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曾经的南唐只有科举,没有武举。

任你武学天赋再高,运筹帷幄的统帅本领再强,武官将帅都是通过读书和笔试来选拔的。

可书籍和纸墨笔砚那么贵,贫穷人家哪里有钱供得起孩子读书,种地的人家得全家省吃俭用才能供一个孩子读书不是开玩笑的。

但凡能供得起这么一个宝贝金疙瘩,自然都是冲着那正儿八经的文官仕途去的。

哪怕落榜了,也会去私塾和书院里当老师,要么在账房做管事。

所以最终做了武官的读书人,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是祖上就是武官世家,家中兄弟众多,总要有一个继承衣钵和人脉,选择的对象通常是学习成绩最差的那个。

另一种是权贵人家里不好好读书的纨绔子弟,考不到好的官职,便托关系谋个武职混日子,面上也看得过去。

这也是武官历来给人废物的印象,被蔑视的原因。

正常人想要通过正经科举成为武官,说是难如登天也不夸张。

南唐文人内卷极其严重,哪怕做武官不需要多好的科考成绩,能在科举中不被淘汰的学子便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所以胧夜能从无数人中挑选出一个闻岳也很不容易。

闻岳算是第一种,负责继承家族衣钵与人脉的武学世家子弟,但他的文采天赋很好,只是自身的兴趣在武学与军事,所以显得科举成绩平平。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花了时间去练武读兵书,花在筹备科举上的时间就会少。

那种天生武学奇才,又饱读诗书,还拥有军事天赋的能人,简直凤毛麟角。

这种人要成为武官,首先得是出生于富贵家庭,自身热爱武学与军事谋略。

其次家中长辈能够无视南唐重文轻武的传统,尊重孩子的爱好支持他成为武官,最后这个孩子的文采还要绝佳,能在科举选拔中胜出。

少一个条件都不行。

这也是南唐武职尽数被官宦世家垄断,而寒门天才却无人能出头的根源。

真正爱武学的人被世俗传统打压,有武学天赋的人受困于制度框架,最终那些有天赋的平民在世道的逼迫和歧视下,许多做了镖师、捕快、或者大户人家的打手。

这都还算好的,混得差的直接就落草为寇,成了山匪,这类人江湖气重,杀气重,也更加深了南唐对武人的偏见。

听雪阁里就有好多类似经历出身的普通弟子,都是混不下去了又不想做贼匪,最后机缘巧合之下拜入阁中。

要让云苓等人来评价,这么一看,南唐朝廷迟迟解决不掉听雪阁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有的陈规是自从胧夜登上政治舞台后被打破的。

她耗费了很大的心力,花了几年时间去从上至下地做科举改革,其中就包括设立武举制度,对标科举设立三年一轮、四个等级的考试,还为武举制定专门的考试科目,重在兵书理论与骑射武艺等实战考核。

她致力于纠正歧视武人的错误风气,带头重用武官,并对已经在职的武官定期进行种种特定科目考核,以求能者任之,武官与将士们的待遇也有了飞跃提升。

最重要的是,武举对官员和百姓一视同仁,无论来自什么阶级都可以参加,真正地给了那些读不起书的寒门子弟另一条出路和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