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一行人狩猎至黄昏才返回营地,讨论着白日的围猎。这其中,表现最好的自然是朱棣与朱高煦,其次便是朱高燧、朱瞻基,最后是朱瞻壑。

至于朱瞻坺则是年纪太小,只有七岁的他,今日在朱高炽走后不久也跟着返回营地了。

今日的猎物被随军的御厨烹制,队伍之中捡来了许多枯枝,丢入几种驱虫的草药后,朱棣他们便纷纷脱了甲胄,在大帐面前吃喝了起来。

黑熊的熊掌,以及黄羊、野鸡、水鸟等野味和许多野菜被端上桌。

朱棣把朱高煦叫到身旁入座,对着篝火旁的朱瞻基与朱瞻壑说道:

“这俩小子还是不错的,今日围猎,指挥手下有一套,虽然不能说将兵数万,但日后领兵万余还是不成问题的。”

朱棣如此说着,朱高煦却轻笑道:“以国朝当下的实力,万余兵马,只要补给充沛,足够捣灭胡廷,南下灭国了。”

朱高煦这话倒不是开玩笑,在历史上南洋各国正常发展一百多年后,依旧被装备火绳枪的数千欧洲各国殖民队伍打得抱头鼠窜,期间虽然也有国家能够反抗,但大部分都被直接统治。

等他们好不容易装备火绳枪,欧洲人又开始使用燧发枪,一个个小国被灭,唯有中南半岛那几个国家因为国力雄厚而多撑了几百年,可结果依旧被欧洲殖民。

当下装备燧发枪的一万明军,确实可以捣灭漠北任意一部,甚至南下灭亡暹罗、甘孛智、占城等国家。

这些国家都是大明朝的藩属国,对于他们,朱高煦还是抱着贪多嚼不烂的心理,采取着文化和商品入侵的手段。

如此一来,日后如果大明有人口和实力吞并它们,也能方便不少。

如果没有心思吞并,那则是可以依托这些国家防备日后南亚出现什么强国。

如此想着,朱高煦继续低头吃饭,而时间也一点点过去。

几日的游猎很快结束,燕山植树的工程也让朱棣、朱高炽、朱瞻壑他们意识到了植树的好处。

时间进入八月,朱瞻壑带着沐氏南下返回南京,朱高炽他们则是继续在北京居住,因为朱高煦看出朱棣有些舍不得他们,况且朱高炽的身体似乎因为无人压制而越来越差。

对于大侄子他没什么感觉,但对于好大哥,他还是有些不舍的。

正因如此,他也想让朱高炽多陪陪朱棣,说不定这就是父子二人最后的见面了。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大明的东洋航道也开始不断完善,期间更是经停夏威夷群岛。

组织东洋航道的郑峻将此地命名为檀香千户所,对当地的土人进行招抚,在岛上建设檀香港。

此外,北洲宣慰司初具规模,其城以北洲城(旧金山)为主。

过去两年朝廷流放了近三万人前往北洲,但抵达并活下来的只有不到两万人。

尽管只有两万人,但这两万人却并不用自己亲自干活,因为北洲卫给他们装备了甲胄和兵器,加上这群人中也有知兵的流配官员,因此很快就将他们团结到一起。

他们与北洲北部的土著爆发冲突,俘虏土著开垦耕地。

这群曾经动不动就之乎者也的文官,如今成为了他们平日里最瞧不上的武夫,并且俘虏了大量土著。

除了他们在俘虏土著,北洲卫也在俘虏那些朝他们进攻并吃人的土著。

这些土著没有被北洲卫派去开垦耕地,而是被派去北洲城附近的河流中淘金。

超高的死亡率,让户部暂停了对北洲迁徙百姓的想法,刑部倒是乐意将人发配到北洲。

至永乐十六年腊月,随着两京十四布政司及六军都督府、宣慰司的文册进行汇总,大明的财政情况毫无疑问得到了极大的跃进。

“东洲宣慰司的金银矿贸易量倒是让我有些吃惊。”

坐在春和殿内,朱高煦看着市舶司上注明的东洲贸易量,不免咋舌几分。

【黄金五万二千六百五十二两三钱二分、白银六十二万三千四百一十六两三钱七分,铜锭二百一十六万四千三百零五斤】

“这些相加,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贯了,这还只是开始。”

朱高煦啧啧几声,坐在他面前的夏原吉与郭资则是作揖道:

“按照东洲宣慰使王任的奏疏,明年的开采量应该能增加四成,五年左右当地的矿藏就能保持每年七百万贯的贸易输入。”

“这样大的利润,臣建议将东洲城设为东洲府,派遣知府及兵马司前往。”

夏原吉与郭资可不会放过五年后能年入七百万贯的金银铜矿,另外他也觉得王任治理南国的手段过于粗糙,因此需要派遣知府去对南国进行治理。

对于他们的想法,朱高煦十分高兴,但对于派遣知府去当地,朱高煦却担心这所谓的知府会在日后给大明弄出麻烦。

思虑再三,朱高煦还是决定派遣知府,将当地的金银铜矿产量给提高。

即便这知府日后带着南国百姓造反,但大明只要能获得足够多的利润,就绝对不可能放弃南国这个聚宝盆。

南国治理的越好,开采的金银越多,大明就越不会放弃这里。

“按照你们所说,派遣官员前往吧,不过你们现在有人选了吗?”

