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无意还是有意?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俗话说得好,不怕重病,就怕坏病。
坏病是每一位医生都很不想遇到的病症。
“重症”通常指病情紧急、症状明显、严重程度高的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肺炎、脑出血等。
这类疾病的“不可怕”,源于两个特点。
症状明确,容易早期识别。
而坏症的往往具有“暗”与“难控”的特点。
“坏症”并非指病情绝对严重,而是指那些隐匿性强、病因复杂、进展诡异、治疗效果差的疾病。
它们的“可怕”往往体现在无规律。
从中医的角度讲,“重症”指疾病发展过程中,病邪,如外感六淫、内生痰浊、瘀血、热毒等势力强盛,导致临床症状剧烈、病位较深、病情进展迅速的状态。
其核心特点是“邪盛而正未竭”——尽管病邪嚣张,但若及时干预,正气仍有抗邪能力,病情存在逆转可能,预后相对可控。
而坏症则不同。
“坏症”(坏病)的概念最早见于《伤寒论》。
伤寒论原文记载,“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从这儿就能看出,坏症的核心是“正竭、机乱、预后差”
坏症多因失治、误治,如过度发汗、误吐误下、滥用寒凉/温热药物或久病耗伤,导致正气(阳气、阴液、元气)严重衰败,或病机因干预不当而紊乱,形成“无规律可循”的复杂状态,病情难以逆转,预后凶险。
无规律可循就是坏症最可怕,也是医生们最不愿意面对的原因。
正常的病症,无论多么严重,都是有迹可循的,医生可以根据“规律”去辨证,去治疗,可坏症则是人为破坏的。
就像是中毒一样,对于中毒的患者,医生就要明白是什么毒,毒性如何,哪怕西医面对蛇毒,也要知道是什么样的毒蛇的毒才好治疗。
因为不明白是什么毒,就不能明白规律,会大大增加辩证的难度。
陈阳刚才之所以没有在病房讨论这个问题,也是考虑到患者家属的情绪和态度。
坏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有无意的,也有人为的。
如果是无意,也只是西医那边和中医的治疗思路不同,或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水平有限,毕竟这个病本就不好治疗,要不然患者也不会辗转半年,去过多家医院都没什么效果。
误诊误治,或者说对疾病认识不够的一些治疗在医疗中属于常态,这种情况是没办法避免的,如果这种事都要追究责任,那么没有医生敢随便给患者治疗了。
除了开挂的陈阳敢保证自己的准确率之外,哪怕是文修平和宋洛军等国手名家都不敢保证自己绝对不犯错。
高水平的医生只能保证自己犯错的概率低一点,却不能杜绝。
可如果是人为的,那就属于故意了,属于很严重的问题了。
所以,在不清楚是人为还是故意之前,陈阳并不想让患者家属明白内情,现在也就是陈阳等人这边会诊讨论。
会诊室的灯光将每个人的神情都照得格外清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