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就在刘桐和丝娘等人瞎扯的时候,辛宪英低头过来对着刘桐一礼,而刘桐扫了一眼辛宪英,还没等对方说什么,就笑着调侃道,“宪英,你来来回回的在干什么,不如坐这儿陪我们吃吃饭得了,反正这么多也不可能吃完,你又不是侍女,是有职级的大长秋詹士,何必来回流窜?”

宫中的大长秋是实打实的两千石,大长秋詹士就是大长秋的副手,也是六百石的实职,由于刘桐没有册封大长秋,身为大长秋詹士的辛宪英其实就相当于随侍官加大长秋本人。

毕竟就像太常所说的那样,摄政长公主虽说是一个选择,但这个选择导致了涉及天子的一系列的礼制都会出问题,同时没天子的话,很多内宫官职是不好安排的。

再加上刘桐本身不是正统继承人,哪怕有汤沐邑,有一些自己的老人,但和太子府那种有一整套储备的班子的情况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刘桐汤沐邑的那套班子用来运营一两个县还行,拿来在宫内使用,说实话,确实不太顺手。

从某个角度讲,刘桐能先后接受张春华,辛宪英作为大长秋詹士,其实也是认识到了自己确实是缺少统御性质的人才,而因为她本人的性别,这种近侍也必须要安排为女性。

故而适合的人选自然就少之又少了,而且宫内的事情并不在少数,自古以来能给出一个两千石的实职,其实也足够说明这个担子的重要程度,所以为了把稳起见,受职之人,也差不多得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换句话说,这个位置,在刘桐代行天子职责期间,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足够能力,能运行两千石级别实职能力的女性来入主。

这个很难,整个天下间合适的寥寥无几。

甚至说句过分的话,有这个能力的女性,何必来给你刘桐打下手,换个列侯之家当主母,头上还没有刘桐这个“婆婆”,那不是更好处理吗?

所以从一开始,大长秋这个位置就不好处置,因为这个位置是真的能进出后宫的,哪怕现在刘桐的后宫,其实就养了一个人,但有些先例是不能开的,开了,很容易出大事!

故而才有张春华、辛宪英先后成为大长秋詹士这等机会,毕竟这个位置既不能给菜鸡,又不能给男人,这就很难受了。

而张春华和辛宪英虽说年轻,但都有相当的才智,哪怕稚嫩,入宫之后稍加磨炼,也就能使用,亏吃两次,后面该怎么处置,也都心里有数。

再怎么说也是精神天赋拥有者,而且都属于能将自家算是顶级人物的老公死死拿捏的人物,治家这种事情,还是很有一手的。

只是很明显这俩人都不能长久,张春华干了两年,嫁人了,辛宪英干了三年,看起来也要嫁人了,最近看辛宪英的样子,刘桐就知道,这是干不长久了,又到了物色新人的时候,挠头!

不过对方既然快卸任了,而且这几年干的也确实不错,给她分担了很多的工作,刘桐在辛宪英即将卸任之前,自然乐的帮对方几下。

比方说最为简单的,给陈子川一个眼神,让陈子川想办法走李优的路线将羊耽从金城还是什么地方调回到长安这边,当一段时间闲散京官,度完蜜月,然后将羊耽再送到沿海地区去当个郡守什么的。

这个安排,确实是刘桐帮辛宪英争取的,陈曦原本的打算是将羊耽调回来,当一段时间散官,在长安这边拉拉关系,然后整到川蜀东州地区,让他在那里搞一搞教化,扶贫几年,整点功绩,后面看看能不能走九卿从官的路线,到时候熬一熬说不定能摸一把九卿。

但刘桐的意思是,把羊耽弄到川蜀东州那些地方,要搞发展确实是有些难度,哪怕是羊耽在上面有人,可那地方太过偏远,本地也没什么特产,外地资源又进不去,就算有后台,也还是发展不起来,不如往扬州、徐州、青州、辽东这些沿海地区搞,这些地方好发展。

孙策和周瑜所代表的江东,将东南亚打下来之后,收益最大的其实就是汉室这些沿海地区,从交州到辽东,只要是沿海,到现在都能从东南亚那边获益,从某个角度讲,那些地方的官僚,只要孙策和周瑜不要太作死和长安直接对上,先天就会给孙策和周瑜说好话。

