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r /> 之前作为后军停留在蔡州西部的七八万梁军,此时拔营南下,四天行军三百余里,仿佛滚滚洪流进入南阳盆地内部,随时都有可能往襄州城北面的樊城扑来。

梁军势如破竹,动作迅猛得超乎所有人想象,而汉水东岸的要塞城垒,几乎毫无抵御的陷落敌军之手,困守襄州城的楚军将吏,惊慌成什么样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面临在他们之前的选择,其实很有限。

在被困襄州的绝大多数将吏眼里,要么将所有的兵马都收缩到襄州城来死守,要么就是趁梁军还没能完全封锁石公山,襄州兵马南下撤入荆州。

石公山乃是荆山东麓的余脉,石公山与荆山之间有二三十里的开阔地带,此时进入石公山的梁军才一万五六千人,在更多的梁军主力经汉水东岸南下,经郢州城渡过汉水填入石公山之前,三万多襄州兵马强行从石公山与荆山之间的开阔带往南突围,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在突围之前,首先得请三皇子杨元溥率龙雀军从淅川、荆子口撤出来,要不然谁都不敢承担弃皇子独逃荆州的责任。

杜崇韬未必想逃。

对于他来说,放弃全力经营四年之久的襄州城南逃荆州,他将承担邓襄防线崩溃的主要责任。

倘若天佑帝亲率兵马增援过来,第一时间多半会拿他的头颅祭旗,震慑诸将。

不过,就算是最终选择守襄州城,杜崇韬也希望三皇子杨元溥能先退回到更安全一些的襄州城。

要不然的话,即便最终守住襄州城,三皇子杨元溥却在淅川被俘或被杀,他都难跟天佑帝交待。

杜崇韬两度派军使前往淅川,都被三皇子杨元溥遣回。

第二次军使还带了三皇子杨元溥所书的檄文回来,便是杜崇韬此时在大帐内诵读的这封信。

杨元溥在信里痛斥汉东诸将庸碌畏敌,短短十天时间内,就致使大楚五六百里的疆土陷落敌手,同时立誓要与淅川城共存亡,要与襄州城一起分担梁军南下进攻的巨大压力。

三皇子这封回函荡气回肠,令很多人满心羞愧。

曾几何时,襄州将吏都将三皇子视为刚满十五岁的孺子小儿。

在他们眼里,三皇子不过是侥幸生在帝王家,也是因为天佑帝有培养其的心思,才有机会出任邓襄行营副帅。

因此很多事务,襄州将吏宁可跟三皇子身边的沈漾、张平、郭荣等人沟通,也不愿跟三皇子多费唇舌,甚至都怀疑三皇子到底知道多少军务。

谁能想人心惶惶、大多数人满心想着南逃荆州之际,他们眼里的孺子小儿却悍然西进,立誓率领他们眼里的弱旅龙雀军与淅川城共存亡?

三皇子的这封信,是直接经军使送到杜崇韬手里的,郭荣都未能事先看到。

虽说字里行间,是沈漾风骨铿锵的文风,但无疑这是三皇子杨元溥内心真实的表露。

虽然郭荣猜测三皇子出镇淅川,更多是韩谦、李知诰等人的密谋,但他依旧难抑胸臆间的波澜,暗感三皇子真要有与淅川共存亡的决心,邓襄局势未必没有挽回的余地。

虽然郭荣也知道此战若能击退梁军,三皇子必将赢得空前的声望,至少在邓襄将吏的心目中会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也将进一步坚定陛下废嫡的决心,这对安宁宫一系绝非什么好事,但在眼前的情形,难道他还能期待淅川城不守、三皇子葬身于丹水之畔?

郭荣看向坐对他斜对面的职方司邓襄房主事金瑞,见他神色凝重,却不知道他心里如何看待三皇子这封信。

杜崇韬这时候将信件放在长案之上,虎目灼然的盯住诸多将吏看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

“荆子口、淅川城若失,梁敌关中兵马及粮草将沿丹江而下,在金陵援兵杀溃梁军在外围的封锁之前,襄州城将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殿下识得大势,更难得识得大义,以龙子之躯,毅然要与淅川城共存亡,实乃大楚之幸,实乃我等大楚臣民之幸。我等将吏皆是大楚臣子,食皇粮、享皇恩,却满心惶然想着南逃荆州,心中有愧否?”

杜崇韬从箭壶里取出一杆羽箭,一撅两截,掷于庭前,又振声说道:

“本帅今日立誓,与襄州城共存亡,人在城在,城亡人灭,若违此誓,有如此箭,天诛地灭。本帅决定已下,倘若再有人妄议弃城南逃、乱我军心,皆以资敌罪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