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0章 当理论化为工具和武器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保护受害者!挖料,挖料!!”
“楼上冷静,坐等实锤,不过看起来八九不离十了...”
李乐快速滚动着页面,热度扩散速度比预期快。幂律分布起作用了,几个关键爆料帖成了枢纽节点。”
“嗯,”张曼曼接话,指着自己屏幕上的曲线图,“看这个传播速率模型,从昨天下午共同创业投资的聊天记录碎片被匿名账号在Naver知识人板块抛出后,经由三个本地的生活资讯类Daum Cafe转载,指数级扩散效应就开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尤其是在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个网络活跃高峰期,讨论量激增260%。看这里,”张曼曼指着曲线的一个陡峭拐点,“这就是?复杂系统演化理论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一个小小的时间点爆料,直接触发了舆论相变。”
“咔哒”,切换到一个饼图,“超过75%的相关讨论都倾向于认定爆料属实并对目标进行道德谴责。质疑声或者要求更严谨证据的声音不是没有,但占比不到8%,而且一旦出现,很快就会在回复里被大量负面评价淹没,甚至伴有轻微的人身攻击。”
李乐看过,指着屏幕上几个异常活跃的ID,“这几个,是水军还是自发加入的?”
“混合体。”张曼曼点开另一个文档,“我们安排的水军主要负责前期顶帖、引导讨论方向和适时抛出新料。但现在,大量真实用户已经被卷入,自发成为传播节点和道德审判官。”
“你看这个ID,正义的剪刀,就在自发整理时间线......回声室效应正在形成,这个封闭的讨论空间里,讨伐的声浪在不断自我强化。”
李乐没说话,手指在MSN对话框里飞快敲击南高丽文,和按照时间上线的车俊哲沟通着,片刻后。
“曼曼,车俊哲那边监测到,Naver知识in的教育板块,一个关于如何辨别留学生感情骗子的问答帖下,有人匿名爆料,提到了庆熙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狎鸥亭外国语高中棒球队这些更具体的标签,虽然没点名,但指向性极强。”
“所以,群体极化了?”张曼曼立刻接口,眼睛放光。
“最初的爆料只是怀疑和警示,但随着讨论深入,尤其是在这种封闭的、情绪化的环境里,群体的观点正在向更极端的方向滑落。”
“从可能有嫌疑直接跳到肯定是骗子,乐哥,这不就是群体极化理论现实的案例,缺乏理性引导,群体讨论只会让初始倾向走向极端?”
MSN的提示音急促地响起,李乐点开闪烁的车俊哲头像。
“李先生,热度已经起来了,现在不需要我们太多引导,很多人已经开始自发深挖了。但是不是有点太热了?会不会失控?”
车俊哲的文字里透着兴奋,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李乐想了想,敲起键盘,回道,“热度在预期内。?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是必然阶段,控制那边有人,你不用担心。”
“您是说,大小姐那边?”
李乐瞧见,没理他,扭头看向张曼曼和梁灿,“热度够了,范围也初步锁定在目标圈层。但火候还差一点。”
“我小姨子那边,富贞给的信息,她应该已经看到那些避雷帖,产生了疑虑,但还没到引爆点。我们需要加把火,把认知失调给她彻底引爆。”
“怎么加?”张曼曼摩拳擦掌。
“这就是第三阶段,投放财务疑云和时间线冲突的核心炸弹。”李乐笑了笑,在对话框里敲上字,“车俊哲,你的第三阶段资料准备好了吗?”
