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章 曾国藩再度跳水引发历朝皇帝嘲笑,杨秀清改弦易辙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遵命!”
石达开安抚完林启荣,转头看着城外火光冲天的湘军大营。
二十五岁的翼王嘴角,无法遏制地出现笑容。
“曾国藩、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
“呵呵,所谓威震天下的湘军名将,也不过如此嘛!”
石达开当然有理由自豪。
他带着一堆民船改装而来的垃圾小船,凭借着自己无双计谋,击溃了当代大清最强悍的水师。
他利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原则,在击溃了湘军水师后又马上把湘军陆师打得大败而逃。
从湘潭到田家镇,一路横行无忌,大捷连连的湘军。
在碰到了石达开后,不但终结了一直以来的胜利,还吃到了自湘军创建以来最大的败仗!
【湖口、九江之战,在史书上合称“湖口大捷”。】
【二十五岁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凭借着出众的智计,粉碎了湘军对太平天国江西控制区的进攻。】
【湘军在此战中损失近半水师,陆军力量同样伤亡惨重。】
【曾国藩、塔齐布、彭玉麟、罗泽南、李续宾……这些后世史书闻名的湘军名将加起来都不是二十五岁石达开的对手。】
【翼王石达开,的确是太平天国之中最为出色的天才统帅。】
【横行了半个南中国的湘军一战被石达开几乎打垮,接下来只能转入守势,被迫进行休整蛰伏。】
【太平天国和清廷之间的争霸局面因此而再度逆转,原本一路急转直下面临亡国危机的太平天国,在石达开的大胜下又一次喘过气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双方之间的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镜头的最后,是曾国藩站在船舷边上,面如死灰。
【汉高祖刘邦:来了?】
【汉武帝刘彻:多半要来。】
【宋太祖赵匡胤:这就来了?】
【秦始皇嬴政:该来的总要来。】
下一秒钟,曾国藩大叫一声,翻过甲板,跃入水中。
噗通一声,曾国藩的身影消失在水里,溅起一阵水花。
【唐太宗李世民:……还真来了。】
【周太祖武则天:呵呵,这都能来,真是个废物!】
【明太祖朱元璋:这是从云端坠入深渊,曾国藩的心志还是不够坚韧啊。】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在巨大失败的刺激下,曾国藩又一次选择了投水自杀。】
好在曾国藩的部下们已经很了解这位长官的尿性了。
章寿麟一直就在后面的一艘船上紧跟着曾国藩,看到曾国藩跳水之后,立刻让人施救。
落汤鸡曾国藩双目无神,坐在章寿麟的甲板上,一张嘴,吐出一口浑浊的水。
他就这么呆呆地坐着,任何人和他说话都没有反应。
【湖口之败,是曾国藩人生之中第二次沉重打击。】
【这位从政转军的大清官员将会深刻地意识到,很多时候,努力在天赋面前不值一提。】
【他的人生,将会转向何方呢?】
天京城,东王府。
“湖口大捷,九江解围……”
杨秀清放下手中来自石达开的奏折,表情非常复杂。
一方面,石达开大胜湘军,的确解了杨秀清的燃眉之急。
在北伐和西征接连失败后,太平天国内部对杨秀清的质疑声不断高涨。
这也迫使杨秀清不得不一次次强行“天父上帝附体”,压制那些反对派。
若非还有这张神权的王牌在,杨秀清的东王之位早就坐不稳了。
石达开虽然和杨秀清几乎闹翻,但作为太平天国军事总指挥的杨秀清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润到湖口大捷的功劳,稳固摇摇欲坠的地位。
另外一方面,这也让杨秀清警醒。
伴随着湖口大捷,被洪秀全、杨秀清默契联手压制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翼王石达开再度崛起。
一旦石达开继续攻城略地下去,便将凭借着一场场胜利成为太平天国新的一极。
而洪秀全由于几乎要被杨秀清架空,如今的态度自然也完全转变,对石达开鼎力支持。
杨秀清已经没办法在法理上用东王的身份来强压有天王支持的石达开了。
那他就只能转变思路。
杨秀清沉吟良久,做出批示。
“翼王主理江西,择机攻克南昌。”
“韦俊领兵西进,收复武昌等地。若机会合适,可继续南下长沙。”
事已至此,杨秀清自知无法再勒令石达开回到安庆或者天京。
那就只能退一步,让如今对杨秀清言听计从的韦昌辉之亲弟韦俊去进攻武昌,拿下这份更大的功劳。
南昌虽然距离九江更近,但南昌方面的清军兵力还是很多的。
让石达开去啃南昌这块硬骨头,打不下来的可能性居多,也就压制住了石达开。
就算打下来了,石达开也会伤筋动骨,同样可以有效防止石达开在短时间内飞速做大。
当然,单单限制石达开还是不够的。
以石达开的本事,这种最多也就暂时拖延一下,治标不治本。
真正能一锤定音的方式,还得杨秀清自己获得更大的战功。
杨秀清将目光移到地图上,分别锁定了两个地方。
位于扬州城外的清军江北大营,还有天京城外的清军江南大营。
“是时候拔掉这两个钉子了……”
这位太平天国的东王此刻双目中精光闪烁。
石达开的胜利,同样也燃起了杨秀清争强好胜之心!
