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桂林惊魂,太平军找到了克制李隆基的办法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此时的荔浦县城,早已经如临大敌。
城墙上到处都是清军士兵,举着火铳和弓弩,摆出拼死防御的态势。
罗大纲打量了一番荔浦县的防御,嘀咕了一声。
“不好打啊……”
太平军众将中,罗大纲拥有多次出任先锋将的经验。
一座城池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打下来,只要看几眼也就心中有数了。
不好打,那就不打。
罗大纲留下几名斥候监视荔浦城内的清军动向,随后继续率军北上。
一天时间过后,太平军的主力大队也浩浩荡荡地抵达此地。
成千上万的人潮,将这座并不算大的县城包围。
城中县令脸色煞白,摇摇欲坠。
“完了,全完了!”
一旁的诸多县衙官员们也是面如土色。
“洪秀全匪军的数量怎么会这么多?”
镜头一转,到了太平军营地这边。
营地之外,一字摆开了二十张桌子。
每张桌子的背后,都排着长长的人流。
这些人倒不是来讨饭的。
他们是来报名参军!
坐在桌子后面的一名太平军抬头看着面前的中年男子,询问道:
“缘何参军啊?”
中年男子苦笑一声,道:
“如今天下太乱,连自己都没办法养活,参军是个出路,或许还能博个富贵。”
太平军又问道:
“会写字?”
中年男子连连点头:
“会,上过多年学,还考过秀才,落第了。”
太平军眉头舒展开来,嗖嗖写了几笔,随后将一样信物交给对方,笑道:
“会写字那就好办,你拿着这个去军师府,那边会给你安排活计。”
随后,这名太平军又扯着嗓子,对着后方的人流大叫起来。
“还有没有读过书会写字的?统统往前站,优先安排!”
不远处,杨秀清和冯云山并肩而立,看着这一幕。
杨秀清皱眉道:
“南王,这些读书人当真就不甄别一下?”
“这要是混进来几个孔教余孽,那可不好。”
作为一个底层出身的烧炭工,杨秀清对读书人其实是相当厌恶的。
在杨秀清看来,那些个所谓的读书人,就是啥也不干,每天只会剥削民脂民膏!
冯云山笑了笑,耐心解释:
“东王,你知道永安城内私塾有多少座吗?”
杨秀清摇头。
“不知。”
冯云山叹了一口气。
“五座。”
杨秀清有些惊讶:
“这么少?”
冯云山嗯了一声,正色道:
“就是这么少。一座州城竟然就只有五座私塾,整个广西有多少读书人,可想而知。”
“若没有足够的读书人来当官,谁来帮助天王和东王管理那些繁杂琐碎的事务呢?”
杨秀清眉头稍微舒展开了一点,又道:
“但本王还是觉得读书人不可靠,那孔子的甚么狗屁思想,早就已经把他们毒害了。”
“咱们太平天国内部不是也有学堂吗?让学堂的子弟们来当官也就是了。”
冯云山闻言,哭笑不得。
太平天国的确是有学堂不假。
但问题是,学堂入读的太平天国子弟们,基本上之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孩子。
没有个十年八年,怎么可能成长得起来?
“东王,咱们争取这些读书人,只是权宜之计。”
“自家的孩子成长之前,暂且用一用他们,今后有了自家孩子取代,再把他们换掉、清除也就是了。”
杨秀清哼了一声,转身离开。
冯云山有些头疼,揉了揉太阳穴。
“怎么就对读书人恶意这么大呢?”
思考片刻,冯云山转身去找洪秀全。
“天王啊,您也是饱读诗书,应该非常清楚一件事情。”
“没有那些读书人家族的支持,咱们是没办法建立地上天国的!”
洪秀全点了点头,道:
“是这个道理。”
从宋朝以来,几百年的科举制度实行,早就已经让地方上形成了一个个的科举士绅家族。
这些士绅家族通过一代代人考科举获得权力的方式,对地方上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统治力。
虽说在签订了一堆不平等条约之后,城市之中的科举士绅家族对百姓控制力已经大为下降,但在地方上这种局面依旧还是非常稳固的。
没有地方士绅的支持,太平天国是没办法用一个制度来控制百姓的。
洪秀全对冯云山道:
“这方面的事情你还是要多抓。”
“东王和西王他们对知识就是不够尊重,也不懂读书人能起到什么作用。”
“咱们将来建立地上天国之后,也不可能一直用武器来治国,那不是瞎胡闹嘛。”
“你就好好干你的,我自然支持你。”
虽说主帅的权力是交给了杨秀清,但洪秀全本身也有一支庞大的天王卫队,再加上冯云山的南王府军队,还有北王韦昌辉的西王府军队,实力上比起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的联盟还是要强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于翼王石达开,更多时候是一个中立,不愿意掺和到政治斗争中的态度。
在关键时刻,洪秀全觉得石达开应该也会倒向自己。
故而洪秀全倒也没有那么惧怕杨秀清,远远没到对杨秀清言听计从的地步。
一条弹幕此时飘过。
【汉高祖刘邦:这个杨秀清怎么想的,竟然不把读书人当回事?】
【汉武帝刘彻:这种想法是无法成就大业的。】
【光武帝刘秀:杨秀清的出身还是太底层了,这让他对士绅阶级只有怨恨,不愿意合作。】
【唐太宗李世民:还好洪秀全毕竟是正儿八经科举制度熏陶出来的,冯云山也不傻,不然事情就难办了。】
武周世界之中,太平微微皱眉。
作为皇太女,太平对和自己同名的“太平天国”,心中天然就有几分好感。
她倒是觉得杨秀清的做法很对。
读书人有什么用?
