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天子效尧舜圆董卓梦,夏辰统华夏征东海寇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公元一百九十四年,初平四年春,大汉朝的丞相夏辰,以一种近乎辉煌的仪仗,引领着天子刘协与满朝文武,缓缓踏入了古都洛阳的门槛,标志着大汉的都城,正式告别了烽火连天的长安,重返了历史深沉的洛阳城。
刘协站在洛水之畔,望着这座再度焕发生机的都城,眼中的震撼难以言喻,心中涌动的情感如同潮水,波澜壮阔,五味杂陈。他当即宣布,改年号为兴平元年,寓意国家从此步入一个新的和平与兴盛时期。
在这一片喜庆之中,夏辰的荣耀被推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册封为盛国公,其地位显赫,几可与日月争辉。同时,他的夫人董白,被赐予了“韶华夫人”的尊贵称号,寓意其青春永驻,风华绝代;蔡琰则以才情出众,被封为“御笔丹书夫人”,象征着她的文采飞扬,可留名青史;而夏辰之女夏曦,更是被赐予了“朝歌郡主”的封号,预示着她的未来将与这片土地的辉煌紧密相连。
夏辰的名声,地位,都达到了顶峰!
晨光微露,朝堂之上,夏辰正娓娓道来,细数着各郡百姓迁徙至司州的点点滴滴,言语间透着几分沉稳与关怀。忽地,一阵急促而沉重的咳嗽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宛如寒风骤至,令人心生寒意。刘协,这位年轻的帝王,此刻竟剧烈地咳喘着,一抹殷红的血花在他苍白的唇边绽放,最终无力地洒落在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前,如同凋零的花瓣,预示着不祥。
夏辰与董卓,两位朝堂重臣,距离最近,几乎是本能地向前几步,双手小心翼翼地伸向那摇摇欲坠的身影,试图给予一丝支撑。“陛下,您感觉如何?”夏辰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与关切。
“快!速去传召太医!”董卓亦是心急如焚,洪亮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然而,刘协却轻轻摇了摇头,那双曾经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眸此刻显得格外深邃,仿佛承载着千年的风霜。“丞相,夏卿,不必忧心,更无需劳烦太医。”他的声音虽弱,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决绝。太医们早已轮番诊治,却皆是无功而返,对于这缠绵病榻之躯,他们亦是束手无策。
此情此景,朝堂之上,一股莫名的沉重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仿佛连空气都变得凝滞。
“朕能看到洛阳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心中甚慰。丞相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也没有违背你的承诺。太医说朕时日无多,丞相乃国之梁柱,需当勉之!”
这番言辞虽显虚弱,却在这空旷无垠的大殿之上,字字清晰,震颤着每位大臣的心弦。
众人皆从中捕捉到天子话语背后的沉重意蕴——
朕之身躯已衰,卿当奋力前行!
这分明是在向满朝文武宣告,他的皇位要传给夏辰吗!
要知道,夏辰只是一个外臣啊。大汉四百年历史,就从来没有过传位于贤的先例!
“陛下不要说话了,好好休息。太医治不好陛下的病,那臣便寻访天下名医,定不会让陛下有事。”
虽然夏辰有篡位之心,但他并不想让刘协死掉。
毕竟刘协对他,那可是掏心掏肺。
刘协抓着夏辰的胳膊,面色苍白,但眼神却带着一抹坚定,“朕自继位以来,五载有余,上愧对国家,下愧对黎民,此生无半分功劳可留存于史,朕心实为不甘。”
“太史公曾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朕之死可造福天下苍生,是否重于泰山?”
他紧握着夏辰的手,那份力度仿佛要将这份决心深深烙印在对方掌心。
刘协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深情,宛如一位即将远航的老者,在交代着最后的心语。夏辰静默不语,心中五味杂陈,静静聆听着这仿佛跨越生死的遗言。
“你也曾对朕说过,”刘协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为人处世,但求无愧于心,便可勇往直前。今日,朕欲行一事,一桩遵从内心呼唤的壮举,还望丞相莫要推辞。”
夏辰深吸一口气,目光凝重:“陛下,但说无妨。”
刘协的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缓缓开口:“朕欲效仿古之尧舜,将这天子之位,传于丞相之手。不过,在此之前,朕有两个小小的愿望,望丞相能成全。”
夏辰闻言,心中大惊,连忙俯身跪拜:“陛下,此等大事,万万不可!臣何德何能,敢受如此重任?”
