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冬天的临安,能有一日暖晴,是难得的福气。

许是为了照顾李晋乔带着孙子出来玩的心情,第二天,连日阴云散去,天色碧青,日头黄黄地悬着,洒下些暖意。风却还是利索,刮在脸上微微的刺。

李乐驾着车,不紧不慢地沿着新修的湘湖路走。

这路平整,车却不多,与西湖边上的熙攘大不相同。

路两旁多是些落了叶的香樟,以及,大片大片的已经红透了的枫树和水杉。

枝杈疏朗地伸向天空,映着蓝底子,像极了一幅彩墨的留白。

远山淡淡,湖水也是淡淡的,不似西湖那般脂粉气浓。

岸边多见芦苇,枯黄的秆子顶着灰白的花穗,风一来,便软软地摇。偶有几只水鸭子,灰扑扑的,在靠近岸边的水面上扎猛子,屁股朝天,一晃就不见,隔一会儿又从别处钻出来,水面荡开一圈圈圆。

湖边泥地上,搁着几条旧渔船,漆皮斑驳,随着水波轻轻磕碰着土岸,发出“空、空”的轻响,像是睡着了在打鼾。

远处也能见到一两个垂钓的人,裹得严实,泥塑木雕般坐着,极有耐性。

薄光洒在湖面上,碎金似的跳动,看得人眼窝子也跟着暖了起来。

“这地方好吧,清静!”李晋乔坐在副驾上,对着窗外指指点点,似乎对自己挑选的地方的景色没有拉胯,以及今日的暖阳,甚为满意。

后座上,李椽文静,小手扒着车窗,黑亮的眼睛安静地瞧着外面掠过的树和湖。

李笙却不安分,跪在儿童座椅上,小身子扭来扭去,指着窗外咿咿呀呀,“爷爷,水!大,鸡,飞飞!”

果然,几只不知名的水鸟正从湖面掠过,翅尖点起细细的水纹。

“诶,是水鸟,傻孩子,不是水鸡。”李乐笑着从后视镜里看她。

“不吃,看!”李笙响亮地回了一句,逗得大家都笑。

大小姐忙把她按回座椅,“坐好,笙儿,一会儿爷领咱们坐大船去!”

到了船埠,果然比西湖边冷清许多。寥寥几只游船靠在岸边,多是些本地人来散心。船是老式的铁皮船,柴油发动机,突突地响,不算雅致,却合这湖的脾气。

李晋乔先下车,深深吸了口湖上空气,“这地方好,耳朵根子都松快了。”

李乐抱着李椽,大小姐牵着李笙,也先后下来。李笙一见那水,便兴奋地跺脚,“船!大船!爷爷!!”

“诶,看见了,坐不坐啊?”

“坐!”

李椽则搂紧李乐的脖子,小脑袋转来转去,黑亮的眼睛打量着水波和那些陌生的船只,有点怯,又有点好奇。

船家是个黑红脸膛的汉子,揣着手,倚在亭柱旁晒太阳,见人来,也不急切,只慢悠悠站起身。听见要坐船,便搭好了扶手。

李晋乔走过去,与他搭话,谈妥了价钱。

“上船当心,脚底下稳当点。”老李先踏上去,船身微微晃荡,他站稳了,回身伸手,“来,笙儿,爷爷抱你过来。”

李笙却不肯,挣开大小姐的手,非要自己尝试,小脚试探着往船帮上踩。

老李在一旁护着,“慢点,对,手扶着爷爷。”

看李笙那小心翼翼又跃跃欲试的模样,大小姐诶忍不住笑。

最后李晋乔还是半拎着把李笙接了过去,安置在船舱中间的小凳上。等一家人都上来,船家解了缆绳,在船尾推了一把,小船便轻轻荡离了岸。

船离了岸,机器声更响,推开层层水波,缓缓向湖心驶去。

到了湖上,视野豁然开朗。岸边的景物向后退去,湖风更无遮拦地吹来,带着湿润的水汽和一丝凉意。老李忙给两个孩子紧了紧帽子和围巾。

水面不像夏日那般碧绿,透着些冬日的沉静,甚至有些地方泛着淡淡的灰蓝。

阳光直射下来,才能照见水下隐隐的水草。远处的山色倒映在水中,轮廓有些模糊,晃晃悠悠的。

“爷爷,船,动!”李笙兴奋地在李晋乔怀里蹬腿,小手不住地拍打着爷爷的胳膊。

“嗯,动,在水上走呢。”李晋乔搂紧她,怕她栽下去,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

李椽则由李乐抱着,依偎着,小手指着水面某处,小声地“咦”了一下。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一枯枝漂过,上面竟停着一只胆子大的水鸟,正歪着头打量船上的人。

等到船至湖中心,李笙扒着船帮就要伸手去够那水波。老李忙拦腰抱住,“哎哟,这可不敢,凉得很,再栽下去!”