百无一用是书生!
读书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当墙头草,谁强就会投靠谁。
指望争取这些家伙来成就霸业,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嘛。
便在此时,太平眼角的余光看到了李隆基。
李隆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一边注视着金幕,一边微微点头。
太平主动开口:
“隆基啊,你在想什么呢?”
此刻,皇位上的武则天刚好上厕所去了,这也给了太平质问李隆基的机会。
只要这小子没回答好,等会就能狠狠地在陛下面前告他一状!
李隆基笑道:
“从眼前的局势来看,杨秀清和洪秀全若是能好好合作,太平天国应该是有机会夺取天下的。”
“侄儿刚刚就是在想,若是太平天国当真取代了大清,那华夏历史上就会出现第一个被宗教所统治的国家,也不知道那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武则天的声音传来。
“朕觉得没有这种可能。”
武则天在两名身材高大的波斯男奴小心翼翼地伺候搀扶下,重新在皇位上落座。
这位大周女皇淡然开口:
“华夏是不可能有教派统治之王朝出现的,从前没有,往后更不会有!”
李隆基忙道:
“皇祖教训得是,孙臣受教了。”
太平见状,不由螓首微微扬起,普普通通的五官上露出几分得意表情。
李隆基啊李隆基,让你天天喜欢在陛下面前显摆。
这回吃瘪了吧?
太平突然有了一个灵感。
之前都是本宫犯错,让李隆基这小子捡了便宜。
本宫今后完全可以主动发难,让李隆基在陛下面前出丑啊。
久而久之,陛下自然就会对这臭小子失去信心。
他也就再不可能成为本宫皇太女之位的对手了!
想到这里,太平的脸上不由露出极为愉快的笑容。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北上的过程中,太平军不断地吸收着那些在清朝统治秩序之中无法存活的百姓,军队的数量持续不断地增加着。】
【荔浦县被太平军包围之后,赛尚阿大为震动,立刻调遣向荣、刘长清等部队前往荔浦县支援,又命乌兰泰前往荔浦北边的阳朔县城进行防守。】
向荣得到命令之后不敢怠慢,带着麾下的马步军五千余人抵达荔浦。
但到了这里之后,他却露出惊讶表情。
“贼匪呢?”
前来迎接的荔浦县令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赔笑道:
“回将军的话,贼匪应该是听到了将军大兵前来的消息,已经在两日前朝着北方而去了。”
“北方?”向荣皱起了眉头,心中又一次升起了不妙的感觉。
沉吟半晌后,向荣深吸一口气,下令道:
“立刻派人前往阳朔联络乌兰泰大人,询问他太平军的动向!”
“其余所有兵马,昼夜兼程北上,不要有任何迟疑!”
向荣的部下们听到这个命令之后都是吓了一跳。
“大人,杨秀清可是个非常贼的家伙,您就不怕他又在半路打埋伏吗?”
向荣深吸一口气,严肃地开口道:
“本将军心中有个怀疑,要等乌兰泰将军那边回报之后才能证实。”
“放心吧,若是本将军的猜想为真,我们这一路上不会再遭遇任何埋伏。”
部下们欲言又止。
这猜想要是假的,岂不是就意味着有埋伏?
那大家不就一头装进太平军的口袋阵里去送命了?
但慑于向荣主将的权威,众人也只能提心吊胆地上路了。
阳朔城墙上,乌兰泰表情凝重,注视着浩浩荡荡的太平军从南边席卷而来,将县城包围。
身旁的阳朔县令说话都打结了。
“乌、乌兰泰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啊。”
乌兰泰哼了一声,冷然道:
“你慌什么!本将军在这里,这些贼寇济不得什么事!”
“本将军等着他们来攻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