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出门做工和去青楼卖,哪个更羞耻?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朱慈烺是个什么样的人。
苟悠在被朱慈烺反驳一番之后,便也不敢吭声了。
朱慈烺说得没错,他一直都是个迂腐的人。
但迂腐的人从来不自知。
但是碍于自己的小命。
苟悠选择退让。
不过崇祯显然还有自己的小想法。
“三百万两是不是太多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顿时一阵无语。
好家伙,前段时间才从张府搜出来三千万两。
距离时间还没半年。
这半年的时间里,国库几乎没有大额支出。
怎么现在三百万两都拿不出来了?
当然这话朱慈烺不会直接说出来。
说出来不就相当于得罪皇帝老子了。
“父皇,这个厂子一旦建成,对于整个大明的经济发展都有利好作用。”
“在怎么利好,能用三百万两?是不是太多了点?”
崇祯小家子气惯了。
以前没钱的时候各种抠搜。
自己的吃穿用度都在抠。
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库多省点钱。
现在一夜乍富。
这么多钱却又舍不得用。
朱慈烺简单地思考了一下。
对面前的崇祯问道:“父皇,国库里的钱不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吗?在那里存着,它又不会增加,为什么要这么小心翼翼?”
哪怕这些钱分币不赚。
也相当于流入大明的百姓手中。
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多了三百万两流出去。
同样也是好事。
崇祯并不是不明白这一点。
整个大明都是他的,把钱扔到百姓手里,也不过是从左手倒到了右手。
可朱慈烺仍旧很犹豫,因为他有他的理由。
“你去问问户部尚书。”
朱慈烺转过头看向了董祥和。
看到朱慈烺的眼神,董祥和身体一震。
自从薛国观成为首辅之后。
他便开始动用自己的小权利,先把徒弟给提高了一个官位。
从吏部侍郎转到了礼部尚书。
这种别人可能需要用几十年的功夫爬上来的位置。
如今的董祥和不过四十一岁。
便成功爬上了这个位置。
整个朝堂上要说最了解朱慈烺的。
除了已经死去的张四知。
就只有面前的董祥和了。
从年前开始,朱慈烺前往洛阳,董祥和就一直跟在朱慈烺的身边。
那时他就知道朱慈烺不是一个好相与的。
同时也知道朱慈烺是一个野心极大能力极强的领导者。
所以从洛阳回来之后,董祥和几乎没有和朱慈烺作对过。
不管朱慈烺和张四知打得多么激烈,薛国观也从未参与过。
最大的原因就是董祥和提醒过他。
所以现在薛国观成为了首辅。
而董祥和成为了尚书。
这两人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和朱慈烺作对。
毕竟谁能和一个手握实权的太子爷干仗。
可董祥和怎么也没想到崇祯会主动地把矛头指向他。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
皇帝不想掏这笔钱。
太子想掏这笔钱。
董祥和就是那个要给出说服理由的人。
那他是向着皇帝,还是向着太子爷呢?
董祥和咳嗽一声,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启禀太子殿下。最近国库确实充盈了不少,但西北那边每个月都要固定一批银子,他们需要安抚灾民。辽东战场的各路总兵也在每月要银子,他们的粮饷仍旧紧张。所以现在的国库看起来充盈,其实都在为这些做着准备。”
这番话说的很漂亮。
董祥和是真的两边都不敢得罪。
朱慈烺皱着眉头,一直在盯着董祥和的眼睛。
董祥和则低着头,一直不敢看朱慈烺的眼睛。
一番对峙之后,朱慈烺终于对崇祯服了软。
毕竟钱不在自己手里。
不过刚才他可是给了崇祯一个赚钱的机会,是崇祯自己没有把握住。
“那父皇,儿臣还有一个想法。”
“你且说来听听。”
每当朱慈烺有想法的时候,崇祯内心都要一震。
毫无疑问,这小子是有脑子的。
每次提出来的想法都能够准确的命中痛点。
并且成功的解决问题。
可问题是这小子提出来的想法过于的天马行空。
崇祯看不懂。
满朝的文武大臣也看不懂。
他们只能带着对未知的恐慌,看着朱慈烺一步步前进。
生怕他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毕竟他是皇太子。
他的每一步举措对应的都是整个大明。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
“那父皇就掏出一百万入股如何?”
入股这个词并不难理解。
简单思索一番,崇祯便明白了其中道理。
掏出三百万两对他来说确实有些心疼。
如果只是一百万的话,也不是不行。
崇祯点点头说道:“那就依你所言。”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周树人那番话说得真有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你想开一扇窗,别人不同意,当你想把房顶掀开,别人便会同意你开一扇窗。
从一开始朱慈烺就想自己单干的。
但风险思维让朱慈烺控制住了他的想法。
想着未来整个大明都是自己的。
那这笔钱让老爹掏,未来赚了多少也同样是自己的。
那还自己掏个什么劲儿?
