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还有些拿不定主意的话。

在听到萧瑀等人的这番议论后,心中也渐渐有了决断。

所以,在韦挺说完之后,他便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众人的观点。

接着,他目光扫过群臣,见到没有人反对,就在他准备开口同意之际。

殿中侍御史崔仁师,这个从头到尾都未发一言的臣子此时却突然站了出来。

他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他但说无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事实上,从李世民召集这次小朝会开始,到处罚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崔仁师都没有什么反应。

直到李世民拿出李恪的奏折,提出迁移灾民计划,崔仁师这才开始动起了脑筋。

他倒不是关心那些灾民以及朝廷,而是他的儿子崔挹,突然毫无征兆的被人杀死在燕王李恪失踪之前。

这让痛失爱子的他,自然而然的将怀疑的目光,对准了李恪。

这里,也不得不说,崔仁师的怀疑虽有些主观,但也并非毫无缘由。

毕竟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儿子的突然死亡且与燕王李恪的失踪有所关联,任谁都会心生疑虑。

再加上,在儿子死亡之前,还跟他说过,自己喜欢上了齐国公长孙无忌的女儿长孙娉婷。

而现在,长孙娉婷被许配给燕王李恪,这让崔仁师心中的疑虑更甚。

此刻他正色道:“陛下,燕王之策虽看似可行,然臣有一处担忧。”

说到这,他朝台下的众臣,拱了拱手,这才继续说道。

“想必诸位也知晓,这些受灾的百姓,都是关中百姓,也是关中数州之地的根基所在。若将他们大规模迁移至燕王封地,虽可解一时之困,却可能对关中之地的稳定产生影响。关中乃是大唐之核心,一旦根基有所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且灾民们背井离乡,心中难免有所抵触,安置过程中若处理不当,恐引发新的矛盾与动荡。陛下,臣以为此事当谨慎考量,不可仅凭一时之议而仓促决定。”

要不是,最了解你的人,还得是你的敌人。

尽管崔仁师只是想着给李恪添堵,但是一语命中了这个计划,产生的最大影响之处。

殿中群臣在听了崔仁师的话,纷纷陷入沉默。

就连李世民也被崔仁师说中了心事,一时间又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中。

他的目光在崔仁师身上停留片刻,而后又扫向众人,缓缓说道。

“崔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此事确需谨慎。众卿对此有何看法?”

萧瑀做为唐朝开国初年最早任命的宰相之一。

李氏王朝初建,天下未宁,李渊便以萧瑀为心腹,凡朝中政务,皆委托萧瑀掌管。

每次临朝听政,萧瑀必定在场,与他同坐,更是呼他为萧郎。

大唐初立的典章制度,朝廷礼仪,也皆由萧瑀主持制定。

再者,有着齐梁皇室血统的萧瑀,从小就受到了顶级的教育。

加上勤学善文,博古通今,他对局势的判断往往精准而深刻。

在听崔仁师的话后,他便朗声说道。

“殿下,殿中侍御史之言,微臣不敢苟同,且不说,他没有任何赈灾济民的计划,从他口口声声中,将灾民区分为关中百姓,又刻意提及燕王封地,有严重的地域之见。”

“微臣想问殿中侍御史,是不是在你的心中还有河北百姓、南方蛮子、岭南野人之别?”

“陛下,大唐江山已经一统,天下百姓皆为陛下子民,岂有地域之分?此次灾民之困,当以全局之眼光看待,以解民之疾苦、保国之稳定为首要目标。"

“燕王之策虽有风险,但亦有诸多益处,若能妥善安排,必能成就善政。灾民迁移至燕王封地,可解燃眉之急,为大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至于关中之地的稳定,可在后续进行合理规划与扶持,以保大唐核心根基不动摇。"

若是说,刚才也觉得崔仁师的话有道理的那些大臣,在萧瑀搬出“天下大义”之后,连身子都站直了几分。

没看到崔仁师在萧瑀说出“他有地域之见”的时候,就已经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