚至在检查完了后,直接对李禠道:“下次运货过来,没必要这么麻烦地进行混装,直接就粮食归粮食、布匹归布匹,这些东西归这些东西,这样也方便我们运回去!”

“好的好的,没有问题!”李禠便一口答应下来。

“我家郎君说了,这次李掌柜来天津,没什么可送的礼物。便赠送一只我家的手牌,执此手牌在这天津港中,可以采购一些你们寻常宋商采购不到的好货。”

李禠接过对方送上的一只半个巴掌大的镔铁手牌,上面花纹繁杂、制作精巧,而且入手沉甸甸的,便知应是好东西。

交接完了货物,对方付款也相当爽快。李禠正好就在这天津港中四处转转。

天津港实际是在辽国境内,是由辽国南京道三司使李宁一派遣自己的心腹士兵在这里管理,成为了一个辽国特区,许多辽国的大商贾将一些在国内不便正常经营的生意也搬到了这里进行交易,只是这些交易原则上是不能让宋商、高丽商以及倭商参与的。所以萧海里这次送给李禠的手牌,就是给了他一个可以参与这些交易的资格。

李禠凭着这块手牌,得以进入了港口中一些被辽国士兵把守着大门的特别市场中,进去后才知道里面经营的,竟然会是契丹人的特色奴隶以及名马交易。

所谓的特色奴隶,便就是指非汉人奴隶。在辽国依旧保留着的奴隶制中,汉人以及高丽人、卜阻人、渤海人等被征服的民族自然是最主要的来源,但也少不了相当数量的契丹本族奴隶。只是随着大辽王朝统治制度的日渐成熟,便有一些官员提出要禁止外族人使用契丹籍奴隶,当然由于难以执行,最后则演变成,禁止向辽国以外的人出售契丹族奴隶。

不过,由于出售对象受限,这些年,大辽境内灾荒不断、纷乱不止,越来越多的契丹奴隶反倒不容易卖上好价钱。于是,一些动了脑筋的人,就把契丹奴隶搞到天津寨这里,通过特别授权的方式,让像李禠这样的异族人可以出钱来购买。

不过,对于李禠而言,大宋对于奴隶的限制条件很多,这些契丹奴隶买回去也是相当地麻烦,所以他也只是看看新鲜,并不会出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名马交易,这里的马匹与天津港公开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那些普通战马不同,它们都是契丹境内多年培育出的优秀品种,并被辽国法律禁止向外销售,最多可以销售一些被骟过的公马。

而因为有了萧海里赠送的手牌,李禠得以在这里可以直接购买到各种名马良马,所以他左挑右选,根据自己回程海船的限制,购买了五对良马,虽然花费不菲,但要是运回大名府后,这些都将是境内改良马种的抢手货,转个手至少能赚上数倍的价钱。

这一次在天津港转下来,李禠有个非常直观的感觉:至少大辽的南京道这里,日子很不好过。不仅仅是他看到了奴隶交易与名马交易的兴旺,而是在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南京道的粮食供应已经高度依赖于运到这里的流求大米,而且整个辽国贵族,也越来越喜欢这里供应的丝绸、瓷器、糖霜、手工艺品、硬木器具以及宝石金饰物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奢侈且不实用。而为了维持他们对此的巨大采购需求,各种明面上、暗地里的马匹、铁矿及奴隶的交易,便显得非常畸形地繁盛。

更重要的一点便是:这里的交易,几乎完全使用了宋钱,而且里面已经有超过三成以上都开始采用了四海银行新发行的纸质钱引。

李禠在商场上经营了多年,他立刻就从中嗅到了之前秦刚曾与他所聊到的“经济战”以及“贸易战”的概念。他更是清楚地感觉到,在这场交易之中,辽国所需要的货物,几乎都是秦刚所控制的流求出产的;辽国自己的战略资源,比如战马、矿石,却在源源不断地输往了流求;而双方在这些交易中所使用的货币,不管是普通的宋钱,还是新式的金银币与钱引,又都是秦刚所控制的四海银行所发行。

李禠几乎可以从中看到了秦刚正在逐步掌控辽人未来命运的惊人趋势。而他,原本身为李家原本最不出众的一子,却是因为与秦刚的偶然结识,此时竟然也正身处于这个惊人的趋势之中。也正是在此时,他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在离京外放时曾感慨地说的一句话:“想不到我们李家接下来的运势,便要指望老四这一头了!”

