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青峰的春天,小雪下了一场又一场。

矿难掀起的风暴终于渐渐平息。

尘埃落定之后,留在县委大楼里的,是一个被彻底洗刷过、显得格外空旷的格局。

原县委书记郑仪,去省里“学习”。

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李志强,因直接领导责任被移送司法机关。

组织部长常务副部长王明,因在干部任用、矿权交易中涉嫌严重违纪,被双规。

县里几个主要涉事科局的局长,撤的撤,查的查。

陈纵那株盘踞多年的老树被连根拔起,带出的泥,染黑了大半个青峰的班子。

短暂的混乱过后,省里的任命文件下来了。

冷治同志,任青峰县委书记。

这结果,并不完全出乎预料,但在常委会小范围的震动依然不小。

这位在县里一贯以“冷硬、不近人情”着称的主持县委工作的组织部部长,在矿难后的狂风暴雨里,展露出了令人心惊的韧性和强硬手腕。

正是他,在郑仪被暂停职务后,扛起了稳定局面和深挖案件的双重重担。

是他,顶着来自市内、甚至省里某些角落的巨大压力,组织力量彻查陈纵案,硬生生把一窝“硕鼠”挖到了底。

也是他,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稳住了青峰班子的运转,没让青峰彻底瘫痪。

省里的调查组在最终报告中,对冷治在这段特殊时期的表现,给予了“政治立场坚定、原则性强、勇于担当”的高度评价。

所以,他接任了。

这位郑仪在任时最为倚重、全力支持的搭档,在郑仪“败走麦城”之后,站上了青峰权力的最高点。

新的常委班子很快搭建起来。

新任的几位面孔,有的从市里空降,有的是县里原班子成员调整位置后提拔。

每个人看向新书记冷治的目光,都带着小心翼翼的揣测。

这位新当家人,手腕冷硬是出了名的。

而他的前任郑仪,在青峰这两年多,掀起的风浪更大,留下的烙印更深,郑仪在青峰的政治遗产,极具争议,却又分量十足。

众常委心头都悬着一个问号:

这位新任的冷书记,是会延续郑仪那套强硬甚至有些激进的改革路线,成为郑仪“政治遗产”的继承者?

还是会彻底否定前任,抹平郑仪的痕迹,在青峰推行一套属于他冷治自己的治理理念?

这个问题,关乎每个人的位置,关乎整个青峰下一步的走向。

气氛微妙而安静。

冷治坐在椭圆会议桌的主位上,翻看着一份文件。

他依旧是那副样子,肩背笔直,坐姿没有一丝懈怠。

终于,他把手里的文件轻轻合上,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下意识地坐得更直。

“各位同志。”

冷治开口了。

“这段时间,青峰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代价惨痛,教训刻骨铭心!”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张脸。

“过去的乱象,原因在哪里?根子在哪儿?我想,经过矿难这面照妖镜,大家心里都清楚了!”

“不作为的懒政,是毒!权力不受监督的滥用,是癌!官商勾结、侵蚀公共利益、把安全生产当儿戏,更是死罪!”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那么,下一步,青峰该往哪里走?”

冷治身体微微前倾,仿佛一块巨石压下。

“有人可能在想,新的书记,是不是该有‘新气象’?是不是该换个打法?”

他的语气陡然加重:

“今天,我在这里,把话说明白!”

“我们要走的路,只有一条——就是正确的路!”

这铿锵有力却又似乎有些“正确废话”意味的宣言,让常委们的心都提了起来。

冷治的目光更加锐利,仿佛穿透了每一个人的心思。

“什么是正确的路?”

他顿了一秒,手指重重敲了一下桌面。

“正确的路,就是郑仪同志在任时,所坚持的方向!就是他不惜代价,也要捅破的那个马蜂窝下面,真正该被阳光照亮的地方!”

没人想到冷治会如此直接、如此不加掩饰地给郑仪定性!

不仅没有“抹平”,反而近乎旗帜鲜明地宣告——他要延续郑仪的路线!

