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凉州风起:权谋与苍生的博弈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深秋的凉州,寒意已浸透骨髓。灰蒙蒙的天空像是被一块巨大的脏抹布反复擦拭过,连一丝阳光都吝啬给予。太平门大殿的飞檐上,凝结着薄薄的白霜,风穿过斗拱,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像是无数百姓在寒风中的啜泣。
陈太极站在阿紫身后,目光落在她挺拔却略显单薄的背影上,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看着阿紫指尖微微泛白的关节——她还在攥着那份来自京城的情报,纸张边缘已被捏得皱起,像是她此刻紧绷的心弦。这丫头的身世,像一根细密的针,总在不经意间刺得他心口发疼。
他还记得,阿紫刚被柳林带回府时,还是个怯生生的小姑娘,眼里满是对陌生环境的惶恐。柳林嫌她性子太软,成不了大事,便暗中封了她的记忆,让鬼母带着她在民间漂泊。那些年,陈太极曾悄悄跟着她们,看着阿紫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在寒冬里冻得通红的小手攥着半块发霉的窝头;看着她在盛夏的烈日下,跟着鬼母去河边洗衣,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依旧笑得眉眼弯弯,只因为鬼母说“洗完这筐,咱们就能买块糖”。
可等阿紫终于学成本领,能独当一面时,鬼母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陈太极至今记得,那天阿紫在空荡荡的破庙里哭了一整夜,她攥着鬼母留下的那只缺了口的粗瓷碗,一遍遍地喊“阿母”,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从那时起,阿紫的世界里,就只剩下“找到存在的意义”这一个念头。直到她来到凉州,成为太平门门主,看着那些在饥荒中挣扎的百姓,她才终于找到了——让凉州百姓活得好一点,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归顺柳林,这便是她的使命。
可如今,这份使命却像被投入冰窖的火焰,随时可能熄灭。柳林为了掌控凉州,故意在边境挑事,让朝廷无暇顾及百姓;凉州刺史王大人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对百姓的生死视而不见;世家大族们守着满仓的粮食,眼睁睁看着城外的人饿死。这一切,都像沉重的枷锁,套在阿紫的身上,让她连呼吸都觉得疼。
陈太极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怜悯:“阿紫,你不必把所有担子都扛在自己肩上。”
阿紫缓缓转过身,眼眶依旧泛红,却没有再掉眼泪。她看着陈太极布满纹路的脸,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陈叔叔,我不能放下。那些百姓……他们还在等我。”她抬手,将那份情报放在桌案上,指尖划过“朝廷暂不拨付粮草”那几个字,像是在抚摸一道血淋淋的伤口,“可柳叔叔他……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明明说过,要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
提到柳林,阿紫的眼神里满是困惑和受伤。在她心里,柳林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镇北王,而是那个会在她生病时亲自熬药、会在她练功受挫时耐心指导的“柳叔叔”,是比亲爹还要重要的存在。她曾无数次幻想,等凉州稳定后,她要带着百姓们的感激去见柳林,告诉柳林,她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可现在,她却觉得,自己心中的“柳叔叔”,和那个在边境操纵局势、漠视百姓生死的镇北王,渐渐重合在了一起,变得陌生又冰冷。
陈太极看着她眼中的光芒一点点黯淡下去,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紧了。他张了张嘴,想替柳林解释,说柳林有更大的图谋,说他这么做是为了将来能彻底掌控天下,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在城外那些饿死的百姓、那些在寒风中哭喊的孩子面前,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又自私。
“阿紫,”陈太极最终只是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料传递过去,“不管怎么样,陈叔叔都会陪着你。咱们一起想办法,总能找到一条路的。”
阿紫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重新看向殿外。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飘进殿内,落在她的脚边。她弯腰,捡起一片枯黄的叶子,指尖轻轻摩挲着叶片上的纹路,像是在感受生命最后的温度。她心里清楚,这条路,注定不好走。一边是她敬爱的柳叔叔,一边是凉州百姓的生死,她夹在中间,往前走一步,都可能是万丈深渊。
与此同时,凉州刺史府的书房里,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
