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其实张三儿在京城,也有宅子的,只不过他不住,全家都在大将军府,住什么住啊?直接租赁出去吃租金。

家里还有俩孩子,将来那些房产土地,算是给孩子留下的家产了。

“只要两年轻人看对眼儿,家里不反对,就行了。”月姑笑着道:“有的年轻人不敢出府,怕被人欺负,就在家里做个活儿,反正不会亏待他们;有的年轻人有闯劲儿啊,出去做买卖,老爷头三年会帮忙,过三年他们自己就立住了,不过现在只有那么几个人,在京城开了个小买卖,有一家是豆腐坊,一家是个杂货铺子,还有两家是小酒馆,都在外城。”

内城的买卖都有豪横的背景和靠山。

且内城的铺子也贵一些,外城就方便多了,多数都是平民百姓,人口基数大,做一些民生买卖,不缺顾客。

加上他们做生意诚实可靠,虽然新开的店铺,但也有不少人光顾。

“真好!”小容嬷嬷羡慕不已。

“不会有什么事情吧?”大容嬷嬷比较谨慎。

“没什么不好的事情,他们也就在门口这里见个面,说说笑笑一下,相互了解,休沐的时候,也会一起上街去逛一下。”月姑笑着解释:“当然,不止他们俩,还有旁人在,大将军府的规矩松散,不代表没有,他们只要不闹出来事情,一切好说,老爷可是承诺他们,一旦成亲了,就给安家费的,而且他们都是良籍之人,这一代不行,下一代好好培养,万一能出个读书人,也是光宗耀祖的不是?就算读书不行,参军总可以。”

未来的道路有很多,文不成武不就,也能做个小买卖。

老王家的气氛很轻松,空气里都是淡淡的花香,路上遇到的人,脸上都是淡淡的笑容,有个扫地的粗使仆妇,还一边扫地,一边快乐的哼哼歌儿。

曲调轻松,词语简单,就是唱的不怎么好听,领路的管家娘子,明显是知道的,故而在这里走的步子都快了许多。

到了正房,发现两个主人家都在,两位嬷嬷优雅地行礼问好。

温润叫起,赐座之后,才跟人吩咐:“去请两位小小姐出来。”

“是!”月姑赶紧去带人。

茶水点心才上来,刚喝了一点儿,没等两位嬷嬷开口,两位小小姐出来了。

粉雕玉琢的小人儿,一对儿小女娃娃,穿着一样的衣服,就是颜色不同。

大夏天的,俩小女娃娃,一个鹅黄色,一个粉红色。

款式一样,都是小小的比甲,小巧的留仙裙,小红色的鞋子,梳着两个羊角朝天辫儿,上头只是带了一圈的珍珠绕,这么小的孩子,是戴不得什么首饰的,就是手上两个金铃铛,脖子上挂了金项圈,还是空心的那种,上头各自缀了俩金珍珠。

金项圈,寄名锁,小荷包等等是一应俱全,无非都是小小的那种,更显的孩子可爱。

可惜的是,摆好了姿势的两个容嬷嬷,看到两位小小姐的时候,彻底傻眼了!

“这是小小姐?”俩人都惊呆了的样子。

“是啊!”温润赶紧下炕,将俩孩子领到了跟前儿:“来,见过大容嬷嬷,小容嬷嬷。”

俩小家伙儿奶声奶气的问好,说话还有点含糊呢。

“哎呀!”小容嬷嬷顿时就受不了了,赶紧下来抱起了一个,大容嬷嬷随后也抱起来一个:“也没说小小姐这么小啊?我们以为起码也得十岁八岁的了。”

谁知道这么点儿大,也就五六岁吧?

一般的选秀,女孩子也是在八岁到十岁之前开始学习规矩,练习一些大家闺秀的技艺。

“这两个孩子,就拜托两位教导了。”温润摸了摸鼻子。

两个小奶娃娃看了看他,然后突然齐齐抱住两位容嬷嬷,对着人家亲了一口脸蛋子:“嬷嬷教我们吧!”

一下子就秒杀!

果然啊,可爱无敌。

从此之后,两位容嬷嬷那真是将两个小姑娘当自己的亲孙女一样的教导,简直是倾囊相授,而从那之后,两个女孩子也将她们视为亲人长辈,奉养到老。

且葬在了自家的祖坟旁边,自己的孩子每年祭祀,都不忘两位老人。

家里有了两位嬷嬷在,可真是省心多了,她们不仅技艺出众,能力也很不错,才来了几天,家里就很有规矩了。

而且气氛更好了!

不过温润还是隔三差五的去看看两个养女,小女娃娃们,如今倒是开心了,一见到爹爹,就给了他一个丑丑的络子:“嬷嬷教的编络子。”

才五岁半,就要学手工了,温润顿时心疼了:“编络子累不累呀?”

“不累的,爹爹,可好玩了!”

看两个养女这么轻松,温润也开心,将两个络子戴在身上,第二天吃过了早饭,还穿了新的衣服,搭配俩络子。

王珺看了半天:“这谁编的?”

这么丑?

温润麻利的摘了一个下来,系到了王珺的身上:“俩孩子的心意,你一个,我一个。”

“女儿编的?”王珺瞪大了眼睛。

“是啊,刚学的,好看吧?”温润显摆的不得了:“我女儿们就是心灵手巧!”

“嗯,好看。”王珺马上也赞美了一句:“颜色选的亮!”

手艺确实是不行,只能从颜色上夸奖。

温润进宫去给太子殿下授课,太子殿下就注意到了,先生今天腰间戴了一竹报平安的玉牌,常见;可这玉牌下面系着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臣的两个养女,给臣编纂的络子,好看吧?”温润显摆了一下。

太子殿下嘴角抽了抽:“先生,您要听实话吗?”

“你还是说点假话,哄一哄先生我吧!”温润瘪嘴,但是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太子殿下彻底闭嘴了,他啥也没说,不过被先生罚多写了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