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出门去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真空包装袋里分别装了刚刚杀好的土鸡、土鸭;一大包平日自己都不舍得吃的红菇、大干贝;连夜亲手包的燕皮、扁肉;用来拌面一绝的沙茶酱……满满的都是一个老父亲的爱。
古人们见了也不由感慨:“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老父也是如此啊!”
清朝,乾隆却对那个行李箱感兴趣,忙叫人画了下来,送进宫中造办处:“后人在行李上装轮子和拉杆?倒是有趣,也能给奴才们省点劲,叫造办处的太监做上一个来瞧瞧。”
林菱吃完饭,约的私家车也来了。
她帮着两个爷爷放行李,顺便和直播间说:
【我们要先搭车去镇上长途车站坐大巴,到了市里才有动车站。所以一路上要换乘三次呢,这还不算,我们这儿去西安就算动车也得坐十三个小时,所以我特意买了商务座,至少还能躺一下休息,不然怕老人家受不了,这么算一下,到西安北都晚上十点了。】
【白鸟:哇,那一整天都得在车上了,确实辛苦。】
林菱跟着叹气:“没办法,确实距离太远了,一千七百公里不是开玩笑的哎!不过,因为我俩爷爷都没坐过动车,还是想带他们体验体验,等我们从北京回程的时候还是坐飞机算了。”
诸朝的人却满脸问号:?
什么?从闽地到西安,一千七百公里,只要十三个小时?
在林菱没有直播的那两天,诸朝反复看了她群发的私信,因此都因系统的观看时长提醒学会了如何换算后世的时间单位。
30分钟,是两刻钟。
一个小时,便是半个时辰。
那如今林菱说,他们横跨一千七百公里,竟然只要六个半时辰!!
虽然每个朝代的度量衡不大相同,但是闽地与西安这个两个地方在哪儿终究是不会变的,于是各自稍稍换算便也知晓这“一千七百公里”在本朝是多少里了……
秦朝,嬴政也不禁有些晕眩。
“世上竟有如此神速之车架……”
若是在大秦,如此遥远的距离不走上一年半载又怎么可能到达呢?
先前所见的后世车辆,好似没有那么快速啊……
只近距离见过林菱骑三蹦子那颠簸摇晃、轰隆隆作响的嬴政怎么也想不到日行千里的“动车”究竟是何等模样呢?
“日行千里原来并非梦境……”
汉朝,刘彻曾有效仿秦始皇率群臣前往泰山封禅的念头,只待自己征伐匈奴有功便施行,故而早已下旨泰山极其旁邑、途径郡县年年修缮驰道,他对长安前往泰山要走多长的路、花费多少时日一清二楚。
长安前往泰山,若换成后世那“公里”,足有八百多公里,便是日日不停歇,日行百里,也得花费尽九十日。
而后世“一千七百公里”,只需要六个半时辰!
刘彻早膳用得都不香了:他想立即看到那日行千里的动车!
唐朝,作为一个征战半生的战神皇帝,李世民对这个距离更有感触,他打过不少“速战”,也指挥过不少急行军的战役,距离最近的便是他正月命李靖率领3000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山西朔州)直奔恶阳岭,打得东突厥的颉利可汗措手不及,李靖得以一举进击定襄(山西忻州)攻入城内。
马邑离定襄145公里,李靖率军驰如闪电片刻不歇也耗费了五个时辰!而李靖手下的精锐骑兵也几乎是大唐手里最快的兵种了。
而后世日常出行便已能达到一日千里……
那他们的战争又该有多么的快!
李世民神色严肃了起来。
宋朝,最激动的人却是赵光义。
他先前便对后世的各类车辆都颇感兴趣,如今知晓竟然还有更快的车,顿时心驰神往,恨不能亲眼睹之、亲身乘坐。
“真不知那是何神物啊!”赵光义对埋头批阅奏折的赵匡胤感叹,又为自家兄长的平淡而奇异,“官家为何不奇?”
赵匡胤只笑了笑:“如此神物不得朕所用,又何必惊奇?何况林小娘子必会带吾等领略那动车之神奇,稍安勿躁便是。”
作为与李世民一般戎马半生的皇帝,赵匡胤也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脑中也将这时速估计了一遍,却格外冷静:就是辽人的骑兵也达不到这样的急速,他们连林小娘子的三轮车都造不出来,何谈如此神物?
既然无法肖想,也不必激动了。
他的心就像渐渐熄灭的蜂窝煤——蜂窝煤倒很好!
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却震惊地想:“林姑娘竟然还嫌这动车时间太长?”
若是给咱一辆动车,咱从南京出发攻打北元,朝发夕至,咱甚至能追着北元打过那罗刹国的都城去!