书房的门窗都紧闭着,只有一盏昏暗的油灯放在桌案上,跳动的火焰将王大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墙壁上,显得格外狰狞。王大人坐在太师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像是在计算着什么。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锦袍,衣料上绣着精致的云纹,可此刻,锦袍却掩盖不住他眉宇间的焦虑和烦躁。
他是凉州的第二任刺史,前任刺史的血,还沾在他当年的佩剑上。三年前,他借着世家的力量,发动兵变,亲手杀了前任刺史,才坐上了这个位置。他本以为,成为刺史后,就能掌控整个凉州,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可他没想到,这凉州刺史的位置,竟是个烫手的山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城外的饥荒越来越严重,百姓们的怨气一天比一天重,那些反对他的世家也在暗中蠢蠢欲动;边境上,北狄的大军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进攻;而镇北王柳林,更是像一只饿狼,死死地盯着凉州这块肥肉,不断给他施压,想要让他归顺。这一切,都让他觉得自己像是站在悬崖边上,随时可能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大人,”一个穿着黑色劲装的侍卫推门进来,躬身禀报,“城外的百姓又在闹事了,这次他们聚集了上千人,拿着木棍和石头,围着城门大喊,说要您出来给个说法。”
王大人的手指猛地一顿,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小心翼翼地掀开窗帘的一角,看向城外。只见城墙下黑压压的一片,全是百姓的身影,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声音嘶哑地喊着“开门”“要粮食”,那声音像是浪潮,一波波地冲击着城门,也冲击着他的心脏。
“一群刁民!”王大人低声咒骂了一句,眼神里满是狠厉,“让校尉再派些人手过去,谁敢闹事,就给我往死里打!我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大的胆子!”
“可是大人,”侍卫面露难色,“校尉说,现在城墙上的士兵已经快撑不住了,他们连日站岗,又没吃饱饭,要是再强行镇压,恐怕会出乱子。而且,那些反对您的世家,也在暗中煽动百姓,要是真的逼急了,他们说不定会联合百姓,发动兵变。”
王大人的身体猛地一僵,脸上的狠厉渐渐被恐惧取代。他知道,侍卫说的是实话。那些世家早就对他不满了,要是真的让他们抓住机会,联合百姓一起反对他,他这个刺史,恐怕就真的坐不稳了。
他重新坐回太师椅上,双手抱着头,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决绝:“传我的命令,立刻派人去请凉州所有的江湖势力,包括寒雪宗和太平门的人,让他们三天后到刺史府来议事。就说,我有要事和他们商量,关系到凉州的生死存亡。”
侍卫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大人,您是想……整合江湖势力?可是寒雪宗和太平门向来不和,他们怎么可能愿意一起议事?而且,太平门的阿紫,据说和镇北王柳林关系密切,要是她不肯合作,怎么办?”
“不肯合作?”王大人冷笑一声,眼神里满是算计,“现在凉州的局势,他们就算不肯,也得肯。寒雪宗在凉州的分舵,最近因为饥荒,已经快撑不住了,他们需要我的支持;太平门的阿紫,一心想救百姓,只要我答应给她粮食,她就不会拒绝。至于那些其他的江湖门派,他们更不敢违抗我的命令,毕竟,现在只有我,能给他们一条活路。”
侍卫点了点头,躬身应道:“属下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看着侍卫离开的背影,王大人端起桌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冷茶。茶水流过喉咙,带来一阵冰凉的刺痛,却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他知道,整合江湖势力,是他现在唯一的出路。只有掌控了这些江湖势力,他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对抗世家的反对,对抗柳林的施压,甚至在北狄进攻时,有一战之力。
三天后的清晨,凉州刺史府的大门敞开着,门口站满了穿着铠甲的士兵,他们手持兵器,眼神警惕地盯着来往的人。刺史府的大厅里,早已摆好了桌椅,桌上放着茶水和点心,可却没有人有心思享用。
最先到的是寒雪宗的人。为首的是寒雪宗凉州分舵的舵主,姓周,他穿着一身白色的长袍,脸上带着一层寒霜,眼神里满是傲慢。他走进大厅,看都没看周围的人,直接走到最左边的位置坐下,身后的弟子也跟着站在他的身后,一个个神情冷漠,像是谁都欠他们钱一样。
紧接着,其他的江湖门派也陆续到了。他们大多穿着各自门派的服饰,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低声交谈着,眼神里满是疑惑和警惕。他们不知道王大人突然召集他们来,到底有什么目的,毕竟,以往王大人对他们这些江湖势力,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主动联系。
最后到的是阿紫和左清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