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风声与鱼饵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昨天一天,我那商站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以前那些见了我就躲,哭着喊着没钱的家伙,现在一个个揣着银票,跪在门口求我收钱啊!”
“幽州的李家,连夜派人送来了二十万两银子,说是之前合作的分红算错了,给咱们补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冀州的王家,直接把他们家在通州的一个大粮仓送给了咱们,说权当是给将军赔罪了!”
“还有那些小鱼小虾,一个个哭得比死了亲爹还惨,说他们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北境的天威,求将军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钱得发越说越兴奋,从怀里掏出一大叠契约和银票,像献宝一样捧到李琼面前:“将军您看,这还只是一天的进账!”
“咱们的北境平安保险,现在不是保险了,是催命符,以后咱们的货走到哪,就是圣旨走到哪,谁敢不服?”
议事厅里,所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赵勇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一巴掌拍在钱得发背上:“你个老小子,这下发大财了,以后咱们镇北关,是不是想买啥就买啥了?”
“那是,那是!”钱得发疼得龇牙咧嘴,脸上却笑开了花。
看着眼前这戏剧性的一幕,李显扬摇着扇子,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从今天起,李琼不仅在军事上锁住了北境,更是在经济上,给整个北方,套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
这副枷锁,比任何刀剑都要锋利,比任何城墙都要坚固。
然而,就在这片喜悦的气氛中,李显扬的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他走到李琼身边,压低了声音:“将军,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李琼脸上的笑意也收敛了,他知道李显扬从不无的放矢。
“张敬德一死,张家垮了。但张家手里,一直攥着一样东西。”李显扬的脸色有些凝重。
“整个并州,乃至半个北境最好的木炭,都出自他们控制下的一个炭窑。特别是我们兵工厂锻造枪管和钢材用的那种青钢炭,只有他们能烧制。”
“我刚刚得到消息,张家一倒,那个炭窑的工匠们就散了,全都躲进了太行山里。”
“我们派去接收的人,只找到了一个空的炭窑和几堆烧了一半的废料。”
“兵工厂的王师傅派人来报,库房里的青钢炭,最多还能支撑半个月。”
“半个月后,若是没有新的炭源,我们神机营的燧发枪和新式铠甲的生产,就得全部停下来。”
这个消息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议事厅里所有的火热。
赵勇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娘的,怎么还有这事?一群烧炭的,还能翻了天不成?”
“将军,派兵去把他们抓回来,绑在炉子边上,看他们烧不烧!”
“没用的。”李显扬摇了摇头。
“烧制青钢炭是门绝活,配方和火候,全在那些老师傅的脑子里。你就是用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随便在哪个环节动点手脚,烧出来的就是一堆没用的废炭。我们总不能把所有工匠都杀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了。
大家这才意识到,他们解决了一个看得见的敌人,却催生出了一个看不见的危机。
钱得发急道:“将军,要不我们花大价钱去江南买?听说湖州那边也有类似的木炭。”
“远水解不了近渴。”李琼摇了摇头。
“且不说价格昂贵,光是这几千里的路途,等运回来黄花菜都凉,。更何况,这是我们的命脉,绝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李琼身上。
刚刚用雷霆手段解决了外部威胁的北境王,这一次,面对一个内部的供应链危机,又该如何应对?
李琼缓缓走到那副巨大的沙盘前,目光落在了太原东面,那片连绵起伏的太行山脉上。
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军事问题,用武力解决不了。
这是一个技术壁垒,更是一个人心向背的问题。
“显扬,派人去查。我要知道那个炭窑所有工匠的名单,他们的家人,他们的背景。尤其是领头的那位老师傅,我要他全部的资料。”
李琼的声音再次恢复了平静,但所有人都听出,这平静之下,酝含着新的风暴。
“赵勇,你嚷嚷着要去抓人。现在我给你个任务。”
“将军您说!”赵勇立刻挺直了腰板。
“从你的亲兵里,挑几个最机灵的,换上便装,也给我进山。”李琼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谁也看不懂的弧度。
“不过,不是去抓人。”
“是去拜师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