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原本厂里生意红火,效益好的时候其实就算吃白饭的人多些问题也不大,毕竟蛋糕做的足够大嘛。

不管是什么企业,只要做大做强了,总会有部分这种人,哪怕是政府这种人也不少。

沈旭东自己最初去奉玉市综合办时也整日想着摸鱼,不过他好歹还是干活的,可棉纺厂这些干部就说不准了。

这些企业一旦经营出现问题,需要节衣缩食时,问题就会直接暴露出来,并且加剧企业的倒闭。

现在也只有极少数有魄力的,转得过弯的厂长,才能剪除腐烂枝叶,带着国营厂能够在这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做大做强。

凌厂长别的不说,但性格上绝对是有些偏软念旧情,对于剪除枝叶尤其是这种背后多多少少有些关系的同志,肯定是做不出来这些事。

其实都不用要求开除他们,只需要让这群多余的人重新参与企业一线生产,那这家企业的就能活过来一大半。

沈旭东股份制改革的思路也在这儿,因为棉纺厂实际来说算不上大型国营企业,顶多是中型或者中大型国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并且因为门槛不高,技术也没有太大优势,所以股权分配“民营化”更为合适。

将棉纺厂改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权力也就是股权分配到实际的工人手中,重新分配蛋糕,管理层由股东大会设立董事会并重新构建一套现代的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也是采取优胜劣汰的形式。

其实这套模式在90年代初中期对中小型企业还比较普遍,到了后期或者末期中小型国营企业股份化改革就有些变味。

因为开始逐步推行“抓大放小”的政策,即国有大型国企实行“公司化”和中小国企实行“民营化”的策略。

一般当地政府对小国营厂都是打包卖给了企里目前的管理层,或者是卖给了某些民营老板进行兼并等等,只要能安置消化厂里目前的职工,许多条件都很灵活,有些半卖半送的意思。

事实上不少地区这种”抓大放小”的模式有他的弊端,并且许多地方政府的半卖半送是实实在在的“送”,真的是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好在大型国营企业主要是改制形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者国有独资公司,将企业内部重新调整改制为“公司化”。

不进行股份化的原因也简单,不少行业不允许民营。

并且因为体量太大,若是彻底“股份制”让基层工人掌握权力,他们并没有实际管理的眼界和格局。

一旦大国营企业选了个不适合经营的管理者或者发展方向,若是之后再经历一两轮调换后,这企业的家底直接败光所以很难实现彻底的股份制。

沈旭东与凌厂长又谈了不少关于改革的事宜,沈旭东最后也跟凌厂长有了三个保证。

第一,但凡是目前实际在岗的一线员工全部保留。

第二,棉纺厂原管理层和办公室重新进行改制,若是不愿意继续留在棉纺厂的同志可以实行工龄买断,但愿意继续留的,沈旭东不会强制要求下岗。

第三,原有编制但不在岗人员以及停薪留职的人员,若在正式改革前重新上岗并且愿意遵守改制后公司新的规定,则保留其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