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抛砖引玉,他就是那块砖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他就是用屁股来想,也知道大明的海禁政策为啥是这副样子。
走私呗?
大地主大官僚有身份有背景,悄摸搞走私,赚取高额利润。
他们为啥不同意开海?开海了所有人都能合法做海洋贸易,他们还怎么搞垄断?怎么赚取高额利润?
天子禁海,是目光短浅觉得倭寇总闹事,干脆禁海了事。
可下头的人支持天子禁海,那绝对是没安好心。
想起崇祯老哥,张世康有时候觉着挺可恶,有时候又觉着挺可怜。
能干的都被他辜负,不能干的却被他信任,在位的十七年,不知多少立志报国的忠臣良将直接或间接因他而死。
你说他可怜吧,也确实,凭良心讲,这老哥确实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
甚至张世康觉着,没人比崇祯老哥更想中兴大明。
唉,有时候就是这样,跑题了。
加征于民,是饮鸩止渴,开源节流,重点从来不是节流,而是开源。
海洋贸易若是搞好了,大明就会拥有源源不断地新收入,一切的矛盾都将逐渐化解。
总之,开海是早晚的事。
而开海做生意,那就得有贸易品,咱中国的老三样丝绸、茶叶和瓷器,在外国确实畅销。
但基本上大半都是靠陆路运输,自西域一路向西,抵达阿拉伯地区后,经由阿拉伯商人运抵地中海。
这是一条已经很成熟的、运营了上千年的销售网络。
老三样当然也可以走海运,但更多的贸易品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而纺织品就很重要了。
张世康对于商贾、对于贸易的理解,确实让宋应星刮目相看,他觉得有些话似乎可以说了。
因为他发现朝廷的这位新贵,对商贾、对工学似乎确如茅元仪所言,不仅没有丝毫排斥和歧视,甚至还很热切。
只是他发现张世康说的一大堆话里,有一个小小的漏洞。
“可是大人,如何将纺纱效率提升八倍呢?”宋应星小声道。
做工学的,最忌讳眼高手低,想了那么多,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可问题的根源仍旧没有解决。
是啊,如何将纺纱效率提升八倍呢?
对于现在大明都在用的纺纱机,宋应星倒是有一定把握改良,能提高一点效率,但也仅仅是一点。
宋应星之所以询问的那么小声,是因为他早看出这位小大人是在那啥,他不忍或者说不敢太驳人面子。
可没曾想,张世康就等着宋应星这句话,他一拍桌子道:
“这可问到了点子上了!”
作为后世九年义务教育的被网之鱼,张世康对于近代工业史,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等还算熟悉。
他突然有点感激当初的那位历史老师了,为了应对高考,当时的历史老师特意将所学的内容精简成了顺口溜。
每一句不仅朗朗上口,为了加深印象,还都包含了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而这里头,正好就有关于珍妮纺纱机的创作灵感。
张世康当即命手下寻来一部纺纱机。
事实上,他还是头一回看到这玩意儿,但张世康表示尽在掌握。
他似模似样的摇了摇那纺纱机,左右看看,一副很懂的样子。
但内行人宋应星微不可见的摇摇头,他几乎可以断定,这小大人定然不会用。
张世康当然没打算当着大佬的面纺纱,只见他一脚就将纺纱机给踢翻在地。
茅元仪还当是张世康不小心的,热情的就将纺纱机给扶了起来。
张世康又是一脚再次将纺纱机踢翻。
“茅将军别扶,就让它倒着。”张世康无奈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