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科举制度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大明朝政府规定,县学有廪生20名,增生40名,附生数百人不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读书人取得"秀才"功名后,社会地位立刻提升一等,有诸多优待,比如可身着代表身份的"青衫"与"方巾帽",可免除本人及家中二人的差役,不用交税,见知县可不下跪,不可随意遭受刑罚等。
为彰显地位,秀才家中房门可比平民高三寸,这就是所谓"光耀门楣"的缘故。
只有成为秀才中的廪生,才能进入国子监的高级班级—率性堂!
高级班毕业后,可以到地方或者京城参加乡试。
不是地方上每个秀才都有资格参加乡试,因为在乡试之前,会参照府学岁考或科考成绩,把秀才分成六等,只有名列一等、二等,及三等前列五至十名的秀才才能去参加乡试。
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或京城举行,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和国子监学生均可参加。主考官由皇帝委派。因在每年的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考后发布正、副两榜。
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副榜所取的叫“副举人”,正,副两榜都是举人,举人就可以当官。
但只有正榜之举人,才能参加会试的考试。
副榜的学生可以到国子监高级班级继续读书再考。
会试考试是全国的考试,举办的地点在京城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
时间也是三年举办一次,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举人还有国子监高级班毕业的人都可以参加,因为是在春天举办的,所以称为春闱,录取其中三百名,考中了就是贡生。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主考两名,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担任。
考试内容重经义,轻诗赋,
第一名叫“会元”。未上榜的可以继续到国子监读书或者到吏部等着派官。
会试之后是殿试,当年举行,殿试不会往下刷人,是在皇宫殿廷举行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常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直接授官职,二甲、三甲需要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后再授官职。
本朝宣德朝,已经举行过两次科举。
第一次是宣德二年三月初三,主考官是翰林院学士杨溥、侍读学士曾棨。
有101人进士参加。
第一甲共3名:分别是状元马愉、榜眼杜宁、探花谢琏。
传胪是,二甲第一名的江玉琳,三甲第一名的萧晅。
第二次是宣德五年二月初七,主考官是右春坊大学士王英、翰林院侍读钱习礼。
有100人进士参加。
第一甲共3名:分别是状元林震、榜眼龚錡、探花林文,
这一科,三鼎甲全是福建籍举子,林震(漳州长泰县)、龚錡(建宁建安县)、林文(兴化莆田县)。
传胪是,二甲第一名的杨宁,三甲第一名的陈浩
第三次殿试将于宣德八年三月二十一举行,还有十六天,
不知道这次的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将会花落谁家,好期待啊。”
看不出去小小年纪的胡容懂得真不少,看其满脸期待的样子,必然也是一个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