朱高煦询问二人,夏原吉闻言作揖道:“臣等准备从明岁的科举中选择。”

“嗯,你们看着办吧。”朱高煦颔首应下,随后拿起另一本文册翻阅。

这本文册记载的是大明的官营工厂生产情况,例如铁料七万吨,水泥五十七万吨,煤炭一千九百余万吨,纺织一千四百三十二万匹,土化肥五十二万吨,火药……

大明现有的工业和手工业产值,朱高煦时而点头,时而摇头,让夏原吉和郭资心悬到了嗓子眼。

不多时,朱高煦合上了文册,这才开口道:

“铁料、水泥、煤炭和土化肥的产量都得到了提升,不过这其中除了煤炭的增长速度令我满意外,其它的增长速度却令我不是那么满意。”

朱高煦话音落下,夏原吉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道:“殿下,各类工业产出,如果是在铁路沿边还好,可以直接运抵作用在工地上,可若是距离遥远,那即便生产出来,也难以运出进入市场。”

“就拿煤炭来说,过去一年,朝廷煤炭产出虽然增加,可能走进百姓家的并不多,大量煤炭生产出来后,都囤积在煤场,无法消化。”

“这种情况下,若是继续开采煤矿,那无疑就是在消耗国库。”

“臣以为,必须要等西北铁路连接各地煤矿场,再一点点的增加产量。”

夏原吉想要稳扎稳打,但朱高煦很清楚,一旦铁路开通,那以大明现在的产量,根本解决不了大明需要面对的问题。

“稳扎稳打是对的,可两京铁路一旦修通,江南急需的便是煤炭。”

“不提江南全境,光南京城来说,拿去年上元与江宁记载的数据来说,全年运入城内的木柴高达八十万吨,而南京去年仅有五十多万人。”

“整个江南的情况你们了解,起码有三成百姓缺乏柴火,也就是说几近一千五百万。”

“这一千五百万人需要多少柴火,换成煤炭可以减少五成,但即便如此,依旧有两千多万吨的缺口。”

朱高煦说着,夏原吉却作揖道:“殿下,一担河柴百斤,值钱三十三文,而五十斤煤炭虽然耐烧,却值钱六十五文。”

“即便两京铁路通车,百姓也只会选择河柴,不会选择煤炭。”

“我知道,所以要把煤炭价格降低下来!”朱高煦打断道:

“这几日,你们亲自往大同走动,看看我朝北疆还有多少树木。”

“北方柴火每担七十余文,江南三十三文,而煤炭在北方每百斤已经降低到了七十余文。”

“若是能继续提高产能,一旦煤炭方便,价格也能降低到三十文每百斤,那北方和江南的人还会选择河柴吗?”

朱高煦要把煤炭价格降低下来,夏原吉等人却皱眉道:

“国朝采煤,每个工人最多每天采出价值二百文的煤矿,工价近一百三十文。”

“若是煤炭降到每百斤三十文,那各地煤矿场便会入不敷出,需要朝廷拨发钱粮才能维持。”

夏原吉把煤炭价格贵的原因摆在朱高煦面前,朱高煦闻言则是开口道:“正因如此,才要提高开采质量。”

“就拿一个矿坑来说,二十名矿工,起码需要十个人抽水,能工作的只有十个人。”

“如果安装抽水机抽水,那二十名矿工只需要派出一个人专门负责抽水,其余人只管挖矿就行。”

“如此一来,开采煤矿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朱高煦的话让夏原吉和郭资面面相觑,他们明白朱高煦的意思。

当下煤矿工人数量很多,但有一半都负责抽水,生产力被严重耽搁。

如果这批矿工能被释放出来挖矿,将抽水的任务交给抽水机,那各地煤矿场也就减少了人力浪费的情况。

只是这一块,起码就能节省每个矿场除运输外一半的支出,煤矿开采量会提高,百姓也能享受低价煤。

“虽说抽水机已经实验过,但大批应用还没有数据支持。”

“况且朝廷那么多矿坑,需要多少个抽水机才能满足,这又是一笔支出……”

夏原吉抱着怀疑的态度质问,朱高煦却轻笑: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一台抽水机不过几百贯,但它却能用许多年。”

“这笔买卖朝廷怎么算都不会亏本,低价煤炭一旦出现,配合火车,那能极大解决大明城镇人口的柴火问题。”

“不过你说的也对,必须要先做好配套的交通。”

“在此之前,各地煤矿场的煤炭就暂时存储起来,以此应对日后庞大的城镇煤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