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拼音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说到识字,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前面有说过,不论哪朝哪代,军队的文化水平,基本就是全员丈育。
哦,有一朝不是,那就是初唐。
因为初唐的军队来源自府兵,府兵的文化水平还是足够高的。
但也仅限于初唐了,到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开元盛世”下的唐军,就已经基本退化到了目不识丁。
因为安史之乱的危机爆发,府兵制玩不下去了,唐廷就开始尝试募兵制。
而募兵制募集的军队,几乎全部来自流民青壮,也就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
古代的老百姓需要识字吗?
答案是不需要。
因为在中国古代,老百姓通常情况下,也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世代务农,而务农除了需要身体健全之外,并不要求会识字。
没有化肥、农业机械的时代,识字对农民而言,有什么用?
更何况,还是处在封建王朝的封闭环境之下,大部分农民百姓,一生都在乡镇打转,连县城都没去过。
而且,封建王朝的固有弊病,导致百姓要想学会识字,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
不说孩子从小的开蒙看书,再到后来进学读书,哪怕是去私塾进学,也需要很多钱粮支撑,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古代的一户农家,一口人就是一个劳动力,农家子要想读书,就意味着必须完全脱产。
要供养一个脱产的农家子,这耗费的代价可着实不小。
或者说,这也是王朝驭民的特有手段,增大普通百姓跨越阶级的难度,形成剥削统治。
同时期的欧洲,也是同理……
欧洲人要想读书识字,得先学会拉丁语,因为欧洲的知识都是以拉丁语、拉丁文为主流文字语言。
而林煜要用的这些退伍老卒,既然都选择去当兵了,那就意味着家里不可能太宽裕。
在古代,要是家里有钱有势,谁会去当兵?
就算参军,高低也得做个军官将领吧!
因此,林煜对于二人的疑问,风轻云淡地问道。
“我问你们,如今的大明朝,一般要想识字读写,都会选取什么教材?”
夏原吉有些疑惑,但还是开口回答:“应当是《洪武正韵》,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我大明唯一的官话韵书。凡想入仕为官者,必须先学《洪武正韵》。”
于谦点点头,他少时也有学过《洪武正韵》。
“那《洪武正韵》好学吗?”
这个问题一出来,于谦和夏原吉都陷入了沉默。
这不是好不好学的问题,而是太特么难学了!
“八年,帝以旧韵出江左,多失正,命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书成,名《洪武正韵》。”——《明史·乐韶凤传》
这是《洪武正韵》的成书历史。
也因此,这本官方韵书不可避免地带了许多守旧的成分。
简单来说就是,作为主编的乐韶凤、宋濂等人,并未意识到汉语口音的变迁,而错把继承了南梁的汉语当作吴语。
这导致后续编出来的《洪武正韵》,虽然被朝廷强行作为了官话教材,但实际影响力远不如历朝的其它韵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