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温辞安某种闪过一抹极其惊讶的眼神, 他乃是最正统的读书人,最讲究不动如松,喜怒不形于色, 为人又这般板正肃然。

所以沈绛瞧见他这般神色,反而也被惊讶了下。

她小声问:“这个名字,是不是提不得?”

许久, 温辞安罕见点头:“若是旁人问我,我必会说一声, 我不知道。”

沈绛微微怔住。

连这样不惧一切的温辞安,都能说出这种话,可见卫楚岚这个名字的背后, 肯定有着一个极其血腥残忍的故事。

温辞安眺望着远方,沉思了一会儿,才说道:“三姑娘,应该不知如今的内阁首辅顾敏敬顾大人,乃是我的座师, 我能入都察院也是深受顾大人之恩。”

“当年我在翰林时, 曾替顾大人整理书稿, 时常来往于他家中, 无意中在他书房里发现了一副字。”

提到这件事,温辞安这样冷淡的性子,竟也生出了无限感慨。

他至今还记得那副字,一打开, 笔锋如游龙, 浑厚锋利, 扑面而来的金戈铁马之气势, 哪怕只是看着, 都仿佛能感受到下笔之人,胸有长风万壑。

温辞安被这样一幅字震撼,久久舍不得放下。

直到顾敏敬出现,他这才发觉自己的失态,连忙请罪。

顾敏敬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问道:“子瞻,你觉得这幅字如何?”

温辞安再次望向这幅画,思索了许久:“学生觉得,这幅字豪迈壮阔,气势恢宏,写这幅字的必是豪气万丈之人。”

“果然,你也看出来了。”顾敏敬极为珍惜的,从他手中接过这幅字。

这位朝堂之上说一不二的当朝首辅,脸上带着无尽的感怀,他的眼睛紧紧盯着画卷上的字,似乎想要透过这幅字,看到当初的故人。

温辞安从未见过老师这般,忍不住低声问道:“老师,不知这幅字是何人赠与?”

“他的名字,十几年前响彻天下,可是如今说出来,只怕早已经没几个人听说过了。”顾敏敬慢慢将字卷了起来,轻声说:“老了老了,总是忍不住响起过去的事儿。”

只是顾敏敬卷到一半,突然说:“这幅字若不是因为没有他的印鉴,只怕我还留不得。”

这也是温辞安觉得奇怪的地方,刚才他打开,看完之后,就寻着末尾,想看看这字乃是何人所写。

因为这样的字,哪怕是随手写下,也一定会留有名号。

偏偏上面什么都没有。

“老师越是这么说,我反倒越想知道这位先生名号,能写出这样一幅画的人,可见心中必有乾坤锦绣,让弟子心有向往。”

顾敏敬已将字画重新卷好,只见他细细扣上,长叹一声:“可惜你生完了二十年。”

温辞安惊讶:“为何?”

“因为他早已经离世。”

后来温辞安才知道写这幅字的人,名为卫楚岚。

沈绛听着他说起这件往事,竟真的对卫楚岚这个人产生了好奇。

温辞安抬眸,看着眼前的这一片寒江,目光所及之远处,江水与天色一线,倒确实是个回忆往昔的好场景。

她问:“世子殿下说卫楚岚谋反叛国,满门抄斩,可是真的?”

温辞安:“后来我也曾小心查阅过关于卫楚岚之事,很奇怪的是,关于他的资料,竟已全部被焚毁。按理说,哪怕是谋逆叛国这样的大罪,即便是满门抄斩,也一定会留下卷宗。可是关于卫氏谋逆的一切卷宗,皆不在都察院。”

沈绛惊讶:“那在何处?”

“皇宫。”

“他生前是个什么样的人?”

温辞安既已经开口,便毫无保留,说道:“卫楚岚出身显赫,却年少成名,以十七岁未冠之龄,大败北戎人,当年北戎乃是漠北第一大部落,王帐一声令下,草原部落皆得听令。也正是因为他,北戎八部才分崩离析,一直到近年,才重新整合。”

“他是不世出的帅才,当时已是先帝在位的末年。前朝皇子之争,比起如今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他慧眼识明主,效忠了当今圣上。”

沈绛沉吟:“难怪那个人说,没有卫公,就没有今上。”

原来是真的。

“只可惜人的野心是无法制止的,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帅才,竟也走上了不归路。”

温辞安不无感慨道。

沈绛抬头望着他,反问:“温大人,也觉得他是真的谋逆叛国?”

温辞安神色端肃冷静:“谋逆之事乃是重罪,需得三司会审,圣上亲自过目,方才能定罪。没人能将这样大的一个罪名,栽赃陷害给一个重臣。”

“你可知当年卫楚岚官至何位,圣上亲封他为镇国公,他亦是天下兵马大元帅。”

沈绛轻蹙着眉头,明明这个名字对她来言,只是个刚听说过的陌生人名字。

冥冥中,她却想要说什么,替他辩解。

“可你看我爹爹,他不也是被冤枉的,也有人诬陷他贪功冒进,贻误战机。朝堂之上,错综复杂,或许当年是有人……”

沈绛想着温辞安方才说的话,突然停了下来,心头砰砰直跳。

卫楚岚是皇上亲封的镇国公,更是兵马大元帅,若是真的有人能陷害他,那么这世间就只有一个人。

她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反而是温辞安说:“三姑娘,我不知你是从何处听到这个名字,但是我可以告诉你。陛下极厌恶此人,听闻卫楚岚死后,陛下曾密令史官,将此人一切记载都尽数抹去。有一位史官不从,圣上便杀一人。有两人不从,便杀两人。”

当年史馆史官竟被屠戮半数之多。

永隆帝虽是强势君主,但并非是严苛□□之君王,这件事还是他自登基之后,头一次不讲道理的大开杀戒。

朝堂上下震惊不已,先后数百大臣,跪在金銮殿前的广场上。

沈绛听到此时,也惊诧不已。

她与永隆帝虽只有数面,可是在金銮殿上,面对自己弹劾他的亲生儿子,永隆帝还是对她留了情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