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阿房宫赋11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还有人想得更深一些:“不管祸水不祸水,碰上个好皇帝咱们的日子确实会好过几分,那盼好皇帝就和咱们平时盼青天大老爷一样吧?”
他顺着类比,倒是咂摸出几分味来。
晚唐。
杜牧苦着脸摇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楚姑娘说得也太……大逆不道了些。君威岂能冒犯?若不然他也不必拐着弯借古讽今了。
北宋。
苏洵对这也深有体会:“老夫以六国赂秦说事,便出自避讳,可这样的话又如何能说道?”
他摇摇头,难道还能责难君上吗?
中唐时期。
白居易摇首:“讽谏讽谏,该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说破反倒不美。”
更何况,一旦明言,结果还不仅仅是“不美”而已。
太极宫。
贞观君臣都没想到楚棠这话锋一转倒是直接把矛头转向皇帝了,一众臣子心里一紧,俱是低头讳莫如深,徒留上首的李世民兀自沉吟。
知晓后事后,其实李世民也明白祸乱来自于他的那些不肖子孙,连他自己都在心里骂了李隆基和那什么唐敬宗几百回了。可楚棠这里针对的显然不只是李隆基李湛,她是把所有皇帝都放进了审视的一面!这就不得不让他惊心了。
未央宫里,刘彻的神情同样添了几分严肃。安史之乱和唐敬宗大起宫室的事他看得分明,君王寻欢作乐忘却国事招致灾祸,扪心自问的确也怪不得红颜。但君王之过岂能随意指摘?那帝王尊威岂不是成了笑话!楚棠还是大剌剌在水镜上讲出来,难免不会造成人心浮动。
热闹是看了,麻烦也不少!
刘彻恨恨地想着,心念几转,唤来有司道:“拟诏,就说朕观水镜以来,又遍览前代史册,深感君王一身责任重大,昭昭百代青史共评,故厉以修身、俭以养德,督诸臣公亦以朕为刑范、以天下为首责,兢兢业业、尽忠为国,谨慎牧民,若有尸位素餐、以权谋私者,一经举查严惩不贷。”
说罢,他又在心里琢磨了一遍是否有遗漏,才挥着手道:“暂时就这个意思,你等商量润色一二,再呈与朕。”
顿了顿,又道:“记住,此诏务必传至大汉十三州郡,以安民心。”
堂下听命的丞相等人心知兹事体大,并不敢马虎,忙恭敬行礼:“是!”
【再比如说这篇赋,无论赋文本身还是课下注释,都将“秦朝统治者”指向秦始皇,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很大程度上秦始皇还是“奋六世之余烈,背七世之黑锅”嘛。】
这话一出,奉天殿里的朱元璋当场不乐意了:“干嘛?皇帝都骂了,还要给秦始皇正名?”
未央宫。
刘彻也是暗自咬牙:“合着朕劳心劳力补你捅出的篓子,你倒是先给始皇帝稳定人心了!”
晚唐。
杜牧再次无奈:“既已知晓我之本意在言本朝事,始皇与阿房事只是借以渲染,又何必……唉!”
怪自己以赋言事好发议论咯,现在自己也变成了人家议论的对象。
秦朝。
咸阳宫中的君臣也被这样的展开惹得迷惑了,李斯咂摸着那句“背七世之黑锅”,心说难不成是把胡亥做的孽给算到陛下的头上了?
蒙恬寻思着那句“七世之黑锅”,腹诽我们陛下可没有屠戮兄弟姐妹,真是好脏一口锅。
被众臣猜测着的嬴政面色如常,手背上的皮肤却微微崩了起来,显然对接下来要说的话添了几分在意。
楚棠啪啪甩了几张图,接着道:
【结束七国征伐、完成形式上的统一;置郡县,加强中央集权;书同文、车同轨,再次为国家统一增加砝码,将大一统观念置入每个中国人的基因;修建那个年代的高速公路——直道、驰道;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外族入侵;开拓岭南、封禅泰山等等,每一项都是相当拿得出手的政绩。他的许多制度还一直沿用,所谓“百代皆行秦政法”,对于某些过于偏激的言论,我们只能说“劝君少骂秦始皇”。】
她说的每一件事都配上了相应的图片,主打一个有图有真相,众人听完顿时炸开了锅——
“这么一看,始皇帝确实干了不少事儿诶!”
“哼!那他耗费了多少民力?修筑长城死了多少人啊!”
“就是!而且秦法严苛,那么多徭役,百姓分明是不堪其命!”
“还有焚书坑儒,简直骇人听闻,暴君!”
