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拉投资的前提,就是讲故事。

如何将一个未来的可能性,编织成一张逻辑严密、前景诱人、且能让投资人心甘情愿为之买单的宏伟蓝图。

如何精准地戳中投资人的兴奋点,如何让他们在理性的数字分析之外,感受到一种参与创造未来的激情。

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其难度不亚于任何一场重要的商业谈判。

毕竟,投资人的资金不是大风刮来的,尤其是像沈浩阳这个级别的投资人,他们的每一笔投资,都伴随着极其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团队近乎苛刻的推敲。

他们见惯了天花乱坠的故事,更需要看到故事背后的坚实骨架和清晰路径。

不过,林向东在忽悠投资人这件事上,非常有心得。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

他也曾被各种项目忽悠过。

从一开始的茫然,到弄清规则和玩法。

最后,他悟了。

终于明白如何赚大钱。

此时,沈浩阳的身体微微前倾,指尖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无意识地、极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这是他大脑高速运转、深度思考分析时的习惯性动作。

他常年穿国际大都市之间,对全球零售业巨头和顶尖品牌的运作模式了如指掌。

林向东的点子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的宝库,让他联想到了好几个成功的国际案例,但又明显能感觉到其中的不同。

这是一种基于国内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大胆的融合创新。

虽然这种概念未必能真正实现,但是在资本市场里,已经具有不错的吸引力了。

“听起来……你这构思的框架,有点像是借鉴了国外开市客其自有品牌的模式?掌控供应链,极致性价比。”

沈浩阳沉吟着,语速缓慢,仿佛在一边说一边梳理思绪,“但又融合了宜家的一部分理念,那种提供一体化生活方案、强设计感和体验式的卖场氛围……甚至,我还隐约感觉到一点……嗯,未来可能走向线上直销的影子?但你又牢牢握着线下实体渠道这个基本盘。”

他的目光锐利地看向林向东,这既是在求证,更是在考验。

考验林向东对国际趋势的了解深度,也考验这个模式究竟是四不像的拼凑,还是真正融会贯通的创新。

“沈总果然见多识广,一语中的!”林向东适时地送上一句由衷的、恰到好处的称赞,这并非奉承,而是对知音的一种认可,瞬间拉近了两人专业认知上的距离。

他随即坐直了身体,眼神变得更加明亮和专注,他知道,此刻必须用更精准、更具说服力的语言来加固这个故事的框架。

“您的类比非常精准,抓住了核心的神韵。但这绝不仅仅是创建一个自有品牌那么简单,更不是几种模式的简单叠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