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当然,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他们这样几乎是在某些方面彻底抛却了以往的所有,那么,他们是如何应对那些原本构成中的庞大的利益团体的?

看过这些故事,和其他皇帝聊过,也看过各朝百姓们的聊天,嬴政对日后那些王朝的利益团体非常了解。

纵然皇帝可以直接扔掉,但是那些真正构成了朝廷的关键部分的士人呢?

这股力量,可是非常庞大啊——不只是登上朝廷、踏入官场的那部分,还有身处民间,在各个地方都有分布,各个地方都享有不低的声望,甚至直接成为地方耆老乡绅的群体。

这样的群体,又是什么情况呢?

如同门阀士族,既有好几个王朝的无数皇帝数年来接连不断的打压,又有战乱硝烟的摧残,还有百姓们的怨恨——如黄巢那样的大杀特杀,才在数百年后渐渐消弭。

而士人呢?

这个群体的情况,可是和门阀士族又不大相同。

不能简简单单通过杀戮就能够解决,只要还是这样的制度……哦,他们更改了选官选拔贤才的制度?

但是嬴政也承认,其实到了后来,科举制度就是最合适的制度。固然其中同样弊病重重,盘根错节,权贵人家终究还是占到优势,贫寒学子能够出头的还是少数……但是总体来说,总归是一个好的制度。

总归还是一个有用的、有效的、能够更好的选拔贤才的制度。

且,其中牵涉的利益群体太庞大了,太庞大了。

已经考出来功名的人——不论是留在家乡还是入朝为官,不论是考到了哪一步——都是利益群体,而没有考上功名的百姓,其实同样是利益群体的一部分。

因为这就是他们可能的晋身之阶。

如果要改,如果要改……

后世的那个朝廷,还能想出来什么能够比科举更客观、更可靠、更可行、能够惠及更多的群体、能够让百姓们都觉得公平和有利可图的制度?

如果百姓们全都支持,那倒是不需要畏惧那些士人了,毕竟和百姓的数量比起来,士人也到底是少数——但是,他们有什么办法?

而,如果选官制度变了,那么学习的内容自然也就变了。后世那个朝廷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想要教授新的制度相关的知识,必然也会迎来旧的利益集团的抵制;而旧的利益集团,那些士人们,才是真正识字有文化的群体。

如果他们全都抵抗不合作——虽然其中肯定也有不少愿意投了朝廷,不论是真的为国为民还是贪图利益,但是这个数量有多少?

后世的朝廷,既然要彻底扔掉科举,同时也不尊奉儒学、不尊奉皇权皇帝、甚至可能是直接没有了皇权皇帝,那么,也不可能在朝廷里面给这些旧势力的人员留下位置。

所以,这些旧势力如果选择投靠朝廷,他们有什么“利”可图?

如果无利可图,只能指望他们为国为民的公心……这种人,那是少之又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