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高俅汇报工作 (1 / 1)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方七佛一脸凝重,对着方百花说道:“七哥再问你一句,你一定要如实回答,此事重大,你也知道的,这位张公子为何要相助?”
方百花也知道轻重,知道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不说清楚,怎么能让方家放心,这位张公子和方家无亲无故,为什么要帮助我们?
于是方百花羞红了脸,低下头去,用蚊子般的声音说道:“这位张公子好像是看上我了。”
方七佛此时也知道方百花将要说的那句话关系到明教和方家的生死存亡,当即运气凝神,使出了闻名江湖的听风辨音之术才隐隐听到方百花所说的那句话,心中大喜,自己虽然已经猜到了,但终究还是方百花说出来比较放心,也只有如此,一切才能解释得通啊。
方七佛此时也顾不得伤势,向方百花表示自己要立刻赶回方家,让方百花一定要稳住张安安,并暗示方百花必要时要有牺牲自己成全方家的大局观,说得方百花一阵害羞,红着脸低着头。
方七佛说完就大步走出了小院,皇城司也得到高俅的命令,并不阻拦,还说奉高大人之命,牵来了一匹快马给了方七佛。
方七佛道谢过后,翻身上马,也不敢耽搁,起手一鞭,赶回方家去了。
且说高俅在皇城司,早有手下把方百花和方七佛的谈话报来,待听到方七佛已经赶往方家之后,高俅便直接进宫去了。
原来高俅见方家和明教已经入了自己的算计之中,现在当然是要去和宋徽宗赵佶禀告一声,这也是高俅能深得宋徽宗赵佶欢心的一个原因。
你想啊,哪个领导不喜欢手下勤汇报,如果下属不汇报,直接把事办成了,领导还要不开心呢,你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啊。不请示不汇报,私自行动乃是做下属的大忌。
当然了,什么时候汇报也是很重要的,下属若是什么都没做,就直接向领导汇报,领导就会想,到底谁是领导啊,你什么事都没做,就来汇报,难道要我来教你怎么做?那要你还有何用?
现在高俅前来汇报时机掐得刚刚好,高俅已经可以肯定,因为张安安和方百花的缘故,方腊和方家族人必定会来东京,你想啊,不到最后一步,谁愿意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起兵造反啊,何况高俅还给方腊一个进皇城司的机会,等于是给了方家一个进身的机会,方家只要是正常人就该知道怎么选了。
如果宋徽宗赵佶不同意放过明教和方家,那没关系,等方腊和方家族人来了东京,什么时候抓,怎么抓还不是官家说了算。
当高俅来到宫中,把自己的计划和宋徽宗赵佶汇报了一遍。宋徽宗赵佶来兴趣了,很是高兴。
前面就说过,宋徽宗赵佶的这个皇位来的比较偶然,属于意料之外。所以现在的大宋朝廷里的官员没一个是宋徽宗赵佶的人,自然也就得不到宋徽宗赵佶的信任,不得已,才让以前府中的高俅执掌皇城司。要知道高俅的出身可是街头泼皮,破落户啊,由此可见宋徽宗赵佶是多么的缺人了。
那宋徽宗赵佶你不会早点和朝中大臣结交吗?那肯定是不行的了,要知道赵佶当时是皇弟,哥哥还在皇位上,你一个做弟弟的,不好好遛遛狗、骑骑马、画个画、欺负一下良家妇女啥的,你和朝中大臣结交,你想干嘛?
所以宋哲宗在位的时候,赵佶是只顾着玩乐,不关心朝政,就算是王都太尉王诜那也是因为是爱好相同,最重要的是王都太尉王诜那时因为蜀国公主一事,不受皇帝和朝廷待见,是个边缘人物。这下,皇帝哥哥满意了,赵佶小弟弟还是不错的嘛,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等宋徽宗赵佶意外地做上了皇帝,先是向太后垂帘听政,那时朝中大臣自然都是向太后的人,和宋徽宗赵佶也没有什么关系。赵佶自然还是摆设,向老太后证明,太后啊,我这皇位是你让我坐的,你放心,你想怎么玩都行,我不会干涉的,我等得起。于是向太后高兴了,这小子不错,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好不容易宋徽宗赵佶等到向太后去世了,开始亲政,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发现此时的朝中大臣分成了新旧两党,宋徽宗赵佶想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新党赞成,旧党就反对,旧党赞成的,新党就反对,总之不管什么事,总有一党是反对的,那还怎么做事呢?
于是宋徽宗赵佶改元:建中靖国。建中,所谓建立中正之道。靖国,是以荡涤海内污秽。取“建中靖国”这个年号,是表示自己准备平息纷扰已久的新旧党争,还朝政以清爽。
可新旧两党一看,呸,小屁孩你懂什么啊?我们在为你爸爸、哥哥工作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哪凉快哪呆着去。
要知道这大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太祖赵匡胤在生前立下的“勒石三诫”,这其中的第二诫就是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徽宗赵佶也是在登基的时候,才有资格到太庙中去看这一祖训,这才知道的。
于是宋徽宗赵佶一看这个情况,知道自己想做个和事佬是个大错误,把两党众人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怎么办呢?宋徽宗赵佶把牙一咬,既然这样,那自己就拉一党打一党,这样自己才能在朝中喊出声音来。
于是建中靖国这个年号只使用了一年就匆匆下马,宋徽宗赵佶宣布了今年的年号为崇宁,告诉那些个大臣们朕放弃调和党派矛盾,旗帜鲜明的崇尚、恢复熙宁变法。
新党一看,原来官家是我们这边的,那官家有什么提议,我们要支持啊。所以当宋徽宗赵佶提出要让高俅执掌皇城司,虽然高俅没有战功,出身也差,但新党支持啊,所以高俅这才正式踏上了大宋王朝的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