“天下苦秦久矣,秦朝就是暴政!
“可‘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是太史公也认定的呀!”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呵呵,那你愿意做始皇帝的臣民吗?”
……
一众人等争论不休。
汉初。
刘邦想起自己当年的见闻,眼中不由得也生出几分追怀:“当年始皇帝东巡,乃公在会稽得以一见始皇声威,曾言大丈夫当如是,始皇之功,平心而论确堪为一伟丈夫。”
萧何颔首,又道:“然而始皇不施仁义而逞诈力,穷役百姓,惹得海内沸腾、生民煎熬,如此又怎不是亡国之兆?”
“说得是啊,所以此时要与民生息!”
这么说着,刘邦又与诸臣讨论起国政事宜来。
武帝朝。
刘彻沉默着没说话,大汉代代以秦为鉴,关于秦始皇的记载他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对于始皇帝的功绩他也心知肚明。
平心而论,此时的刘彻还是很欣赏秦始皇的魄力的,汉承秦制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但汉室显然不可能宣扬秦始皇,天下百姓也不会愿意再返秦世。
所以……
刘彻眯了眯眼:“这种正名还是放在后世吧!”
唐朝。
李世民一手轻叩桌面,不无感慨道:“秦始皇置郡县,由君王直接任免州郡长官,一改‘国中之国’局面,又有三公九卿分立,汉承秦制,大唐三省六部亦脱胎于秦时,‘百代皆行秦政法’倒也不差。这写诗的人,很欣赏秦始皇?”
说到最后语气带了几分玩味,那人是出自什么心理,又在什么状态下写下了这样评论秦始皇的诗句?
府邸之中,虞世南眼光犀利:“秦始皇弃仁义而用威力,这正是他可以吞并天下却而不能保有天下的原因。所贻训子孙者,唯贪暴而已。”
他想起楚棠透露的晚唐时局,倒是能理解杜牧为什么选定秦始皇来做这个反面教材了。
明朝。
朱元璋所处时代靠后,更能理解那句“百代皆行秦政法”的内涵,哪个朝代没有沿袭几分秦制呢?但是朱元璋还是有些不能苟同:
“功绩归功绩,但始皇暴虐也是事实,只说功绩也不能算正确认识吧?”
我劝你别太厚此薄彼!
然而下一秒楚棠:【然而就像伟人说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耽于逸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
就像秦始皇陵,虽然是历史文化的奇迹,如今也给我们创了不少收,但耗费的民力物力财力都是极大的。虐民自奉,天下不堪其命,后继之君又是个更疯的,豪杰并起也是想当然的事。
总之,就像我们平时说的,死了的老大哥才是好的老大哥。同理,亡了的大秦才是好大秦。】
朱元璋:……
李世民:……
刘彻:……
刘邦:……
还有先前许多不平的人:……
好了,没事了,也骂了,而且似乎比我们骂得还狠。
尤其是最后一句,简直是诛心之论啊。
秦朝。
众人也迷惑了。
“这这这……后人到底是夸耀陛下还是批判陛下啊!”
怎么一会儿说好一会儿说不好的?
蒙恬表示有些看不明白了。
蒙毅也有些犹疑:“难道这就是楚姑娘说的……正确认识?”
他壮着胆子说出自己的猜测。
一旁的李斯顿了顿方才小心地捡着些不那么敏感的话题道:“百代皆行秦政法,看来置郡县、平度量衡都是功在当代、利行千秋的举措。”
他说得精明,并不曾触及后面那些不好的评价,嬴政看了他一眼,移开目光,犹自沉思。后人评价的两面性他并不奇怪,人各有所思,且大秦的诸多举措,本便不能一贯而论。他在意的是最后一句话,亡了的大秦才是好大秦。
“你们说,楚棠最后一句话是何意?”他将这个问题抛了出去。
众人心里一个激灵,最后一句,那不是……嘶!
众人不敢说话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将眼睛放到丞相王绾的身上,王绾在心里暗骂,赶鸭子上架般说道:“后世之言岂可尽信,不过是些小儿言论……”
“丞相!”
嬴政眉目一肃,冷着声将人打断:“朕要听的并不是这些官样文章!”
王绾心中一凛,唯唯不敢说话。
嬴政又拿眼睛去看李斯:“廷尉有何想法?”
李斯袍袖下的手紧了紧,欠身谨慎道:“回陛下,以臣愚见,秦政诸多方面可为万世法,但在施行之中难免行差踏错,而秦世又难见其明,故而……故而……或步当年商君之后尘!”
他把心一横,最后一句话几乎是闭着眼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