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在连续强攻了十几次,损失了五千多人之后李光弼放弃了正面强攻的打算,一面派遣斥候寻找捷径,一边给长安写信,请皇帝督促哥舒翰加强攻势。

但哥舒翰那边也遭到了吐蕃人的顽强抵抗,领略到了高原的易守难攻。

而且由于吐蕃人的迅速撤退,唐军急速追袭,到了巴颜喀拉山附近的唐军开始出现高原反应,战斗力急剧下降。

从去年秋天开始,两路出击的唐军同时受阻。

陇右军还能仗着“吐蕃官道”附近河流纵横,寻找小道抄到垭口后面夹击吐蕃守军,一个垭口一个垭口的突破。

而兵临马尔敢关隘的李光弼直接束手无策,突破不了钉子一般的雄关就只能在吐蕃人的脚下干瞪眼。

耗到冬天的时候,李光弼甚至有些动摇,幸亏好友岑参不断的鼓励他,先后发动了二十万四川的民夫往前线输送粮草,这才让李光弼咬着牙坚持下来。

去年腊月,王忠嗣、郭子仪、仆固怀恩合力击破沧州,彻底灭亡了伪燕朝廷。

随后仆固怀恩率领十万大军从沧州出发赶赴扬州,再由长江乘船北上入川,奔赴马尔敢前线支援李光弼,预计将在四月中旬抵达。

正是这十万援军给了李光弼希望,给了他麾下将士希望,才让从四川进攻的唐军依旧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如果两军会合之后依旧无法突破马尔敢这道吐蕃雄关,那么唐军将会师老兵疲,士气荡然无存。

李瑛从李光弼的奏折中看到了消极的情绪,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待在长安指挥,必须御驾亲征才有希望灭亡这个盘踞在高原上的劲敌。

李瑛深知,如果这次不能一棍子打死吐蕃,让他们缓过这口气来,大唐很可能再也没有灭亡吐蕃人的机会!

历史上蒙古帝国之所以能够征服吐蕃,完全是因为那时候的吐蕃陷入了内乱,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才被蒙古帝国平定。

相比高原天险,中原王朝的长江天堑、长城、雁门关、剑阁简直就是小儿科!

如果无法灭亡吐蕃帝国,李瑛设想的开拓中南半岛,征服日本岛、征服爪哇国将成为空中楼阁。

大唐如果敢劳师远征,骑在头顶上的吐蕃人一定会从高原上下来骚扰大唐。

已经做好宏伟规划的李瑛绝不能让自己的计划胎死腹中,因此他决定亲征吐蕃,亲率唐军走青藏线,穿越柴达木盆地、翻越昆仑山、穿越可可西里、翻越唐古拉山,攻占那曲,把扼守“唐蕃官道”的十万吐蕃军困死在崇山峻岭之中。

对于这条路线,李瑛还能记得沿途的重要景点,如果以青海湖做起点,向南走过茶卡盐湖,穿过柴达木盆地的东隅,就会抵达格尔木。

当然,这时候还没有格尔木这座城市,这片区域有没有人烟也是个未知数。

由于柴达木河的流淌,这片区域湖泊纵横,地形平坦,还有大面积的植被,并不是干涸的沙漠,海拔在2500米到3000米之间,即便没有上过高原的人也不会出现高原反应。

但过了格尔木之后,横亘在眼前的就是巍巍昆仑。

幸好绵延千里的昆仑山有许多垭口,只要找到这些垭口就可以翻越昆仑山,进入被后世称作“可可西里”的那片区域。

昆仑山的垭口非常宽阔,山路也不算陡峭,翻越难度并不是太大,但需要注意翻越过程中高度骤升,从3000米攀升到5000米,大部分人都会产生高原反应,出现缺氧状况。

穿过昆仑山之后,大军就会进入后世的“可可西里无人区”。

这片区域属于戈壁地形,有大量的狼群、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出没,但对于数以十万计的大队人马来说,这些动物完全就是送上门的自助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可可西里境内这段大约四百里的路程相对干旱,必须注意水源补给。

但李瑛对此并不是很担心,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水塔”,这片区域孕育了无数大江大河。

连绵不绝的雪山为高原提供了四通八达的河流,即便可可西里属于戈壁地形,但依旧有足够的水源,要不然也不会孕育了大量的野生动物。

说这片地方干旱,只是相对于水源充沛的其他路段,只要注意水源补给,穿越平坦的可可西里并没有太大难度。

过了可可西里就到了长江的上游沱沱河,由于是上游,这条河流并不宽,水流也很浅,大军渡过难度不大。

渡过沱沱河之后就来到了青海到拉萨的第二座山脉——唐古拉山。

这段路程有大量的不冻泉,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不会结冰,无比神奇。

相比昆仑山,唐古拉山这段路程要艰难一些。

唐古拉山垭口的高度比昆仑山垭口高了将近五百米,从而导致这段路几乎没有植被生长,就算是六月也有可能产生降雪。

好在唐古拉山垭口只是高,并不陡峭险峻,现在是四月上旬,等李瑛兵临唐古拉山垭口的时候差不多正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夏季,可以大幅度降低寒冷带来的威胁。

李瑛从地图上发现,翻过唐古拉山垭口之后这里出现了一座吐蕃的边塞城堡,叫做悉诺逻驿,再往前估计就是正常的吐蕃道路了。

按照吐蕃人的规划,驿基本上等同于大唐的乡镇,就算有驻兵估计也只有千把人,到时候十万唐军杀下唐古拉山,估计能把守军的胆子吓破。

拿下悉诺逻驿之后,唐军就可以一路俯冲杀到相距八百里的西藏那曲,这里也是拉萨北方的生命要塞。

这个时期的那曲还不存在,从地图上看这里建有一个叫做阁川驿的驿站,负责保障来往商旅的通行,并为扼守“唐蕃官道”的吐蕃军队提供粮草。

李瑛不知道这里有多少吐蕃驻兵,但估计比普通驿站多个三五倍就撑死了,只要神兵天降,攻占这个要塞应该也不难。

只要控制了这条“唐蕃官道”的必经之处,基本上就算把阻挡哥舒翰的十万吐蕃军装进了口袋之中,只要切断粮草补给,不用打这支军队就会被饿的主动投降。

那曲的海拔比拉萨高了五六百米,两地相距七百里左右,解决了“唐蕃官道”中的十万吐蕃军,与哥舒翰率领的十五万人马会合之后,浩浩荡荡的唐军就可以向东俯冲,畅通无阻的直抵逻些城下。

由于吐蕃人的风俗习惯,吐蕃的城池并没有修建城墙,就算是国都也没有城墙作为屏障,布达拉宫就是拱卫赞普的最后屏障。

如果李瑛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或许三个月之后,李瑛就可以率领浩浩荡荡的唐军站在布达拉宫脚下,高唱“那条神奇的天路,让大唐儿郎神兵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