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降魔之相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年轻的时候,也被师门长辈或是外面的武者夸耀一句此子天资绝世,未来必能成为少林的扛鼎之人。
可即便有着如此美誉,二人仍旧是到了知天命之年,才突破至宗师圆满。
黄面僧早一些,但也是在不惑之年的基础上,走了好几步,接近知天命时,方才突破。
如今看到苏木竟走着狗屎运,借着生死危机,侥幸以双十年华,突破到了如今的境界,让二人心中如何平衡?
且二人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这次已经将对方得罪死了,要是不能斩草除根,对方日后更进一步,对于少林就是灭顶之灾!
念及至此,两人正欲加强掌力。
可面前的苏木忽然间‘缩水’,从原本的一丈三尺高,逐渐恢复到了六尺有余,身形健硕,容貌甚伟的状态。
两人原本还能印在前胸后背的手掌,瞬间就落了空。
还未等缓过神来,苏木已然身形下沉,摆出了铁锁横江的架势,双手不偏不倚地迎上了二僧的掌心。
二僧心道一声不妙,正欲撤掌,可就在这时,黄面僧却结束了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动作,人立而起后,暴突到了三人身边,双手作掌横起,却并未打向苏木,而是印向了二僧空余的手掌,将真炁灌输过去。
竟是直接接管了两人的身体,使得原本两僧的动作凝滞,而后非但没有避让,反而朝着苏木的手掌迎去。
只不过和最开始的杀气凛然不同,这次,手掌之上并未有半点威胁,就像是朋友间打招呼的击掌,轻轻碰撞在了一起。
纯白的真炁,如火势蔓延一般,引渡到其余三僧身上。
三僧身上,也有一股浑厚而又精纯的真炁,反馈给苏木。
场面一度宁静而祥和。
让金刚伏魔圈外的人,尤其是赵敏,见了后满脑袋都是问号。
什么情况?
刚才不还打生打死的吗?
怎么忽然之间就罢手言和了?
正想着,青年啧了啧嘴:“要我说,你们佛门的人就是太别扭了,明明一句话就能讲明白的道理,非要别人去悟。”
“拈花一笑也是,这次也是。”
“哈?”赵敏看向身旁的青年,更加莫名其妙了,金刚伏魔圈里面的事情,她尚且没有头绪,你又在说什么?
方证口诵阿弥陀佛,却是没有解释。
反倒是青年见赵敏满脸疑惑, 十分狗腿地提醒道:“二夫人,您仔细回想一下老和尚刚才的问题。”
“这金刚伏魔圈,按照他们佛门的说法,就是佛法的直观显现,所求并非敌、败敌,而是以佛性融化魔性。”
“可有资格破阵之人,无不是修为高深之辈,看这金刚伏魔圈三位宗师圆满的规格,保不齐一开始就是为了迎战大宗师的。”
“可能成就大宗师之人,心中真的还有魔性吗?”
“怕是就连蒙元的那二位,心境也已经澄澈无比,不需所谓的佛性来度化。”
“你是说,这金刚伏魔圈创立之初,所求的便是渡己,而非渡人?”没等青年说完,赵敏先反应了过来,眨了眨眼,有些不敢置信。
青年摸了摸下巴:“也不一定,要真赶上凑巧了,说不定连己带人一起渡了。”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疑是二老爷伸出援手,帮助那二僧......或许是三僧,消除了心中的魔性。”
“玛德,亏大了!”
说到最后,青年忍不住骂了一句。
而后目光幽幽看向了一旁喜上眉梢的方证,调侃道:“还是你们和尚会做生意啊,打一份工,能挣两份钱。”
“苏大人也不亏,不是吗?”方证没有反驳。
青年张了张嘴,想说不就是生死危机吗?
难道他还找不到第二个地方不被占便宜还帮二老爷把劫渡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他转念一想,貌似的确没有更合适的地方了。
以二老爷如今展露出来的手段,要是不禁绝天地元气,即便是宗师圆满,也未必能够给他带来致命的威胁,再不济,打不过还能跑。
而固然其他地方还有如少林这般的底蕴。
比如魔门,比如岭南。
但前者以苏木的身份前去太过危险,后者那个姓宋的刀道太过危险,又没个护道人。
武当倒也不错,可无论是大老爷还是二老爷,和武当的关系都应该十分不错,武当的一众高手,哪怕是把自己打废了,也不会真的对二老爷动杀念。
思来想去,还真就少林最为合适。
得出这样的结论后,青年也不免有些蔫了。
一旁,赵敏知道的情报不多,并不清楚青年在可惜什么,只是确认了一件事,并想着进一步确认一下:“这么说,苏木他没事了?”
“二夫人放心。”青年又瞬间振奋起来,一副狗腿模样:“二老爷已经度过了最难的关口,可以说破茧成蝶,现如今和三僧互通有无,虽然有些亏,可也能反过来从三僧身上汲取养分,以最大程度地充实底蕴......玛德!老和尚,你们敢不敢再抠门一点?!”
青年一开始还说的好好地,可看到了后面,见到三僧枯槁的模样,再联想三僧在此地枯坐三十余年,又刚刚拼上底蕴,跟二老爷大战一场,现在哪来的养分可以反馈回来?!
“施主还请稍安勿躁,此时之情景,虽然有些超出老衲与苏大人的预想,可也并未完全超出。”
方证笑了笑,佛门有八相成道的说法,即,释迦牟尼佛一生的八个阶段。
成道虽为八相中之一,然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
而在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在苦行林中修六年苦行,形体枯瘦,仍未见道,后放弃苦行,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
这才有了后面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克服种种魔障,最终成佛的事迹。
三僧自诩不能与佛祖相比,却也想走一走佛祖走过的路,便在后山枯坐三十余年,以求为降魔作准备。
当然,降魔一事,或许只有黄面僧知晓。
然无论是释迦牟尼佛,还是肉体凡胎的三僧,枯坐后,形体枯槁,缺乏补给都是必然会存在的问题。
而在二重身原本的预想当中,苏木无从补给,必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逼入绝境,那时固然能确保证性命垂危,可三僧未有消耗,其中二僧又魔念未除,风险着实太大,且就算侥幸这三僧心存慈悲,不下杀手,苏木也同样存在后继无力的问题。
因此才有了二重身与方证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