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这东西虽然没犯什么忌讳,也没记录宫廷秘闻,即便是被人看到了也无妨,毕竟没牵涉什么机密,不是官场上的事,便是民间的事,都不算是隐秘,但顾正臣还是不希望被外人知道。

毕竟这意味着,人不在金陵,可眼睛耳朵还在金陵。

方大川低声道:“老爷,范夫人入府的时候动静很大,这事朝廷必然看到了,一些官员,隐隐约约,想要借此上书,暗示皇帝。”

这才是最机密的事,不具文字。

顾正臣端起茶碗,轻声道:“我知道,这事不必管。他们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直接。”

方大川不理解:“他们想让陛下警惕老爷?”

顾正臣呵呵一笑,摇了摇头:“差不多吧,但更直接一点的是,他们用这个举动在告诉皇帝,封赏的时候,只能给赏,不能再封了。这些人真正的目的,是劝皇帝,千万不要封异姓王。”

方大川恍然:“竟是这般!”

顾正臣一开始也没想明白,可过了一晚,这事也就想通了。

官员都知道顾正臣北伐功高,不仅击败了元朝主力,还俘虏了元大汗。

若事情到此为止,也无所谓。

皇帝只会嘉奖一二,给赏赐,大家也都认可。

比如徐达、李文忠,他们一个灭了元廷,一个拿下和林,这都好说,也好赏赐。

可麻烦就麻烦在了顾正臣拿回了传国玉玺!

不管多大的功劳,该怎么论怎么论,功劳簿中都写着,多少俘虏、多少人,都能量化。可传国玉玺的功劳,这怎么写,如何评估?

没人可以评估这份功劳!

朱元璋也清楚这一点,一笔笔功劳再加上传国玉玺,那顾正臣还怎么封?

这背后还有一笔征调徭役,东北大开发的功劳没算,再追下去,占城国的归顺,那不也是顾正臣的功劳,这一笔军功,那也是至今还封赏过……

所以,官员用一种自发的行为,或者说顺势而为的方式,实现了一次对皇帝的“上书”,那就是说:

顾正臣当个镇国公,就有了眼下的权势。

你若是再封个异姓王,那他家但凡有点事,文武群臣可都要去他那里了,这奉天殿,还有谁在呢?

这种行为背后的进言,明显是奔着朱元璋多疑的性子去的。

顾正臣起身,看着不远处早已等待多时的范南枝,轻声道:“这些人啊,将陛下看轻了……”

方大川虽然不明白顾正臣是什么意思,但可以从顾正臣轻松的神情上看出来,这件事对镇国公府没啥影响,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顾正臣、范南枝在逛街,而在不远处,总有那么几双眼睛盯着,尾随在后。

林白帆从这些人身边路过几次,很是奇怪,锦衣卫中的人,哪里来的胆量盯着镇国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