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让机关干部去工地当一天农民工,让外来务工人员去体验窗口服务,报名表刚贴出来就被抢光了。

信访局的小李换上工装时,安全帽在头顶晃悠。

他跟着安徽的张师傅绑钢筋,中午在工地食堂啃冷馒头,下午就红着眼圈去找局长:“他们的工资单上,加班费被折成了代金券,只能在指定超市用。”

而四川的抹灰工老王坐在政务大厅的窗口后,对着电脑屏幕手足无措。

有个老太太来办老年证,他捣鼓了半小时系统还没弄好,急得满头汗:“原来你们的工作也这么难。”

周志高站在走廊里,听着交换回来的干部们争论。

有人说“农民工不容易”,有人说“窗口服务也委屈”,吵到最后突然都笑了,说“原来大家都在使劲活着”。

俞虎友把周志高的话写在会议室的黑板上:“穿这身衣服,就得有勒紧裤腰带的觉悟。”

粉笔灰落在他的中山装肩头,像落了层霜,“昨天财务科说,能从招待费里再挤出两百万,给农民工宿舍装空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成往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我们还打算搞个‘新肖市人’春晚,让河南的豫剧和本地的评弹同台。”

他往周志高手里塞了张节目单,第一个节目是“大合唱,龙的传人”。

离开肖市的那天,周志高去了趟新开的便民服务中心。

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人在同一个窗口排队,取号机吐出的票上,编号前面都印着颗小红星。

穿旗袍的工作人员给甘肃小伙递了杯热水,说“你的居住证三天后就能拿,孩子上学的事我帮你问了”。

俞虎友和刘成在车站送行时,手里捧着个沉甸甸的盒子。

打开一看,是本新的留言簿,第一页贴着张合影:穿工装的、穿校服的、穿旗袍的挤在一起,背景是肖市的纺织厂,烟囱里的烟在蓝天下画着温柔的弧线。

“周部长说的对,”俞虎友的声音里带着些微哑,“把自己当老百姓,就知道路该往哪走。”

他往盒子里塞了个信封,是三十七个农民工凑钱买的钢笔,笔帽上刻着“为民”二字。

火车开动时,周志高望着窗外掠过的棉田。

肖市的纺织厂正在开工,机器的轰鸣声里,仿佛能听见无数个声音在合唱。

他知道,俞虎友和刘成的民生之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记得把自己当老百姓,这条路就永远不会走偏。

钢笔在口袋里硌着肋骨,周志高突然想起老书记的话:“官服是老百姓给的,穿在身上,就得暖着老百姓的心。”

此刻的肖市,正把这句话,缝进了城市的每个针脚里。

下一站的站牌在远处闪着光,周志高的笔记本上,新写了行字:“民生无他,将心比心。”

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像在为这场未完的旅程,又写下了温暖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