当然朱慈烺也考虑到了,万一崇祯不愿意怎么办?
最终还是得自己掏钱。
这一年的时间,朱慈烺身上的资产其实并没有很多。
他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军费上。
否则天雄军也不会所向披靡。
于是便想着崇祯能给点钱就行。
为了能让崇祯给钱,朱慈烺开口就要了三百万。
如果他真的给三百万,那朱慈烺就不用自己掏钱了。
如果不愿意给,再适当压低点价格,崇祯应该就会给了。
如同他猜测的那样。
最终还是要下来了一百万。
说干就干。
当银两到位之后。
朱慈烺就把莫问和莫想从火器局拉了出来。
火器局的研究同样没有落下,不过张永光已经成长为了整个火器局的支柱。
在火铳的研究上。
莫问和莫想都不一定是张永光的对手。
朱慈烺制定的培养计划在火器局也得到了实施。
张永光并没有自己一个人单独研究。
从一开始他们就带了一群学生。
哪怕莫问莫想稍微离开一阵子,这帮学生加上张永光也能在火器局继续把研究进行下去。
兄弟俩的人脉关系果然比较强硬。
不愧是孙传庭介绍过来的。
他们只是修书一封。
一群人便从西北和四川赶了过来。
冒着风雪来到了京城。
不等朱慈烺给他们接风洗尘。
一夜之间就把厂子的地基给打好了。
随后就是招募工人。
至于招募工人就更简单了。
不管是京城附近还是周围都有许多灾民。
这些灾民能分配的的都分配了的。
分配不了地地,也都跟在京城的周围,每天都有赈灾粥喝。
最起码保证让他们熬过这个冬天。
如今京城里面需要搭建厂子。
刚好可以来一波以工代赈。
这样直接就把京城的财政压力给缩小了。
崇祯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顿时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想到他也给了一百万辆,顿时笑容就收敛了。
“王大伴,你说太子这个东西真的能搞成吗?”
走在前往乾清宫的路上。
崇祯对王承恩问道。
“陛下,老奴可不懂这些。”
王承恩拒绝回答。
“你这老东西,跟在朕身边这么多年了,耳濡目染了这么多年。总不能一点都不懂吧?说说你的见解,让朕有个参考意见。”
面对崇祯的追问,王承恩只能道:“陛下,其实奴才觉得太子殿下说的有理。如今我大明这个处境,国家内忧外患,大灾小灾不断,灾民数量急增。可其实很多地方的粮食没有断过,江南那一片的财阀把控着所有的粮食,粮价仍旧居高不下。百姓手里只有田地赚不到什么钱,如果这个时候搭建工厂,开展贸易。有一个能够让百姓赚钱的地方,不仅能让银钱流通起来。同时百姓也不会再忍饥挨饿,当然这需要一点时间,太子殿下的方式,老奴觉得是对的,但没有半年时间看不到效果。”
王承恩斗胆说了许多。
说完之后才发现崇祯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王承恩吓得急忙跪倒在地。
“陛下,老奴多言了。”
“别动不动就下跪,朕又没说要治你的罪。不过你说的有理,朕得好好的思考一下。”
崇祯是皇帝。
做的任何举措都会影响整个国家。
他不是朱慈烺,没有重生过。
没办法用未来的目光去看待事件。
所以朱慈烺的那些决定对他来说才显得有些天马行空。
也让他觉得有些害怕。
可是理智告诉他。
现如今所有的方式都行不通,也没办法彻底解决大明现在所遇到的情况。
既然如此,不如放开手让朱慈烺去弄。
“看看吧,希望这小子能够给我一个惊喜。”
……
王小娥住在西市。
有两个孩子,公公婆婆在照顾。
家里男人在城外有一亩良田。
但因为女人不能抛头露面。
王小娥整日只能待在家里照顾公婆和两个孩子。
其实家里不需要她怎么去照顾。
公公婆婆年龄尚可。
公公甚至还去码头帮人挑担。
一家人辛苦赚来的钱,到最后才发现。
几乎不怎么够花。
他们只能种田。
因为每年需要向官府缴纳税粮。
没有粮食的话,在大明任何地方都生存不下去。
两个孩子面黄肌瘦。
王小娥每天都在想,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多赚点钱。
可不管是任何封建王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乎都没有多少就业机会给女人。
王小娥娘家是东市人。
他的弟弟靠着摆摊卖些小商品。
家境要比他们家好许多。
王小娥的爹娘在种地。
家里的税粮也能交得上去。
过段时间听说弟弟即将要赚大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