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一文钱?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京畿州县,多少寒门士子、乡塾先生、小吏里正能看得上?
我们要的就是让它能毫无阻碍地流入这些人的手中!”
“至于费用,”李承乾转过身,目光灼灼,“初期的亏损,由东宫和内帑承担。待发行日广,数量巨大之时,或可引入少许商户告示,收取微薄费用以作贴补。
但售卖价格,孤意已决,绝不变更,就必须是一文钱!
要让天下人形成习惯,只需花费一文钱,便能知朝廷事,学圣贤言,晓农桑技!
此中带来的民心所向、政令畅通、教化普及之益,岂是万千金银所能衡量?”
他看向魏征:“老师负责内容审核,当知一字一句皆关乎朝廷体面、民心导向。
若因价格高昂而使报纸只能流传于官宦富户之间,与昔日郎报何异?
又如何打破壅蔽,使皇恩雨露均沾?”
魏征闻言,肃容沉思。
他自然明白太子所图之大,仔细想来,若真能以此低价普及,其教化之功确实无可估量。
他担心的财政问题,在太子这番长远考量面前,似乎成了次要。
他缓缓点头:“殿下深谋远虑,老臣…并无异议。
只是内容把关,必将更为严格,绝不能因发行广泛而有丝毫轻忽。”
“正当如此!”李承乾肯定道,“内容严谨,乃此报立身之本!”
房玄龄也终于露出了然的笑容,赞叹道:“殿下此举,看似亏本,实则乃是一本万利之投资,投的是天下民心,利的是江山永固。
一文钱,买的是通达,买的是认同,买的是大唐的盛世根基!臣,附议!”
“好!”李承乾抚掌,“既然如此,报刊发行之事便这么定了。
首期印量暂定五千份,集中于长安及京畿各县。后续视情况增减。排版内容,就按此样刊,有劳魏公最后审定。
发售之事,孤会安排东宫人手并协调京兆府办理。”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孤会奏明父皇,请旨将此后朝廷一些非机要的谕旨、政令解读,优先刊载于《贞观民报》,使其真正成为朝廷喉舌之延伸。”
事情就此议定,魏征拿着样刊,准备回去进行最后的字句推敲;房玄龄则开始思量如何协调各部,配合这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推广。
送走二位重臣,李承乾独自立于殿中,望着那堆叠如山的《农书》和即将付印的报纸样张,目光深邃。
一文钱,只是一个开始,他要让知识和大唐朝廷的声音,像空气一样,以最低的成本,渗透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世家的壁垒,终将在这一文钱的冲击下,逐渐松动、瓦解!
……
在魏征一丝不苟的审核下,第一份最终定稿的《贞观民报》创刊号被恭敬地呈送到了太极殿,摆在了李世民的御案之上。
李世民放下朱笔,饶有兴致地拿起这份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报纸。
他仔细翻阅,从刊载自己谕旨并附有通俗解读的头版,到图文并茂报道春耕大典盛况的二版,再到实用易懂的农桑知识三版,最后是彰显文治的士子诗文四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