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冯保想:“除了风调雨顺……啊,孩子你知道对于农耕文明来说,风调雨顺有多重要。明朝的灭亡,也有小冰河期频繁天灾一份功劳……”

他说的好像是“除了这些年风调雨顺,自己为大明,为百姓做的不多”这是什么意思,他做的已经够多了。

不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为什么把风调雨顺归结为自己的功劳,这不应该是老天爷的功劳吗?

“陛下……”

朱翊钧仰起头看他,眼里还有小时候的纯真,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大伴,他们都说,天子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天子仁德,上天才不会降罪于民。”

“我这,算不算仁德呢?”

这么一说,好像又的确是他的功劳,没毛病。

冯保笑道:“陛下说得极是。”

这时候,陈炬领着殷正茂、帅嘉谟从外面进来。今年国库的账目已经核算完毕,结果就写在一张纸上。

陈炬上前,把这张纸递给朱翊钧。

朱翊钧一眼看到最后的数字,太仓银银有一千五百多万两,粮食九百余万石。

这个数据着实激动人心,这一年来,没有太大的战乱,军费节省了不少,各地也几乎没有天灾,连年丰收,才有了如今这个成绩。

殷正茂说道:“全国多地已开始实行‘一条鞭法’,以往上缴实物改为银两。因此,今年粮食的存量增长不多。”

“无妨。”

朱翊钧觉得这个储备粮可以接受:“不过,比起宪宗时,还差一些,来年还需继续努力。”

虽说暂时还比不了宪宗,但和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比起来,朱翊钧和他的内阁可真算是赚钱小能手。

不但会赚,还会省。

宪宗那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以现在这个发展趋势来看,追上甚至超越,那是迟早的事。

“这一年不白干,都不白干,文武官员,无论大小,俸禄一律上调。”

皇上虽然把大臣当牛马使唤,一个个累得都没心思再娶两房妾室。但在涨工资这个问题上,皇上也一点不含糊,比他的祖宗们大方多了。

“对了,”朱翊钧you想起个事情,问殷正茂,“全新的宝钞制作进展如何?”

殷正茂回道:“已经快完成了,改日呈给陛下过目。”

新版大明宝钞和原来的比起来,从纸张,到图案,完全不同。不再使用桑皮纸,而是加入了特殊材料,并织入银线,摸起来有些硬,有些滑,很有韧性,不易损毁。

现在国库白银储备充足,可以用作准备金,以保证其信用,不会出现一夜之间,变为废纸的情况。

太祖高皇帝企图利用帝国的威信,强制推行宝钞,给官员发放俸禄、给军士发放军饷,收取税赋却只要银钱和实物,导致百姓根本不敢收这东西,大明宝钞形同虚设。

朱翊钧吸取教训,明年先在顺天府范围内,小规模试用。官员的俸禄、军士的军饷,一半分三份,禄米、白银和宝钞各一份。百姓缴纳赋税,可以选择白银,也可以选择宝钞,地方官必须大力宣传宝钞。

当然,光是这样,力度还不够。需要百姓切实体会到了用宝钞的便利,才会主动忙着朝廷宣传。

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一条鞭法”虽然杜绝了地方官吏层层剥削,但白银取代实物缴税,却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火耗。

百姓缴税交的都是碎银,官府收上来,需要熔化重铸为银锭,再上交国库。金属融化再重铸的过程,会有一定的折耗,这就称之为火耗。

考成法给地方官吏制定了任务,必须实收多少碎银,地方官吏也不会倒贴,这个火耗当然就要在征税的过程中,向老百姓加征。

于是,无良官吏就在其中发现了生财之道,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部分就归他们自己。

江南富庶之地,赋税多,一两银子也就加征一二钱火耗,偏僻州县,火耗能达到三四钱。

秋天征收赋税的时候,就有不少官员向朱翊钧提过此事。这就是平白给百姓增加负担,富庶地区,一二钱也就算了,那些偏僻地区,本来就穷,还要多征四五钱的火耗,这和以前被层层盘剥有什么区别。

若是以后遇到个天灾人祸,粮食收成不好,地方官吏为了考核达标,还要从中牟利,说不得火耗加得比正赋还高。

推行“一条鞭法”本是为了利国利明,这么一搞,说不得百姓负担更重,还要不要人活命了。

现在又取消了各户从业限制,大家都去做生意,没人种田了。

朱翊钧看后,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凡是关于民生都不是小事,应该予以重视。于是,很快就拿到朝会上,让大臣们讨论。

不出意外地,乾清宫的大殿,吵得比长安大街还热闹。

“一条鞭法”刚开始推行,存在一些漏洞也在所难免。现在,开始实施“一条鞭法”的都是较为富庶的地区,偏僻的州县还未开始推行,何来火耗比正赋还高一说。

不合理之处,以后朝廷可以制定律法规避,但因此废黜“一条鞭法”,那就是因小失大。再说,“一条鞭法”为国库带来的收益显而易见,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危言耸听,其心可诛。

大臣们吵不出个结果,只能等到明年夏征收再看看情况,若是火耗实在严重,朝廷就颁布禁令。

那时候,朱翊钧心里便有了计较。

银子需要融化了重铸,大明宝钞可不需要,凡是用宝钞缴纳赋税的百姓,该交多少就是多少,一分一厘的火耗都不需要。

若有官吏胆敢从这里面中饱私囊,一律严惩不贷。

还有,无论是官店还是皇庄,凡是与皇室、朝廷有钱财往来,皆不得拒收宝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