与历史上仅仅只有一年的建中靖国不同,这个时空里的建中靖国,不仅提早了一年开始,而且在平稳渡过了二年之后,更是顺利地进入了建中靖国三年的时间。

皇宫里的赵煦,由于皇子赵茂的顺利成长,而想着再接再励,在后宫之中努力耕耘,力图再诞龙脉,却不想由此白白损耗了先前多方调养之下才渐渐康健起来的身体。

最近几次去宫中把完脉之后的钱乙是愁云满面,但是这件事情事关官家的个人隐私,他虽屡加暗示提醒,奈何赵煦对此不以为然。

钱乙将此事报给了两位宰相,左相章惇对此态度十分暧昧,表面理由虽然是说这是官家个人私事,他也无可奈何,但实际想法却是,目前他已经不断地巩固自己与刘皇后之间的联盟关系,早已将未来的筹码押在了尚在襁褓之中的赵茂身上,说句不好听的,此时真的是赵煦驾崩的话,只要能够确保赵茂的继位,再去促成刘皇后的依例听政,那他章惇就能妥妥地重新执掌朝中的大权。

因此,此事却是害了耿直敢言的右相苏轼,他在听了钱乙的担忧之后,不仅先后几次上书或出言直谏,奉劝皇帝要爱惜身体,减少房事,终究是触怒了已经日显皇威的赵煦,以至于好几次在身边宦官面前大骂这个不懂规矩与身份的苏老坡。

这些信息,也被童贯留在宫中的徒弟逐字逐句地传到了杭州。童贯也在私下里找到蔡京悄悄地商量:“蔡都漕可有回京任相之意?”

蔡京十分谨慎地对此表达了一定的兴趣。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他与童贯联手卖官的过程中,双方的交集也渐深,唯一的担心、同时也是他认为不可缺少的关键,便是对于胡衍的深入拉拢——毕竟,对于尽管已经是在家丁忧的秦刚,他却清晰地感受到对方依旧在东南海事院里的强大影响力。

而在北辽,此时便已是乾统二年,也是西元的一一〇二年。

耶律延禧十分顺利地巩固好了他的皇位,惩治当初参与迫害他父母的所有仇人行动都已经进入了尾声。对于他来说,似乎身为大辽皇帝的最主要责任已经完成,而他终于可以真正地开始享受起大辽天子的最大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巡游打猎事业中去。

于是,大辽朝最喜爱捺钵的天子开始出现了。

原本曾受到他接见并重用的耶律宁,也曾抓住几次机会,尽责地向这位少年天子进谏了他的忠言。只可惜,耶律延禧却连半句也没听进去,反倒是笑着对他说:“朕正是有了像尔等的肱股之臣,才有机会可以外出巡猎啊!”

耶律宁一时愕然。

而在此时,大辽的南京道内,连年灾荒,就连契丹贵族圈来放牧的牧场也开始抛荒,大批的优质战马,却在李宁一的私下操作中,从天津寨贩卖到了沧州与九州岛。李宁一虽然仍然还是南京道留守府的三司使,但他已经彻底成为了萧得里底的私臣管家,毕竟他效忠的主子此时已经升官到了同知北院枢密事,所以才会一心一意地为他疯狂地圈敛财富。

而留在南京道的萧奉先,也就是在最初的小南河寨中被秦刚俘虏的那位,正是萧海里的远房族兄,私下里早已经被萧海里的轮番贿赂拉拢在了一起,从而在天津寨那边,为了自己这个族弟的生意,大开各种方便绿灯。

而他在回上京的时候,得到了萧海里的热情招待,酒足饭饱之时,不止一次地向他吐露了大辽地方上兵力松弛、战力急剧下降的现状。

说句实话,即便如此,萧海里也未曾会头昏到想要主动起兵反叛的念头。

只是,他那坑人的手下弟兄,一个个地都不是省油的灯,隔三岔五地就会惹出一些不大不小的官司案件,报到他这里来时,却又为了能够推卸责任,便被描绘成了以耶律宁为首的一众大辽年轻臣子对于他们这类后族子弟的刻意打压。

于是,在手下人的极力怂恿之下,他开始注意加强自己的武装。为了避免被察觉,他便通过之前一直做生意的宋朝商人李禠的关系,商量采购武器,这些刀枪盔甲在通过天津港运进来之后,被他悄悄地在乾州【注:辽代州城,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装起了两千多人的家丁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