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与居庸关强大的防守能力不同,紫荆关结果多是守方失利,且攻方常常是攻不下居庸关改道紫荆关,最终入寇中原,兵临京师城下。

成功的例子有三个:南宋时蒙古军,明朝时的瓦剌军,明末时李自成进占京城也是走得紫荆关。内外三关示意图  由此,古人有个共识:对于北京而言,居庸关是“背”,紫荆关是“喉”。要想不被人扼住咽喉,最好的办法就是拒敌于代地之外。故,守北京必守大同!

东胡王非常知道脚下这个地盘的重要性,既然顺利突了进来,他就不想走了。

但代郡的复杂性也大大出乎东胡王的意料,特别是那起神秘的火攻事件,始终无解。这件事一直萦绕在他的胸中,挥之不去,使他感到隐隐不安。

东胡人经过激烈的争吵,“占领派”终于击败了“抢劫派”,成为主流意见。

东胡王最终决定,死磕代王城,一定要拿下代郡首府,占据整个代郡,将这块肥肉死死地咬在自己的嘴里。

他一面组织人马猛攻代王城,一边派人前往草原搬兵,阖部人马,倾巢而出,毕其功于一役。

代王城的燕军使出浑身解数,将诸夏民族的守城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野战中占尽上风的东胡人,在攻城战中却吃尽苦头,损失惨重。

汉王俱酒与武安君吴起,都对燕国与东胡狗咬狗乐见其成,并不急于卷入战团。

但在下一步军事行动上,二人却有不同意见。

吴起主张,当燕国与东胡双方两败俱伤之际,率军出击,一举击退东胡,并趁乱杀入居庸关,趁机占领燕国。

而汉王俱酒却主张,一定要把东胡人死死地围在代郡盆地里,彻底消灭东胡主力。至于燕国,慢慢来嘛!

吴起的着眼处是灭国,完成汉国北部疆域的大连接。从最西部的北地郡向东,经五原郡、楼烦部、代郡、燕国,最终与孤悬海外的汉城郡相连。

这无可厚非,可以说战略相当正确。

但汉王俱酒的出发点却是消灭东胡,彻底解除北部游牧民族对诸夏政权的威胁。

现在北方游牧部落尚处于发展的初期,本着打孩子要趁早的原则,必须尽快将这一隐患彻底消除。

否则,等北方游牧民族坐大,中原可以说是永无宁日。

想当年,秦、汉、唐、明何等之强大,都要与这些游牧民族纠缠不休,甚至汉民族发展进程数次中断,险些灭种。

切肤之痛,不得不顾!

吴起不理解汉王的心意,以往汉国的骄兵悍将南征北战之时,他总是强调“降者不杀”,颇有仁君风范。

但对待北方游牧民族,以及东征倭郡,却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

俱酒以八个字回应吴起的疑问:“非我族类,其心必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