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 朝堂议赏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在众人各异的想法之中,张茂则的声音并没有丝毫被打断,还在继续说着苏石真就出兵前往昌平的事情。这其中孟有德还介绍了辽国大将军萧孝友为了引苏石上勾,有意以刘六符的墓穴为引,引其上当。苏石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如何利用这个圈套中的漏洞,完成了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最终攻下昌平,焚烧辽军众多物资之事。
苏石竟然真的不要性命去了昌平,且还阴差阳错之下攻占了那里,焚烧了一切。
“好,好呀。”李迪做为当朝宰相,听到这里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再一次出了声。
这一声叫好,将大家的吸引力都转移了过来,尔后越来越多的叫好之声是不绝于耳,满殿的气氛也在这一刻变得热闹甚至还有些欢庆了起来。
赵祯的脸色于这一刻也是极为的红润。昌平城被攻破,代表的是辽国军力的重大损失,那在短时间内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对大宋不利。
换句话说,苏石此举为大宋的北境和平至少争取了两年左右的完全和平。
这绝对是大功一件。
张茂则并没有受到大家的影响,臣子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他是不会关注的,他需要注意的就是官家交给自已的任务是不是能很好的完成。所以他的声音依然还在继续,说起了苏石攻占昌平之后,终于惹怒了辽国大军,萧孝友更是在一气之下,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对其围追堵截之事,迫不得已,原本准备回到大宋的通直郎苏石不得不向辽境北方转移,寻机而回。
事实上,辽国并没有派几十万大军围堵苏石,但是十万兵力是有的。只是孟有德即已投效苏石,当然要为主子说好话,这个兵力数量当然是越多越给人震撼感,越会让人感觉到苏石的不容易。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呀。”听到这里的众臣,一个个迅速收起了刚才欣喜般的模样,变得忧心起来。
他们之中,有些人的忧心是真的,也有一些是装的。即然苏石已经成为了功臣,他们总是要有一个态度的不是吗?
做为臣子,关心功臣,显然他们也就是功臣了。这个道理不会没有人不懂。
就算是有些人此时心中是有些眼红与妒忌的,可在还不知道苏石是不是能回到宋境的时候,这个时候还要露出羡慕的神情实在是有些太早了。
奏书的最后,孟有德讲到了自已无奈之下与通直郎分开而行,回来传信的同时,也带来了通直郎的一个提议,那就是借着辽国大军都在围堵他,且军资不足之下,是不是可以考虑宋军北上,趁机收回燕云十六州之事。
当张茂则最后念道:“密谍司北方代理指挥使孟有德敬上”之言后,他的声音这才终于停了下来,合上奏书,小退一步,重新的站在赵祯的身侧。
奏书念完,大家也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一个个又变得面面相俱起来。
苏石竟然要求大宋出兵向辽国发难,在此之前,大家都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思考一下,这其中的厉害关系。还有就是现在出兵是不是可行。
按理来说,苏石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如果宋军出兵的话,是有着天然优势的,倘若是真的打定主意,派出重兵的话,便是真的夺回燕云十六州也非是没有可能。
但也只是有可能,并非是百分百确定。而且真的这样做了,那首功无疑就会是苏石的,这实在让大家有些不爽。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现实中,一个人比另一个强太多了,那他做出任何成功的事情来,只会得到他人的祝福。反之,如果一个人比之另一个人只是强上一点,甚至还不如人家,而这个人竟然还成功了,那收到的就不是祝福,而只是妒忌。
像是什么走了狗·屎运、什么只是运气好之类的话就都要出现。
骨子里就看不起,大家自然也就不想自已辛辛苦苦的努力去为他人做嫁衣。就算是要做也是做给那些比自已强的,你苏石一个小小的通直郎算是什么东西?
这样的想法存在一些个有着小人之心的心里。还有一些人,考虑的就是大局了,就像是正在推行新政的范仲淹。
外界安宁的良好局势之下,新政的推行速度较之预计的还要快上许多,这是一众新政推行者们乐于见到的。可若是现在向辽出兵的话,新政就不得不停下来,这是他们绝对不想看到的。
就算是明知道现在出兵伐辽是一个不错的时机,但在范仲淹等人看来,牺牲新政去做这些事情,还是有些不太值得。
各有各的心思之下,大家都没有说话。龙椅上的赵祯看到大殿中就这样安静了下来,心中不由有些叹气。
多好的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机会呀,可就是因为要推行新政而不得不耽误了。也罢,只要新政完成了,大宋就会强大起来,那个时候在去收回燕云十六州也是可行的。
心中这样自我安慰着,赵祯就决定不在提起大军伐辽的事情。只是苏石有了这么大的功劳,不赏是绝对不行的,不然的话,下面的臣子们见有功而不赏,岂不是会怪罪自已这个官家太不尽人情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