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朱升前来投靠,特任朱标之师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红巾军在江汉流域的胜利逐渐传遍各地,百姓们纷纷向这支义军投来信任的目光,渴望着更加安稳的生活。与此同时,闻讯而来的贤士名儒也不在少数,他们被红巾军的仁义之风和坚定的信念所吸引,纷纷前来投奔。其中,朱升的到来,格外引人注目。
朱升,字允升,乃江南一带德高望重的儒士,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素有“智囊”之称。他深知当前世道混乱,百姓疾苦,心中抱有匡扶天下的宏愿。听闻朱元璋、李凡等人在红巾军中秉持仁义、治理有方,遂决心前来投靠,希望助其一臂之力。
一日清晨,南京大营中传来消息,朱升已到营门外求见。李凡得知这一消息,不由得心中一动。他早已听闻朱升的贤名,心中甚为敬佩,连忙前去迎接。
李凡步出大营,远远便看到一位年过五旬、鹤发童颜的老者正静立在营门前,虽身着朴素衣衫,却自有一股儒雅风骨。老者见李凡走来,微微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老朽朱升,特来拜见李将军,愿为红巾军出一份微薄之力。”
李凡上前扶住朱升,含笑道:“朱先生何须多礼?先生学识深厚,名满江南,能得您来助力,实是我红巾军之福。”
朱升看着李凡,眼中充满了敬意,缓缓说道:“李将军治军有方,仁德待民,老朽愿为红巾军效力,助朱元璋将军安定江山,造福万民。”
李凡点头,笑道:“先生此番到来,实乃我军之幸。大帅得知后必定欢喜非常,请随我入营一叙。”
李凡领着朱升入营,亲自将其引荐给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朱升,深知此人乃江南有名的智者,连忙起身相迎,满面笑容道:“先生大名,我久仰已久。今日先生愿来投靠,实乃大幸!”
朱升谦逊地拱手回礼:“大帅仁德之风,闻名四方。老朽身为布衣,愧不能为,今日来此,只愿尽微薄之力,辅助大帅成就一番大业。”
朱元璋大喜,立即请朱升落座,设酒宴款待他,热情地问道:“先生既肯入我红巾军,何不为我军献一策?”
朱升微微一笑,端坐席中,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如今大帅已逐步稳固江汉之地,若欲扩展势力,必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如此三策,既能避开锋芒,亦可积蓄实力。待天下格局稳定,大帅便可一举成就霸业。”
此言一出,朱元璋不禁眼前一亮,连连点头称赞:“先生之言如醍醐灌顶,实为妙策!我当谨记在心。”
李凡闻言也颇为震撼,心中暗叹朱升眼光独到,思虑周详。他看向朱元璋,恭敬地说道:“大帅,朱先生不但是贤德之人,还是满腹才华之士。既然朱先生已愿效命,我等便应当敬重爱护,务必使先生在军中得以施展才智。”
朱元璋听后,微笑道:“李将军所言极是。先生才华横溢,我欲请先生担任吾儿朱标之师,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朱升听闻此言,感到十分荣幸,连忙起身拱手道:“大帅厚爱,老朽受宠若惊。若能为公子授学,实乃老朽之幸。”
朱元璋闻言大喜,立即召唤朱标前来。朱标乃朱元璋的长子,年幼聪慧,文质彬彬,自幼受父母宠爱,但由于战争频繁,学业并不系统。朱元璋一直渴望能有一位良师辅佐他成才,朱升的到来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朱标来到大堂,看到堂中气度不凡的朱升,便按父命向他行礼,恭敬地说道:“学生朱标,见过先生。”
朱升见朱标神情谦和,笑容和蔼地说道:“公子年纪轻轻,便已是仪表堂堂,真乃英才。老朽有幸能成为公子的老师,定当竭尽所能,助公子成才。”
朱元璋满怀欣慰地看着这一幕,心中倍感放心。他深知朱标聪慧,但更需要德才兼备的良师引导,而朱升的睿智和沉稳无疑是最佳人选。此后,朱升便正式成为朱标的师傅,每日教导他读书写字,讲授为人之道和治国之理。
朱升对朱标寄予厚望,教学时循循善诱,讲究以德育人。他深知朱标虽为贵公子,却不可骄奢放纵,尤其是在当前局势动荡的情况下,更需要培养他的品德与才能。因此,朱升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学识,更在于德行和责任感。
一日,朱升与朱标在书房内研读《论语》。朱标年幼,对其中的句子感到困惑,便请教朱升:“先生,何为‘仁者爱人’?”
朱升温和地笑道:“‘仁者爱人’之意在于,心怀仁爱之心,体恤他人之苦。这不仅是为人之本,也是为政之道。公子将来若欲为国为民,则当时时怀仁爱之心,将百姓之苦放在心上,方能成为明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