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那舟上也搭着篷子,遮风挡雨不在话下。"

"在那上头垂钓,下钩更便宜。"

"您若觉得妥当,小的这就去收拾齐整?"

"再备些吃食,包管钓得舒心!"

这船工果然机灵,话音刚落胡老爷便眼前一亮。

"妙啊!小舟确实便宜。"

"就照你说的办!"

"好生伺候着,回头都有赏!"

末了这句,胡老爷是冲着旁边眼馋的小厮说的。

那小厮闻言顿时精神抖擞,不用胡大老爷和船夫催促,立即翻箱倒柜寻找清洁工具。

胡大老爷的任务很简单——静候时机,挥竿垂钓!

船夫所说的回水湾距离不远。

从秦淮河的地形来看,不过是河道在此处拐了个弯,形成一片波澜不惊的水域。

阳光洒落,这片水域比其他地方更为温暖。

更妙的是,此处仍属秦淮活水,在胡大老爷眼中,简直是水温适宜、浮游生物聚集的天然鱼窝。

事不宜迟!

他利落地登上备好的乌篷船,仔细打量着。

这船确实小巧,三五个壮汉就能挤满船身。

中间的乌篷约莫齐胸高,本是遮风避雨之用。

潇湘馆的楼船之所以配备这艘乌篷船,正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客人若在途中停留,补给运输便靠它了。

此外,危急时刻它还能充当救生船。

此刻对胡大老爷而言,这艘船的唯一使命就是钓鱼。

船身吃水极浅,伸手便可触及水面,比楼船方便得多——楼船船头距水面可有一人多高呢。

胡大老爷只带了船夫和王不弃同行。

待船夫将船摇至指定位置,他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

取出预先备好的窝料撒入水中,擦净双手后,他娴熟地甩出鱼竿。

这个时代虽无现代科技,但人们深谙靠水吃水之道,钓鱼工具一应俱全。

尽管不如后世精巧,却绝对实用。

换个角度说,现今那些物件,无非是在此基础上改良升级的产物。

铅坠自不必提,鱼钩虽有倒刺,但丝毫不影响使用。

没有尼龙线,多股蚕丝捻成的钓线,韧性丝毫不逊色。

浮漂更是寻常,软木制成,并非稀罕物。

不过刷了一层鲜艳的漆罢了。

至于鹅毛漂,胡大老爷也颇为中意。

除了这些垂钓必备的物件,还有凳子、鱼护、支架等配件。

这些更不成问题。

郭自然的店铺,主要顾客多是富户。

因此,他店里这类物件应有尽有。

看似缺乏工业基础的大明,

可折叠凳、伸缩支架、遮阳伞……

前世钓鱼的装备,如今照样备齐。

胡大老爷检查完饵料,扬竿抛线,正式开始垂钓。

他观察浮漂动态,稍作调整后,便揣着鱼竿坐回椅中。

王不弃与船夫立于胡大老爷身后,见他满面春风,二人对视一眼。

实在不解,为何胡大老爷会沉迷此道。

在时人眼中,

钓鱼不过是谋生的手段罢了。

胡大老爷这等人物,怎会对此情有独钟?

实则是他们眼界未开。

古时中国,钓鱼既是生计,亦为雅趣。

许多文人墨客所求非鱼,而是独坐水畔的“意境”!

或许这风气,源自姜太公。

毕竟,他垂钓得遇周文王,早已传为佳话。

后世子弟岂能不效仿?

不求钓得君王,能遇赏识自己的贵人,也是美事一桩!

胡大老爷则不同!

他就是爱钓鱼!

享受与鱼角力的快感,以及收获时的喜悦。

至于意境?去他的!

他的境界早已足够,无需这些虚饰。

胡大老爷微阖双目,一面紧盯随波轻晃的浮漂,一面抚弄竿身的玉柄。

越摸越觉此物温润趁手,着实奢华。

虽非极品美玉,

但……触感、品相皆属上乘。

比起前世的碳素竿,不知舒适多少。

正暗自感慨间,胡大老爷忽见浮漂微微一沉旋即浮起。

他倏然起身,目光紧锁那枚浮漂。

今日正逢江上泛舟野钓的好时辰。

依着当下这世道的人口、技艺来论,垂钓的容易之处比后世不知强出多少。

后世的江河湖泽,但凡见着水光,必蹲着三五个执竿人。

那些水里讨生活的鱼儿,哪个不是被掺着古怪方子的窝料、精钢打造的钩线整治得鬼精鬼精?

可眼下这时节呢?

肯撒把米粒作窝的已是稀罕,更莫说专程来钓鱼的了。

正因如此,当胡大老爷瞅见那浮标猛然一沉,当即抖腕扬竿。

新制的鎏金钓竿头一回显威风,顿时发出急促的吱嘎响动。

胡大老爷略松了松劲,手腕翻飞着与水下的活物周旋。

旁边看热闹的王不弃颇有眼色,早抄起网兜候着。

不过三两回合,胡大老爷猛然发力,一尾银鳞已被牵至船帮。

望着网中扑腾的斤重大鲤,胡大老爷笑得见牙不见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呵!

开竿见喜,胡大老爷眉宇间阴霾顿散。

既是开了张,今日必有好收成。

更叫他暗喜的是,这年头的鱼儿果然憨实。

虽只一尾,可老钓客的眼力何等毒辣?

其中关窍,早已瞧得明明白白。

原本七分的兴致,此刻倒涨到了十二分。

王不弃见主子高兴,忽想起桩事体,佯作不经意道:"胡爷可曾想过换换花样?前头林子里野物正肥,不如改日......"

话未说完,胡大老爷先怔住了。

略沉吟,突然抚掌大笑。

是了!

围猎这等乐事竟忘了试!

他本是田间长大的娃儿。

可前世懂事时,早没了正经狩猎的勾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