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制衡和封赏并不冲突?”

赵德芳咀嚼着自家父皇的这句话,眼睛明显亮了一下,似乎明白了什么。

赵匡胤淡然道:

“当年对你石守信叔叔他们,朕难道就没有制衡吗?”

“朕连他们的兵权都收了!”

石守信等人,就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针对的那几名大宋名将。

这批大佬退出历史的舞台之后,才轮到曹彬等更加受到赵匡胤信任,也被赵匡胤制衡而无法成为新一批节度使的武将们登场。

赵匡胤是剥夺了他们兵权不假,但也给了他们足够丰厚的赏赐。

这些人都被赵匡胤封为国公,位极人臣。

不仅如此,逢年过节,赵匡胤还会给他们大批的金钱、财物等各种赏赐。

这些交出军权的大将们,没有一个被杀,结局都是荣宠而终。

宋太祖赵匡胤,是最懂权术制衡的皇帝。

赵德芳恍然大悟。

“封赏,其实也是一种制衡?”

赵匡胤露出满意笑容。

“答对了,孩子。”

“谁说制衡就只有分权和打压的?”

把别人权力分掉了,打压了别人。

别人心中怎么可能没有怨气呢?

如果臣子们心中都有怨气,这还能叫制衡吗?

叫找死还差不多。

赵德芳更深地想了一层,明白了另外一件事情。

为什么大宋官员的俸禄会这么高!

宰相们只需要干个几年,就能在大宋都城开封最好的地段全款买下一套宅子。

这其实就是赵匡胤对被分权的宰相们进行的封赏和补偿!

先给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话糙理不糙!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随着田家镇的失败,太平天国内部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天京,天王宫。

五王齐聚。

获封没多久的豫王胡以晃,已经在前段时间死在了九江。

说起来也是洪秀全倒霉。

本来洪秀全是打算用胡以晃在九江制衡一下燕王秦日纲和翼王石达开的。

没想到胡以晃去了九江没多久就死了。

这下子,洪秀全在六王之中最坚定的一个盟友没了。

杨秀清最坚定的盟友秦日纲反而还在。

杨秀清的势力,正式穿越洪秀全!

对洪秀全而言,今日这战后追责的会议就至关重要了。

必须要将秦日纲踢出五王,恢复之前四王的局面才行。

洪秀全上来就气势汹汹地责问秦日纲。

“燕王,你当初口口声声说什么一定能击溃曾国藩,如今却损兵折将,还把天国的水师全葬送了!”

“你对得起天父上帝,对得起我和东王的赏识与栽培吗?”

秦日纲脸色惨白,唰一下就跪下了。

“是秦日纲无能,还请天王责罚!”

洪秀全哼了一声,冷淡地开口道:

“看在你也曾经给天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我今日也不杀你。”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大家说,对不对?”

洪秀全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三王。

韦昌辉和石达开冷眼旁观。

石达开自不必说。

本来田家镇之战就应该由石达开这位西征军主帅指挥的。

杨秀清硬生生空降一个秦日纲过来,还打输了。

死伤的三万多太平军中,很大一部分是本该接受石达开指挥的下属。

石达开怎么可能会在这种时候给秦日纲说好话?

不趁机落井下石,已经是石达开心胸开阔了。

至于韦昌辉,则是另外一种想法。

韦昌辉前段时间疯狂巴结杨秀清,甚至被人嘲笑“北王不如东王府面前一条狗”。

这么低三下四,不就是为了想办法搞点军权吗?

结果杨秀清呢?

名义上让韦昌辉负责扬州方面的事务,但实际上这段时间扬州压根就没有战事可言。

韦昌辉自认为,若是让自己去田家镇指挥,也不会像秦日纲这样惨败。

所以韦昌辉纵然此刻被所有人看成是杨秀清的走狗,也不可能帮秦日纲说话。

无奈之下,杨秀清只能亲自出马。

“燕王,你葬送了这么多兄弟,必须要狠狠责罚!”

“但大家都是神天小家庭的兄弟,就打你一百棍,以儆效尤吧。”

这明摆着就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打棍子这种东西,全看领导的心思。

领导要想真打死,一棍对着后脑勺或者脊椎这些要害下去,必死无疑。

如果领导不想打死,别说是一百棍,一千棍不也就是挠痒痒么?

秦日纲是杨秀清的铁杆,杨秀清又掌控大权现在。

这一百棍是铁定的挠痒痒,打完的效果估计也就相当于给秦日纲做个按摩。

洪秀全显然是无法接受这一点的,立刻怒道:

“三万兄弟们的性命就值一百棍?”

