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再去鸽子市场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在这个时期,谁还买得起渔具去河里捞鱼啊?
这倒不是说生产队的社员们,个个都穷的买不起化纤鱼网。
而是即便他们一狠心、一咬牙,买了一副渔具回家,那也相当于是请了个大麻烦回去:今天左边的邻居来借,那要不要借呢?
明天二舅家又打发小子过来,说要用一下渔网,这又怎么能推脱?
买一副化纤渔网价格不菲,而且还很容易被水里的枯枝、杂物划破。
使用的频率多了,渔网很容易就坏掉了...要是把买渔网的钱,分摊到1斤渔获上面去,其实渔网的折旧成本,还是很高的。
所以在生产队里,其实很难碰得到谁家有一副好的渔网。
再加上城镇居民,他们每个月供应的菜籽油只有2两8钱3,哪有多余的油,用来做鱼吃?
但是没有油的话,这些河鲜本身的腥味是很难去掉的。
另外还有一点下河去捞鱼的话,那是非常耗费体力的,结果捞上来的鱼,吃了估计还不够补充被消耗掉的体力。
久而久之,大家就养成了不怎么爱吃鱼的习惯,因此市场上鲜鱼并不怎么值钱。
所以刚才这个汉子,他的鱼原本是可以卖1毛4,到1毛5一斤。
只不过小偷遇到了棒老二,那也就只能认栽了,1毛就1毛呗...要是天亮了,汉子被生产队熟人看见在这里卖鱼。
包管他中午就会站到台子上去...
接下来,钱胖子还要继续去买点鳝鱼,泥鳅之类的东西。
韩晓康没兴趣继续跟着他溜达,而是径直来到卖粮食的那块区域。
粮食交易,是整个鸽子市场里的重头戏。
只见斑斑驳驳、影影绰绰的树林之中,大树下,小树旁、灌木边,各自都站着一些中年人、甚至是留着白胡子的老头。
些人各自都面对树木而站,并不用脸对人。
只是他们背负在后背的双手之中,都捏着某一样东西:有的是一根稻草,有的人捏着的是一根麦穗。
还有的人拿着一片苞谷壳子。
其他的还有手里拿一根高粱杆、或者是一片红薯叶子之类的人。
对这些粮食,韩晓康不感兴趣,而是来到一位手里拿着稻谷的人身后,“粗的还是细的?”
这里问东西,说话尽量要简短、直白,因为这里是见不得光的鸽子市场,大家心里面多多少少都有点悬吊吊的。
谁有耐心慢慢搞?
“粗细都有。”那人回道。
韩晓康问,“细的,有没有100?”
“有...莫开玩笑哈,要不然...”
那人缓缓转过身来,“市场上的规矩,大家都知道,谁要是敢拿这个开玩笑的话...呵呵。”
黑暗中韩晓康点点头,表示知道,对方刚才说的那些话里面的含义,“什么价?”
那人仔细看了韩晓康几眼,“我这是二级,卖3毛2。”
对方说的这个价钱,倒也个行情价,不高也不低。
区粮站门市上卖的二级米,是1毛5分5,不过众所周知,那是需要《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凭证》才能买到的。
如果没有供应凭证的话,用粮票去粮站的门市上,也能买得到平价粮食。
要是这两样东西都没有,那就只能来鸽子上买高价粮了。
韩晓康开口道,“少算1分吧,毕竟我这是成总的买,比你这个买8斤,那个买10斤要洒脱多了。”
那人微微一笑,“小兄弟,你不用跟我搞价,待会儿我过称的时候,给你称旺旺的就行了。”
两人商定好了价钱之后。
随后相跟着出了树林,那人朝着隐身在暗处的刘合营,比划了一个别人看不懂的手势。
随后刘合营走了过来,一声不吭的就跟在韩晓康和那个汉子的身后,朝着远处走去。
这种做派,属于鸽子市场上很常见的规矩:遇到大额一些的交易。
市场的组织者,需要跟着去看着双方取货、清点现金,尽量保证买卖双方的人身安全。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刘合营他得跟着去,把“过称费”给收到手。
从而避免参与交易的双方,甩开市场的组织者,进行私下交易。
——人家辛辛苦苦的组织鸽子市场,不就图收点三瓜两枣好养家糊口嘛。
要是个个都甩开市场组织者,全都跑出去搞小动作,那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