圆明园。
咸丰皇帝脚步轻快地走着,回味着昨天和懿嫔慈禧的颠鸾倒凤。
“希望懿嫔这回能争点气,给朕生个龙子。”
已经继位五年了,咸丰依旧还没有儿子。
虽说咸丰现在只有二十五岁,这方面也不着急。
但从拥有第一个女人开始,至今也有十年时间。
一个儿子都没有,朝堂上也不免议论纷纷。
本来咸丰就矮、满脸麻子、还是个瘸子,现在多一个没儿子,这感觉是相当不好受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回味中带着几分压力的咸丰刚走进书房坐下,刚来的消息直接让他压力顶格拉满。
穆萌、肃顺、祁寯藻几名军机大臣面面相觑,居然都不敢率先说话。
咸丰顿时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有事发生了?”
而且还得是坏事。
若是好事,这些个军机大臣早就抢着禀报喜讯,哪里会这么谦让?
祁寯藻毕竟是首席军机大臣,闻言苦笑一声,干巴巴地开口道:
“皇上,曾国藩所部在湖口败北,塔齐布、罗泽南也被迫撤离九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咸丰皇帝:“!!!”
他一把抢过祁寯藻手中的奏折,仔细阅读了一番。
看着奏折上禀报的情况,咸丰皇帝的脸色顿时阴沉。
“这个曾国藩,怎么如此冒进!”
奏折上的数字明显已经被润色修饰过了,但上面的伤亡数字依旧让咸丰无法接受。
更让咸丰生气的点是,全天下都知道大清只有湘军能和太平军掰一掰手腕子。
现在湘军居然也惨败给了太平军。
那大清还能指望谁?
书房中,君臣相顾无言。
片刻后,咸丰余怒未消地开口:
“曾国藩罪责难逃,着官降三级,仍旧领湘勇作战,戴罪立功!”
至于湘军之中官职比曾国藩还要更高,理论上是大清湘军头号官员的湖南提督塔齐布,咸丰只字不提。
那可是咱大清八旗自己人!
让曾国藩这个汉人奴才背锅就完事了。
诸多军机大臣也是颇有默契,连连点头。
“奴才领命!”
【九江失败后,西征军兵分两路。】
【北王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奉命从九江出发,再度逆流而上前往武昌。】
这是太平军第三次进攻武昌了。
由于湘军战败导致水师回撤,从九江到武昌的这一段水路完全敞开。
韦俊以副将罗大纲为先锋,一路收复了田家镇、蕲州、黄州,直抵汉口。
汉口在后世被誉为“武汉三镇”,但此刻却仅仅是一座临近汉阳、对望武昌的小码头镇子。
在占领了汉口之后,汉阳也不战而下。
此时天京方面传来东王杨秀清的命令,让罗大纲回归天京。
这是杨秀清为了接下来击破江南、江北大营做的准备工作之一。
韦俊虽然失去了副将,但他毕竟已经两次攻克武昌(第二次还是主帅),对这座湖北省会那是相当熟悉,一点不慌。
在明确知道武昌城中只有两千守军的情况下,韦俊依旧稳扎稳打。
他派一万兵马包围住武昌,然后分兵进攻周围的咸宁、通城等地。
在将武昌四周的几座大小城池全部夺取之后,韦俊才将麾下三万兵力聚拢起来,包围了武昌城。
这下子,武昌城内的湖北巡抚陶恩培就傻眼了。
“他娘的,杨霈和胡林翼这两个王八蛋,怎么还不来!”
“老子都让人送了多少封信了,他们就是装死看不到!?”
湖北境内此时有三支兵马。
第一支就是湖广总督杨霈。
但杨霈之前在田家镇那边被陈玉成暴打了一通之后,压根就不敢和太平军对抗。
得知湘军大败的消息后,杨霈就更不敢和太平军作战,直接带着麾下一万多清军跑到北边几百里之外的襄阳府去了。
反正湖广总督的职责是守卫湖南、湖北两省,又没说要特地守住哪个地方!
但巡抚不一样,巡抚是本省最高长官,守不住省会就是个死。
第二支兵马,是湖北按察使胡林翼。
按理说,作为按察使应该去管法律、官纪之类的事情。
但胡林翼身份特殊,本身就是湘军大管家。
所以清廷也就特事特办,让胡林翼以湖北按察使的身份在湖北境内征集一支兵马,加入湘军之中继续作战。
说起来胡林翼的运气也好。
他的兵马刚刚组织完毕,一路抵达离九江还有几十里的地方时,九江城外的湘军就被石达开一波突袭打崩了。
紧接着太平军就开始三度西征。
清廷自然也就急召作为湖北按察使的胡林翼回防湖北。
没了水师的胡林翼,只能绕陆路,慢悠悠地朝着湖北返回。
武昌府,通山县。
胡林翼坐在充当临时行署的县衙中,不紧不慢地展开了陶恩培的求救信。
看完这封信之后,胡林翼幸灾乐祸地笑了。
“这个陶恩培,怎么有脸让本官去救他?”
出任湖北巡抚之前,陶恩培的官职是湖南按察使。
当时曾国藩在长沙创办湘军,就是被陶恩培联合长沙城内大小官员共同排挤曾国藩,最终迫使曾国藩出走衡阳。
就算是躲到衡阳了,陶恩培时不时还要想办法恶心一下曾国藩和湘军。
湘军最开始打仗接连失败,也是陶恩培第一个跳出来,在长沙城内当面诘问曾国藩。
曾国藩收复武昌,原本应该出任湖北巡抚,最后这个官职又被陶恩培抢走了。
曾国藩和陶恩培,就是最最标准的政敌关系,有你没我这种。
现在,陶恩培居然来和湘军后勤大管家胡林翼求救?
笑死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