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曹操痛苦闭眼。

而这第二次,就是最后这句“烧曹操于赤壁”……

他日后将要在赤壁被孙权那帮子人给放火烧船,实力大损,自此几乎无力南下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当然也已经能够以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看待、聊起这件事情了,这种调节能力、面对未曾发生的未来的能力,他曹操还是有的。

但是……这在日后别的朝代里面被提起来,还是作为典型例子,甚至是负面例子被提起来,还是很难让他高兴。

这都叫个什么事儿!

这罗汝才和他有什么关系?你们想要围剿罗汝才又关他什么事儿?怎么就能扯到他身上,扯到赤壁这件事儿上来?

不说别的,如果明朝真的在这个时候调动军队去围剿罗汝才,曹操也不觉得能够和可能的未来中,自己陈兵赤壁与孙权对峙相提并论。

他和孙权是什么情况,明朝和罗汝才又是什么情况?

罗汝才要是能跟和他或者孙权做比,那属于抬高;而明朝朝廷——你们是要和他曹操做比,还是和孙权做比?

不管是哪一个,好像都不太合适吧?

当然,曹操非常清楚,明朝这个官员不过是举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证明此时围剿所能取得的辉煌战果,但是他就是要这么想!

【明朝朝廷心动吗?其实挺心动的,这描述的景象确实非常美妙,但是他们心动归心动,可偏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的明朝朝廷,兵马都因为边关告急而全部撤走,中原地区只留下了数千步兵,根本不是能够这么飞速获胜的条件。】

【至于这个边关告急,其实还是早就发生过的事情,外敌突破边关而杀到了京畿地区……】

朱棣也陷入了沉默。

这倒不是感觉被隔空嘲讽了,而是深深意识到大明的处境不妙。

剿灭罗汝才张献忠这一类虽然归降了,但是实际上还随时准备再度反叛的贼寇,朱棣是赞同的,虽然可能名声上有点难听,但是名声这东西,又不是不能宣扬,不能制造,朝廷养着那么多文人,这个时候不用他们还等什么?

但是,无兵可用,这就太要命了。

现在,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归降,哪怕另有打算但至少确实没有和大明作战,李自成避入山林,马守应等人盘踞大别山,所以大明还有余力能够抽调走兵力去应付外敌——这属于大明的运气好,天命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