MSN窗口立刻跳动,“内,李先生!按您要求,准备好了。”
“核心是两份东西:一份是匿名受害者财务损失清单,里面部分真实数据脱敏处理还有合理的填充,另一份是关键时间点冲突对照表。”
车俊哲很快发来两个文件。
第一个文件标题,《血泪控诉!我的钱去哪了?——一位受害者泣血整理的“情感投资”账单》。
里面用表格清晰列出几笔“借款”或“投资”的时间、金额、对方给出的理由、以及后续结果。
金额从几千万到上亿韩元不等,理由五花八门,时间点集中在近两年。
第二个文件则更隐蔽,是一张关于郑宇哲的精确到月份的,最近几年在南高丽的行动时间线和行动轨迹,
张曼曼歪着头,听李乐给翻译完,咧嘴一笑,“得,这份财务清单利用从众心理和锚定效应,巨额数字会形成心理冲击,让看客更容易相信这人就是骗钱的,而时间线,呵呵呵,如果有人问过郑宇哲,而郑宇哲的回答和这爆料对不上,这就让认知失调瞬间拉满。”
“投对了,放策略呢?”梁灿抬脚,踹了踹李乐的椅子。
李乐想了想,一低头,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车俊哲,听好:”
“平台选择主攻Daum论坛最初那几个热点帖的评论区,以及新开的几个求锤得锤讨论串。用不同的、看似无关的知情人士的小号,分批投放财务清单的截图,注意,不要全发,发最有冲击力的几笔。”
“节奏控制要先放财务清单,制造贪财的初步印象和情绪愤怒。间隔一小时左右,再投放时间线行动轨迹,造成撒谎精、时间管理大师的舆论风向。”
“还有,重点让几个活跃度高、影响力大的关键节点ID,偶然发现并转发这些新证据,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快速扩散。”
“引导话术,让水军跟评方向集中把矛头隐隐指向郑宇哲的公共身份,施加现实压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后制造冲突点。知道什么是理中客不?”
车俊哲回,“不知道,汉字意思么?”
“理性、中立、客观。”
“哦,褒义词?”
“你觉得我给你说的是褒义词?”
“那是?”
“抛开事实不谈,我来说句公道话的这种人,明白了?”
“明白了。”
“安排一个理中客的小号,假装质疑爆料真实性,空口无凭,有证据吗?别是造谣吧?然后立刻由另一个小号甩出一份高度模糊化处理、但关键信息可见的证据。”
“比如你们之前搞到的监控图片,并配上像,朋友在酒店工作无意拍到,信不信由你,这种质疑加打脸的戏码,最能强化爆料可信度,让围观群众的认知天平彻底倒向骗子一方。”
信息发送,MSN那头沉默了几分钟,显然车俊哲在消化这复杂的操作。
终于,“李先生,完全明白,这就安排,保证让水军演好这场戏!”
“去吧。”李乐敲下回车。
房间里暂时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张曼曼记录数据的沙沙声。
忽然,梁灿问道,“咱们,这算不算亲手操纵了一场小型的数字时代猎巫?”
李乐摇摇头,“不算吧?咱们是在观测和引导一场必然会发生的社会情绪泄洪。”
“郑宇哲们自己挖坑的时候,就该想到有这一天。我们只是.....加快了进程,并确保洪水的流向相对可控,顺便,为理论的实践.....诶?”
李乐看向张曼曼,“数据收获如何?”
张曼曼笑着指着屏幕上刚刚更新的图表,“沉默螺旋的形成速率、?群体极化的触发阈值、?回声室效应在跨平台间的共振强度、?幂律分布下的关键节点影响力数据.....还有刚刚的?认知失调和?从众心理在舆论对抗中的表现.....”
“这些都是极难在自然状态下捕捉到的量化数据。”
“尤其是这种由线上爆料触发线下,再反馈回线上引发更强烈舆论的完整动力学模型,教科书上都找不到。”
梁灿看着两个同伴,一个是冷静的导演,一个是沉浸在数据收获中的学者,轻笑一声,摇了摇头,点上根烟,深吸了一口。
“行吧,学术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就是不知道现在,咱们的教具郑宇哲小朋友,现在感觉如何。”
“我管他呢。”
李乐看向屏幕上那些翻滚的、愤怒的、焦虑的文字。
虚拟世界的火焰正在按照预设的路径蔓延,灼烧着现实世界的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