李乐也慢慢把李椽放在对面凳上,让他也扶着船帮看。

李椽开始有些紧张,小手抓得紧紧的,但见那水光荡漾,鸟儿低飞,渐渐也放松下来,小嘴微微张着,看得出神。

“你看那边,”李晋乔指着远处一片枯黄的秆子,“那是藕塘,夏天来,荷叶铺满,开花的时候才好看。”

李笙似懂非懂地点头,“发发!爷爷,好看!”

“对,好看。等夏天,爷爷再带你来划船,看荷花,好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李笙响亮地应道,又扭头看看李椽,“船,椽儿,发发!”

李椽眨眨眼,似乎是在纠正,“花~~~~”

“冷么?”李乐问大小姐。

“不冷,太阳晒着挺舒服。有点儿像夏天盖着棉被,开十六度的空调。”大小姐笑着,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这地方真好,安安静静的,心里都敞亮了。”

李晋乔接话道:“是喽,西湖虽好,就是太闹腾。过日子么,还是得找点清静地方喘口气。”

说着,指向远处一片尚显荒芜的湖岸,“瞧见没,那边以后估计也要建公园、修亭子。趁现在还没太热闹,多来看看。”

船速度慢了下来。四周愈发宁静,只有发动机单调的突突声和水波轻拍船帮的哗哗声。

放眼望去,冬日的湘湖确有几分萧瑟,山寒水瘦,林木凋零,岸边不少地方还裸露着黄土。

但仔细看,萧瑟里却藏着生机。

那湖水沉静,却孕育着来年的丰茂。山峦暗淡,山腰背阴处偶有几丛松柏,顽强地透出深绿。枯黄的芦苇丛中,似乎已有极细微的嫩芽在根部蓄势待发。

一切都沉睡着,却又在默默地准备着,只等春风一度,便要改换天地。

李笙看腻了水,开始对船上的一切感兴趣,颤颤巍巍起身,老李紧紧拉着她的小手,让她在船舱里小心地走动。李笙对那个咚咚响的铁皮船底产生了兴趣,用小靴子去跺。

李椽也挣扎着要下来,学着姐姐的样子走,却更小心,走两步就回头看看妈妈。

“慢点儿,都慢点儿。”李晋乔弯着腰,护着两个小家伙,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仿佛这一刻,所有的案牍劳形、世间烦扰,都被这湖风吹得干干净净了。

“爷爷,看!”看过水里的游鱼,李笙忽然又指向一处。

“哪儿呢?啊,那是个小岛。”

“岛?”

“对啊,四面环水的陆地就叫岛。”

看着对自己解释一脸懵懂的李笙,李乐摇了摇头,毕竟才两岁。

倒是大小姐对不远处的那个生长着茂密树丛的小岛来了兴趣,问李晋乔,“阿爸,你知道这个岛叫什么么?”

“是叫什么星来着?”

“掬星岛。”一旁操船的船家插话道。

“啊,对,掬星岛。”李晋乔点点头。

“有来历?”李乐看向船家。

“有,清末民国的时候,有个叫周易藻的举人,中举后补了个知县,可那年月补什么都没用,清没了,就回家来,在这岛上修了“辛庐”,写了本《湘湖志》,后来还当过这边的小学校长,算是本地挺有名的文人。”

“哦,这么回事。”李乐瞅瞅那个小岛,林木环绕中,隐约可见一栋飞檐青瓦的建筑,又问道,“现在能上去?”

船家摇摇头,“现在可能不得行啊,这岛被人包了,要改成什么私人会所,现在正在修缮,非请勿入。不过以前也没什么,就几间破屋,鬼里鬼气的。”

“好么,这地方改成私人会所,倒是挺有意境的。”

“意境啥啊,就是一有钱人弄来吃饭的地方,还搞得这么隐蔽,谁知道里面有啥勾当。”船家嘀咕道。

李乐笑了笑,“绕一圈呗,咱也瞅瞅这什么会所。”

“行嘞,坐稳。”

小船围着掬星岛绕了一圈,除了里面叮叮当当的装修声响,倒也看不出什么来。

又围着新开辟的湖面转了转,这才回到岸上。

下了船,俩娃又被船埠旁出租双人自行车的吸引,拉着李晋乔去看,然后哼哼唧唧。

“想骑车车?可你们太小,骑不了的。”大小姐在身后给俩娃解释。

可老李多会惯着孩子,左看右看的,瞧见边上,有一辆小三轮。

便过去找租车的人问,“这车,谁的?”

“我们的,怎么?”

“能借我骑骑?”

“那不有自行车么?”

“娃太小,骑不了,蹬这个,拉着跑。”

“私人的,不给借,要想用,二十块,不能少。”

“十块。”

“十五。要是再租一辆双人的。给你算十二。”

“儿砸,掏钱!”

于是,李乐和大小姐两人蹬着辆双人自行车,跟着老李骑的还带着“环卫”字样,车斗里坐着李笙,李椽的小三轮,沿着环湖骑道溜达了一圈儿。

看着俩肉嘟嘟的娃,坐在车斗里,兴高采烈拍手叫好,老李愈发精神抖擞的样子,李乐冲大小姐说道,“这以后,咋办?”

“没事儿,不还有阿妈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