这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两人的心跳在这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然而,刘协紧紧握住他的手,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爱卿切勿推辞,朕既无血脉相承之子嗣,亦无手足情深之兄弟,而朝中那些所谓的宗亲,皆为一己之私,置国家大义于不顾,实难委以重任,延续汉室之辉煌。放眼四海,唯卿心怀苍生,矢志不渝,方能担此兴国安邦之大任!”
“再者,卿今日之声望,早已超越那些汉室远亲百倍有余,天下万民,无不翘首以盼,视卿为救世之主。倘若卿执意推辞,只怕这天下将陷入无尽纷争,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实乃国家之大不幸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夏辰心中自是明镜高悬,深知其中利害关系。
倘若刘协陛下今朝龙驭上宾,且未留下丝毫关于继承大统的遗命,那么天下间,凡流淌着汉室血脉的宗亲,无论内心是否情愿,皆有可能被时势与人心推至前台,肩负起延续汉家皇祚的重任。届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将不止一位帝王登基,数股政权并起,各自为政。
这些政权之间,绝无可能握手言和,共治天下。
他们定会倾尽所有,施展浑身解数,誓要将其他对手逐一击溃,只为一己之私,争得那大汉正统的唯一之名。如此一来,历经艰辛方得安宁的天下,又将不可避免地坠入无尽的纷争与动荡之中,再现乱世之象,百姓之福祉,又将何去何从?
这一场灾难,其规模之巨,恐怕将远超昔日的黄巾之乱,如同洪水猛兽般吞噬着国家的元气,一点点消磨着大汉的龙脉与国运。到那时,四方蠢蠢欲动的蛮夷定会借机发难,妄图瓜分我华夏大地,将其纳入他们的版图。
夏辰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决,他不愿让那悲惨的历史再度上演,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点了点头,那动作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见状,刘协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容中既有欣慰,也有期待。
他轻启朱唇,继续说道:“朕还有两件事,希望你能答应。”
“陛下请讲,臣定当竭力而为。”夏辰恭敬地回应。
刘协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你并非出身汉室宗亲,若想继承这大统,必将面临重重阻碍与质疑。”
他浑然未觉,刘汉的余晖早已消散于无形,董卓取而代之的局势,已是众人心中不言而喻的秘密。
现今的董卓,实力之雄厚无可争议,名望如日中天,威信更是震慑四方。若非夏辰从中阻挠,恐怕他早已迈出那禁忌的一步,篡夺皇位,成就霸业!
届时,朝堂之上,百官或将默许,或无奈接受;天下诸侯,亦不敢轻举妄动,贸然兴兵。
唯独刘协,仍旧固执地将自己视为九五之尊,沉浸在天子的虚幻梦境中。
“朕有一皇姐,愿将其许配予丞相为妻。一来,她可得到你的庇护,朕心甚安;二来,你亦能借此拥有皇族血脉,地位更加稳固。”
刘协恳求道。
夏辰心头涌上一抹温热,轻轻颔首,声音坚定:“微臣遵命,一切依陛下之意行事。”
“至于第二桩事务,”刘协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继续说道,“朕心所愿,乃是丞相即位之后,大汉之名能得以延续。昔日田氏取代姜氏,齐国之名仍旧传世,朕虽无力重振汉室辉煌,却也不愿令先祖蒙羞。此等微末之愿,还望丞相能成全。”
夏辰闻言,没有丝毫犹豫,慨然应允:“微臣誓当遵从,大汉之号,自当永存!”
他本就是血脉纯正的汉人,保留大汉之国号,于他而言,自是理所应当,无愧于心。
刘协唇边勾起一抹浅笑,虽身躯虚弱,却仍旧竭力挺直脊梁,面对着满朝文武,声音虽显力不从心,却字字铿锵有力:“朕今日邀百官共鉴,特此册封丞相为皇太兄,确立其储君之位!待朕百年之后,望诸位卿家能竭诚辅佐新君,共谋大汉之复兴,再现往昔辉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