组织部长王明(新调整上来的)迟疑了一下,还是试探着开口:

“冷书记,郑书记……之前的步子,是不是有点过激了?这矿难的后续……”

“矿难,是天灾背后叠加了人祸的必然结果!”

冷治打断他,声音冷硬如铁。

“不是步子快慢的问题,是之前根子烂了太久,积重难返!是清理毒瘤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如果因为怕痛就停止手术,那就是等死!”

他目光如炬:

“郑仪同志在任时强力推动的清零计划,财政改革,安全标准化建设、严厉整治‘吃空饷’……哪一条不是切中了要害?哪一条不是为了根除毒瘤?就因为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阻力、遭到了反扑、甚至最后我们自己人也付出了惨痛代价,我们就要把这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再关回去?就要把没做完的手术停下来,让创口流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那股在矿难后期支撑着他死扛不退的压迫感再次弥漫开来:

“我告诉你们!这条路,不但要继续走,还要坚定不移、更深入地走下去!用更严格的标准!更规范的程序!更强硬的执行力!”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惊疑不定的脸: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冷治是郑仪同志的旧部,念着旧情?”

他嘴角似乎扯出一个冷笑。

“念旧情?”

“我冷治今天坐在这把椅子上,不是靠念旧情!”

“靠的是在矿难之后,在你们有人犹豫退缩、有人想明哲保身的时候,我顶了上去!靠的是我把陈纵那伙人的根子,挖到了底!靠的是我守住了青峰没崩盘!”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铁血的强硬:

“我继承郑仪同志的路线,只有一个原因——因为那是正确的!因为那是对青峰老百姓负责的!因为那是一条必须走、也只能走到底的荆棘路!”

“我们要改正的,不是方向!而是方法!要吸取的教训,不是勇气和决心错了,而是在推进过程中,我们的韧性还不够强!我们的细节还不够完善!我们识别人、防范风险的盾牌还不够坚固!”

冷治重新坐回椅子上,气息依旧严肃强硬。

“矿难事故后续处理,必须按最高标准,把能查的责任都查清,该处理的责任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郑仪同志之前推动、但因为矿难中断的几个重大民生项目和基础建设工程,经过充分评估论证后,符合条件的,要立即重启!而且要干得更扎实!”

“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要立刻着手重建!标准只能比原来更高,监管只能比原来更严!从流程到技术到人员配备,必须彻底革新!谁再敢在这个问题上马虎,我就先砸了他的饭碗!”

“纪委和审计部门,”

他看向新任的纪委书记和审计局长。

“接下来,你们的担子最重!盯紧每一分钱,盯住每一个环节!阳光政务平台,要继续扩大公开范围和深度!别怕得罪人!你们背后,有我冷治顶着!”

一条条指令,坚定、强硬,没有丝毫含糊。

每一项具体工作,几乎都能看到郑仪时期政策的影子,甚至更加深入、更加严格。

郑仪的“政治遗产”,非但没有被抛弃,反而被冷治以一种更加强悍、更加彻底的姿态,牢牢地钉在了青峰未来发展的蓝图上!

常委们沉默了。

有人眼神复杂,有人暗自松了口气,也有人眼中的疑虑更深。

但没人再质疑冷治的决心和方向。

这位新任的县委书记,用他标志性的冷硬和毫无妥协的姿态,已经清晰地宣示:

青峰这艘刚经历风暴洗礼的大船,方向不变!航速不减!甚至,舵轮会握得更紧!

新书记上任后的第一次常委会,就在沉肃和强烈到令人窒息的决心传递中结束了。

众人起身,陆续离开。

下午,县委书记办公室。

桌上的内线电话却突兀地响了。

尖锐的铃声划破了短暂的沉寂。

冷治伸手拿起话筒。

“冷书记。”

电话那头是秘书小孙的声音,带着一丝谨慎。

“市委组织部的文件刚送到,还有…新任县委副书记王立群同志已经过来了,在候客室等您。”

动作够快。

冷治目光扫过桌角那份省里刚下来的任命文件副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