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没关系,朕会出手的!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这是我们大唐自建国以来,将士们海上航行里程最远的一次,陛下英明神武,天佑大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性格谨慎的裴宽得知两万大军顺利登陆交州之后笑逐颜开,在早朝上使劲猛拍李瑛的马屁。
李适之也不吝赞美之词:“陛下神机妙算,果决立断,见识胜过臣等百倍千倍。
若非陛下决定由海上前往交州,这两万将士至少还需要跋涉一个半月才能抵达前线,到那时候还不知道贵州会陷入什么局面。”
除了李晟顺利的由海上抵达交州之外,雷万春率领的两万唐军也兵临矩州城下。
看到唐军援兵到来,南诏主帅莱昂托只能下令拔营后退二十里,并召回攻打播州与应州的兵马,准备与唐军野战。
矩州城被围了十三天便被解围,张巡并没有机会施展他在守城方面的天赋。
南诏军于数日之前攻克了播州与应州,但随着主力大军前往矩州集结,很快又被唐军联合城内的兵力收复。
坐镇交州的夫蒙灵察接到张巡的求救之后派出了八千人马翻山越岭,驰援矩州,南方的形势正在一步步的向唐军倾斜。
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李瑛并没有得意忘形,心中一直谨记着历史上唐军对南诏的惨败。
“南诏人虽然不擅攻城,但他们野战却是判若两军,给张巡、李晟等人修书提醒,万万不可轻视南诏的军队。
云贵地区不仅沟壑纵横,山峰林立,而且南诏境内多瘴气、毒虫,务必严令我军稳扎稳打,不可轻敌冒进。
对于南诏,朕的要求是以守为主,反攻只是为了围魏救赵。
等李光弼、哥舒翰灭了吐蕃之后,到那时从高原上杀下二十万大军,与贵州、交州的我军两面夹击,定然会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南诏!”
李瑛坐在龙椅上,用洪亮的声音下达了圣谕。
随着天气转暖,大唐周边进入了遍地烽火的状态,但大唐境内却是国泰民安,除了贵州遭到南诏入侵之外,战火都在其他国家燃烧。
在东北地区,二十多万唐军踩踏的烟尘滚滚,兵分多路向渤海国发起了凶猛的攻势。
由安守忠统帅的三万唐军展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急行十日奔袭千里,出其不意的兵临渤海国西京城下。
安守忠披坚执锐,亲自冒着矢石第一个登上城墙,仅用了半天就攻破了这座又名鸭绿府的渤海国重镇。
城内的一万渤海守军阵亡三千,三千投降,剩下的三千弃城逃命。
南下的田乾真也不甘落后,率领两万唐军一路披靡,十日内连续收复了七八座大唐旧城,守备薄弱的渤海军俱都望风逃窜,唐军一路兵不血刃。
相比于高歌猛进的友军,奉命攻打南海府的田承嗣则行动迟缓,为了保存兵力,他在距离南海府还有两百里的时候派遣使者进城劝降。
田承嗣在书信中游说渤海国守将,我大唐此番出动了四十万大军前来讨伐渤海国,你们的西京已经被安守忠攻陷,希望你们开城投降,我保证会善待你们。
但让田承嗣失算的是,南海府的守将是个犟种,他非但没有被吓住,反而直接杀了使者,悬首城门,并集结全城兵力死守。
这就让田承嗣犯了难,既不想因为攻城损兵折将,又不知道如何向安守忠交代?
王忠嗣亲统八万大军由卢龙道向渤海国进军,用了二十天的时间行军一千八百里,穿越了大兴安岭的垭口进入了东北平原。
但东北面积广袤,即便唐军全力急行,但距离渤海国都依旧还有一千里的距离。
得知安守忠仅用十一天就攻破了渤海国西京,王忠嗣有些意难平,命走在前面的王思礼迅速攻克渤海国西陲重镇扶余,以壮军威。
但渤海国在过去的两年内对扶余深沟高垒,囤积粮草,城内驻守了两万精锐死守,坚壁清野,不与唐军正面交锋。
王思礼兵临城扶余城下之后发动了一番试探,在折损了一千余人之后自知无法破城,遂派遣使者向王忠嗣禀报。
接到情报的王忠嗣距离扶余城尚有三百多里路程,他命令王思礼对扶余城围而不打,同时命白孝德率领一万骑兵急袭渤海长岭府,争取先打下一座重镇鼓舞士气。
同时,为了遏制安守忠强势表现,王忠嗣派遣使者赶往临渝关,秘令部将公孙讳扣下安守忠的钱粮,掐断东北军的粮草供应,拖延安守忠的北上速度。
就在唐军纵横东北、扬帆南海之际,陇右军那边却传来了不利的消息。
由张守瑜率领的两万前锋在茫茫戈壁中迷了路,又被大风把粮食卷走,导致全军饿了好几天肚子。
据守垭口的吐蕃人像幽灵一样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向人困马乏的唐军发起了猛攻。
饿的浑身无力的唐军抵挡不住,被吐蕃人杀的溃不成军,损失了八千多人。
幸亏高秀岩与李光进各自率领一万援军赶到接应,方才避免了先锋部队全军覆没的下场。
这场败仗虽然让李瑛很痛心,但决不会改变灭亡吐蕃的决心。
历史上绝大部分的灭国战争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更别说想要吃下吐蕃这个和大唐作对了上百年的冤家对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远的不说,唐高宗总章元年,大概距今七十多年之前,大唐名将薛仁贵率领十万人征讨吐蕃,在大非川一带遭遇了吐蕃的四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李瑛也不知道吐蕃人是怎么凑出来的四十万大军,但查阅了秘书监的史书之后,官方确实记载了这个数字。
李瑛猜测应该是除了二十多万吐蕃军队之外,还有投靠了吐蕃的吐谷浑旧部、党项、白兰等羌人助阵,才让吐蕃凑出了四十万军队。
但不管吐蕃人的四十万大军是怎么拼凑出来的,大非川之战打破了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吐蕃人在面对唐军的时候不再畏敌如虎,开始频繁的骚扰大唐边境。
大非川的惨败也让大唐君臣意识到了吐蕃的强大,但受到西方大食与辽东高句丽的牵制,李治又无法集中兵力反攻吐蕃,只能对吐蕃人采取守势。
在武则天时期,吐蕃人一度蚕食了安西大部分疆域,直到李隆基时期方才由盖嘉运、高仙芝收复了安西四镇,重新恢复了大唐对西域的统治。
但控制了吐谷浑的吐蕃帝国犹如卧榻之侧的猛虎,一直匍匐在草原上对大唐虎视眈眈,伺机蚕食大唐的土地。
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人杀下高原,一举攻占了河西走廊与陇右地区,切断了安西与中原的联系,甚至还曾经打进长安疯狂劫掠。
现在终于有了灭亡吐蕃人的机会,李瑛荡然不会因为一场损失八千人的败仗就打起退堂鼓。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瑛在这天的早朝上宣布了一个重磅决定。
“诸位爱卿,朕决定率军出陇右,亲征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