“东王,若是这种处罚颁布出去,你让我怎么和天国几百万的民众交待?”

杨秀清此刻也无法退步,只能和洪秀全争执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吵,杨秀清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

洪秀全读了几十年书,各种引经据典,文言文张嘴就来。

杨秀清参加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就是一个纯文盲,这几年虽然也刻苦读书练字,但文化水平是拍马也赶不上洪秀全的。

过不多时,洪秀全就把杨秀清驳斥得哑口无言。

眼看局面就要被洪秀全彻底掌控,杨秀清心一横,身体颤抖,双眼开始泛白,一副中风的模样。

洪秀全先是一愣,随后瞪大了双眼:“!!!”

果然,几秒后,杨秀清再度睁开眼睛,声音低沉。

“吾来了。”

天父上帝附体,发动!

众人大眼瞪小眼几秒,以洪秀全为首,纷纷起身跪拜天父上帝。

杨秀清沉声道:

“燕王秦日纲在田家镇打了败仗,这是被满妖所诅咒了。”

“吾已经训令杨秀清,命其在东王府内做法破除满妖之诅咒。”

“尔等不必责怪秦日纲,仍旧让他当燕王便是。”

顿了顿,杨秀清又开口道:

“翼王石达开接下来可负责西征军战事,必要时当前往九江指挥作战。”

“今日就到这里。”

洪秀全:“……”

【就这样,杨秀清凭借着“天父上帝附体”这个不讲道理的大杀招,强行终止了洪秀全罢免秦日纲燕王的企图。】

大秦世界。

秦始皇看到这里,也不由一声冷笑。

“洪秀全这家伙,搞什么拜上帝教,这回也算是作茧自缚了!”

扶苏见状,心中也是好笑。

“洪秀全承认杨秀清的天父上帝附体,真的是一大败笔啊。”

信奉神灵这种东西,其实在现代之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国家都有。

但和西方那边搞出了什么“教皇”不同,东方走的是另外一条路。

皇帝即天子!

天子,就是上天之子,天神之子。

既然皇帝就是天子,那么皇帝的意思自然也就是上天神灵的意思。

神权和皇权就这样牢牢绑定在了一起,绝对不会有任何旁落。

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没有坏处。

每当有天灾人祸,那些野心家们就可以告诉老百姓“皇帝无道所以才会上天降灾,我们要遵守上天训令推翻皇帝”。

历史上,一次次改朝换代就是这么来的。

但总的来说,皇帝即天子,神权和皇权统一这条路是利大于弊,所以才会被华夏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们非常默契地一直采用。

而在西方(尤其是欧洲),教皇和国王是两个人,神权和王权就必然会爆发争夺。

纵观西欧自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历史,无非就是王权、神权的此消彼长。

后来王权最终取胜,所以神权占据优势的年代就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但仔细一想,“文艺复兴”是从哪里诞生的?

意大利。

神权的大本营在哪?

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的教皇国。

为什么文艺复兴偏偏会在教皇国影响力最为巨大的意大利产生呢?

最符合逻辑的答案可不是历史书上写的什么“意大利最受压迫,所以反抗最激烈”,那都是鬼扯。

导致大秦灭亡的导火索大泽乡,距离大秦都城两千多里。

导致大隋灭亡的隋末大起义,是从距离大隋东都洛阳上千里,都城长安两三千里的山东、河北率先爆发。

导致大唐中衰的安史之乱,是距离大唐都城长安三千里之外的河北边疆爆发的。

灭掉大明的李自成,是从距离大明京师三四千里之外的陕北加入的起义军。

导致大清灭亡的武昌起义,同样距离大清京师几千里。

华夏绝大部分王朝灭亡的导火索,都距离这个王朝的京师非常遥远。

因为一个王朝再怎么弱,对京师及其附近地带的掌控都绝对是最强的。

华夏的王朝是这样,为啥西边的教皇国被推翻却是因为“天子脚下”意大利诸侯的“文艺复兴”?

难道华夏的皇帝懂权术,西方的教皇们就不懂权术了?

符合逻辑的事实是:“文艺复兴”本来就是教会推动的一种运动。

不信?

看看文艺复兴的巨匠们吧。

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受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委托,描绘《创世纪》的场面。

《最后的审判》,则是由另外一位教皇保罗三世委托而成。

拉斐尔,本身就是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和利奥十世的御用艺术家,外号干脆就是“教皇的画家”。

再来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艺术巨匠——达·芬奇。

达·芬奇最着名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怎么来的?

是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委托达·芬奇进行创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