朱棣更眼馋那飞机了:“爹,因为后世乘风而起的飞机比那动车还更快!您没听天灵灵地林林姑娘说嘛,她觉着一连坐六个时辰的车太辛苦,回头要坐飞机回家呢!”
朱元璋听了不由嘀嘀咕咕:“实在娇气。”
六个时辰又什么好抱怨的!咱一路乞讨的时候,可是凭着一双脚从凤阳一路走到山东!而且每到一处都是饿殍遍野,他不仅连个能落脚的地儿都没有,还忍饥挨饿,好不容易在皇觉寺落脚,黄河却又决了堤!
元廷征调了数万民夫挖河道,却不给民夫吃饭,累死了人就地掩埋,民怨沸腾,起义的星火瞬间燎原。
看到那么多民不聊生的痛苦,当时年轻的朱元璋也会感到胆寒与心戚,因此他的梦想就是能一辈子当安生的和尚,谁知他收到了汤和邀请他一块儿造反的信。
朱元璋本来也不想去造反,谁知,不知哪个该死的秃驴去元人的官府告发了他,他不得不跟着汤和起义,又是一路颠沛流离、生死难料。
就是当了皇帝,他也不忘过往,时时放在心里。
这才对林菱出个门坐车都嫌累挑三拣四。
“小姑娘啊,这日子够好了!得好生珍惜才是啊!”
朱元璋忍不住对着仙迹一顿唠叨。
清,乾隆朝。
“若能造这样一车辆,朕南巡岂不格外便捷?”
虽然他已成了太上皇,但乾隆却还想着那江南美景,两眼闪闪发亮,招招手命贴身太监把工部侍郎叫来。他心中想着,不求做得如后世那般快捷,便是能得后世一两分,也好啊!
这时,林菱放好行李,已经举着手机上了私家车。
这下历朝历代的人才终于知道这小铁车里头长得什么样子。
清朝,康熙津津有味地分析道:“这马车不错,还分前后两进,前头……哦,那估摸是马夫的位置,马夫边上还有个小座,想来若带着奴才,便可坐在车把式旁边,也好指个路。这跟咱们马车前头那车辕差不离。”
他倒没有像晚清那位著名的太后似的,不许驾车的司机坐在她前头,也没生出要求司机必须得跪着开车的心思。
毕竟不论是哪朝哪代的马车,人家马夫不都坐在前头么?马夫坐在车辕上的时候,也不是跪着的啊?
“不过后世这车造得好,能遮风挡雨,还把奴才们的座也包进去了,对奴才们也真好……”他想起有一年木兰秋弥,下了大雨,车马陷于途,连他的御驾都叫大风大雨糟蹋得漏了水,狼狈不堪,果然没有这铁车结实。
要不他叫造办处也打一辆铁马车试试?
康熙思来想去,又觉着后人这小铁车也有点缺陷:“这车好似没有朕的马车宽敞?或是他们也有宽敞的,只不过今儿没见……”
车里头是有点窄小。皇帝们都不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但等车真的跑起来,望着画面几乎没有晃动的仙迹以及车窗两边飞速后退只剩残影的树木,他们看着的人都不由感到一阵晕眩。
“太快了!犹如骑在马背上!”
“怎么做到的,人坐在竟不大颠簸?”
话音没落,车就开上盘山公路了,一圈一圈的急转弯,林菱跟着弯东倒西歪,古人们便也跟着她东倒西歪,山路也有不平的,坑坑洼洼,当了一阵子左右抛物线后,古人们的视野又跟着上下频繁地晃。
“呕……”
大臣们许多都被皇帝吩咐记录仙迹一言一行,故而分外专注沉浸观看,林菱的手机忽然这么一天旋地转,让有些本来就晕马车的大臣都晕乎乎地倒了地。
【不成不成,这路没法播,我先下一会儿啊朋友们,等会到了汽车站我再开播……】林菱举着手机手酸,赶紧把直播关了。
被晃了好一阵的古人们也缓过劲来了。
而在摇晃又急速中不适应的古人里头,有个例外。
赵光义半点也没受影响,神清气爽地对赵匡胤道:“臣弟倒觉着能坐在这车上极有趣……”
赵匡胤打仗骑马习惯了,倒也不觉着如何,只是有些惊讶地看向自个这弟弟,平日里倒小瞧他了,如沙包似的被抛上抛下,竟还觉着有趣?
没想到他竟也有不惧马匹颠簸,他这个弟弟难不成还有征战沙场的天分?
大概过了半小时,林菱和两个爷爷大包小包检票过了安检进了长途汽车站,正站在闸机附近等着自己那一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