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越王生了一堆儿子,成年的有六个。太子诸咎,其余五个儿子,取“越欧余之山”之义,分别封为越侯、欧侯、余侯、之侯、山侯。

越王翳也是战国历史上在位比较时间长的君主,当前已经在位三十六年。

君主在位时间太长,太子最难熬。难熬到什么程度?能被熬死的程度!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标。

诸咎作为越王翳的长子,越国的太子,已经被熬得快要熬不动了。

而且君王与太子往往是一对矛盾,既是钦定的接班人,却又是时时提防的政敌。

特别是越国有珠玉在前、传统光荣,越王翳的父亲朱勾,就是干掉了亲爹上位的,是故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

这一日越国举行祭祖仪式,使越王翳与太子之间的复杂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战国时期礼制,有一个规定叫“君子抱孙不抱子”。

何谓“君子抱孙不抱子”?这要从战国祭祖时的一种习俗“尸”讲起。

一个人去世之后,其后代要在葬礼上对着他的尸体进行祭奠,然后入土为安。

在其后每年的祭祀时,还必须有一个人扮演成已经逝去的长辈,接受众亲的祭拜,这个扮演者,就叫做“尸”。

谁来扮演“尸”这个重要角色呢?就是上面那句话——君子抱孙不抱子,由孙子来扮演“尸”,不能由儿子来扮演“尸”。

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 为君尸者,大夫士见之,则下之。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几。

这就是说:孙子可以代表死去的爷爷受祭,儿子不可以代表父亲受祭。代表君主受祭的人,大夫、士见了,要下车行礼。君主如果知道代表先君受祭的人,也要下车。代表受祭的人必须扶着车轼行礼。上车时一定要用桌几垫脚而上。

为什么孙子可以代表爷爷受祭,而儿子不可以代表父亲受祭呢?这又涉及到古代的昭穆制度。

所谓“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庙的排列次序,类似今天主席台上的座次排列。

在家族宗庙里边,家族始祖的牌位摆在最中间;第二代(始祖的儿子)的牌位在始祖的左边,称为“昭”;第三代的牌位在始祖右边,称为“穆”;

以此类推,左昭右穆,祖父和孙子的昭穆相同,父亲的昭穆跟祖孙不同。因此有孙子代表祖父受祭,儿子不能代表父亲受祭。

昭穆制度示意图

理解不了的,以现代的主席台座位图来举例。公司老大坐中间,老二在左,老三在右。

以此类推,假如公司有七位高管,则老大居中,二四六居左,三五七居右。这样二四六为“昭”,三五七为“穆”。

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爷爷死了,孙子作为爷爷接受人们的祭礼,这时候连父亲都得向自己的儿子毕恭毕敬,因为儿子扮演的是父亲的老子。

虽然觉得很荒谬,但古人就是这么执行的,且在礼记里明明白白地记载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