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书声朗朗,童声稚嫩,杨氏掌控的三个州域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乡间村里响起读书声。

若是这时代能有人从天空俯瞰,会发现大地散落一座座小村庄,大多数都是简易搭建的窝棚,少数一些是古代民居常见的茅屋。

墙是土做的,屋顶是草苫的,也许一场暴风骤雨,就会导致墙倒屋塌。

但是,自古以来的百姓住房就是这个。

能有这个,已很满足。

村落的贫寒,临时聚居点的窘迫,百姓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精气神前所未有的饱满。

只不过,他们自己住茅屋可以,但是,村里的学堂不允许是茅屋。

看那一个个散落的村,不管房子是多么的简陋,然而在村子的最中央之处,必然矗立着一座青砖青瓦的房屋。

那房屋,建的很用心。

有专门的小院,有厚实的大门,院子里也许会开辟着一小块菜地,又或者见缝插针的耕种几垄庄稼,但是没人把这里当成农家院,因为这里时时响彻着孩童的读书声。

每一座小学堂,每一次的读书声,开始时总会有一个或是温雅或是严肃的声音,用心教导和引导着孩子们学习启蒙的知识。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三字经》。”

“这是咱们杨相公亲自撰写的经典,用于尔等这个年纪的幼童进学,这本经典,朗朗上口,字不多,句很短,但它却包含天地间的哲理,当可称为你们一生的指路明灯……”

“现在,让先生教大家一起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村落里的百姓们,渐渐习惯了读书声,也不知因为什么,竟然一天不听就感觉不得劲。

而听着自家娃娃的读书声,他们仿佛干活都多了几分力气。

田还是曾经那块田,农活还是曾经那些累人的农活,然而自从村里有了小学堂之后,大家干活的时候真是卯足了劲头啊……

以前也曾起五更睡半夜,但是心里终归有些逆反,偶尔会暗暗抱怨一两句,凭什么老子要受这份苦。

但是现在,抱怨没了,夜还漆黑的时候,鸡还没有开始打鸣,村里已经出现人影,扛着锄头乐呵呵的走向田间地头。

摸黑出工的一般是汉子,但是女人也没在家里睡懒觉,她们几乎同时起床,开始忙活家长里短。

烧一锅开水,煮半碗麦子,在那柴火熊熊的燃烧光亮中,映衬着女人对生活满怀期待的眼神。

“孩子马上要起床去读书了,必须把早饭给准备好才行……”

世间的父母,自古皆如此,起早贪黑不嫌累,贫寒难以被压垮。

况且,生活已经看到奔头了,不是么。

孩子在读书,家里有地种,那位传说中的仁慈杨相公,他下令减免了三成之多的税收,只要是杨氏掌控的地盘,老百姓只需要上缴五成收益,老天爷啊,满天下没听说这么仁善的政令。【特别备注:为防止喷,提前备注,这个上缴五成的税收,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杨一笑心黑,在云朝时代,他简直是圣母】

地,是杨相公的!

分给大家种,只收五成税,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百姓们向大户上缴的是八成。

甚至有些心狠的大户,让百姓上缴九成收益,全家累死累活干一年,最终家里的粮筐却存不下一颗粮食。

以前和现在比,根本没法比啊!

生活,已经看到了奔头……

柴灶里的火光,映衬着女人的脸,她回忆着过往,又感慨着现在,整个人出着神,对生活充满的期待。

幸福感,就是这么简单。

水烧开了,锅里已经开始泛水花,咕嘟嘟的,声音还挺响。

女人连忙起身,拿出麦子下锅!

由于家境贫寒,所以不舍粮食,虽然她烧了一大锅的开水,但却只舍的放进半碗麦子,所以,今天熬煮的粥仍旧是很稀很稀的。

然而即便是这种稀粥,以前也不曾全家常喝,唯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才吃上那么几顿,更多的时候,是吃糠混合野菜。

……

这样的漆黑凌晨,女人们守着灶台,她们在熬煮稀粥的同时,顺带用木瓢舀出一些热水。

热水放到木盆里,冒着丝丝的白气,这是给自家娃娃洗脸用的,是一天之中绝不能忘记的疏漏。

以前可不会这样做,谁家孩子天天洗脸啊?

祖祖辈辈都是脏兮兮的过日子,也没见哪家的孩子被人笑话过。

但是现在不兴这么做,否则孩子会哭哭啼啼擦眼抹泪,而自己全家出门之时,也会被村里笑话一大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