毕竟孙策和周瑜一船船的往这些沿海地区的港口送各种物资进行交易,这可都是白送的政绩。

现实终归不是游戏,游戏可以吃光抹净将人踢开,但现实这种巨大的时代红利,只要还是个大活人,就不可能说是只要好处,不言其他。

说句过分的话,光是周瑜每一轮次七十多艘的大船拖运来的铁矿石,都足够让东莱那边的港口繁荣很多,让当地自然而然的修建一系列的附属产业,然后极大的带动当地的产业化进程。

光这一条,东莱的郡守,对于孙策和周瑜两人,在某些不违反原则的时候举高旗,说几句好话,那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别说辽东那边的畜牧业饲料加工厂,刘虞在那边开的大牧场能搞到这么繁荣,要说没有孙策和周瑜的搭手,那就是扯淡,没这俩人帮忙,刘虞那边圈地搞牧场的承载上限根本达不到百万,而要上饲料的话,辽东那边的产出,也是个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倒不是不够,而是刘虞要取用如此规模的粮食用于饲料的话,那必须要动用库存,这等规模,刘虞得过陈曦这边,而陈曦的平准仓,属于那种保底的东西,陈曦纵然看着刘虞的面子上通过了,也绝对不会给辽东插上三个百万级的超大牧场!

辽东那边的承载力,以及气候条件,在当前畜牧业的水平下,是不够承载三个这种玩意儿的,而陈曦就算是释放一步的粮食库存,让刘虞去取用,也最多能接受一个百万级的牧场和当地人抢粮食吃!

然而有了江东之后,虽说名义上是蔡瑁在卖粮食,实际上是整个江东在卖粮食,而以东南亚的产出,区区百万级的牧场算个屁,只要刘虞愿意修建依靠潮汐力和天地精气动力的饲料加工厂,那么区区辽东一地,再整出来三个百万级的牧场都不是问题。

说句过分的话,整个幽州在桓帝年间统计人口的时候一共247.3万人,经历了动荡和乌丸、鲜卑入侵,以及公孙瓒和袁绍的大战之后,人口下降到了一百七十多万,等后面袁家迁徙,公孙家迁徙,又带走了一批人手,到元凤年的时候,这地方一共就一百四十万人上下。

到现在人口大幅恢复,算上刘虞自带的归化胡人的特性,幽州目前一共有两百三十万人,十年间人口净增长了70%,然后说一个恐怖的玩意儿,也就是幽州按照辽东和辽西划分,辽东人口在曾经相对较少,但现在辽东扎了三个百万级的牧场!

换句话说,辽东这地方大牲口和人口的比例能达到夸张的四比一。

所以辽东现在开始吸辽西的人口了,从某个角度讲,这算是沿海先发优势的某种写照,刘虞的大牧场目前在研究如何能不用喂草,全靠加了鱼骨粉之类的饲料喂养,因为刘虞手下归化的乌丸苏氏发现了一个很离谱的玩意儿,那就是喂草长得慢,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喂饲料,饲料虽说比草贵点,但饲料省人力啊!

毫无疑问的讲,这也是产业化进程,自然而然的往效率方向推动的写照,总之刘虞的牧场现在纯靠吃东南亚的饲料,甚至后续要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辽东地区的大牧场数量只会更多。

这也是为什么刘虞经常偷偷援助公孙续,因为刘虞是真的有钱,哪怕那三个大牧场并不完全是刘虞的,但能挂在他这边,也足够说明问题了。

顺带,刘虞援公孙续这件事,老刘家所有还活着的宗亲都是心照不宣,而且刘虞基本是明牌表示就是自己援的,问就是我和公孙瓒私交甚深,只是双方的手段各有不同,都是为了国家,当年大家都极端了。

也正因为有大牧场,刘虞给公孙续援战马、援牛羊的时候,很是大方,毕竟是真的有底气,懂不懂超百万级是什么水平,那是老袁家想了十几年,依旧没有想明白的水平。

然而,刘虞能达到这个水平,全靠江东,毕竟辽东那个地方,靠牧草,哪怕是曲奇专门搞出来的高端牧草都没指望,太费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