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分一杯羹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在赵士程过着朴实无华的治国生活时, 工业的血液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正悄悄扎下根系。
十余年来,密州的船舶厂在巨大资本和技术的支持下, 造船技术有了巨大提升——钢铁, 和船钉的出现,让造船速度碾压了沿海的船厂,海上贸易的扩大,又提供了更多的造船订单。
如今,两广之地的海商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把一船船硬木拖在水中,一路向北,用来换取密州那珍贵的货物,来回几次,就能赚到一艘新船的钱。
海贸的兴盛,自然也催生了庞大的水手产业,大宋本来就是商贸极为繁华的朝代,不限制土地兼并造就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不得在城市里挣扎求活,他们没有资本, 没有家宅, 只有一条性命与朝不保夕的生活。
但他们拥有把一条性命拿来豪赌,挣一个未来的胆量!
密州的商贸造就了大量的海商, 他们收拢着河北、江准甚至是辽国的贫民们, 将他们带上了大船,有些便扎根在风浪之中生活, 还有许多, 会在风浪之中奔赴南海之地。
会有这样的事情, 是因为商人们发现了可以和密州进行大量交易的东西。
和香料、象牙、犀角这些少量交易不同,赵士程在广西之地种的甘蔗林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生,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
两广、海南都有大量的热带地区,极为适合甘蔗生长,而种甘蔗需要大量人手,两广的大户们除了在抓山蛮来种地外,也大量收纳北方人手前来开垦。
甘蔗产量大,糖也是比盐价值更高的硬通货。
一开始时,福建、两广诸咱的大户是看不上这点蔗糖的钱财的。
但凡事不怕做,就怕比。
当几家快要败落的小户靠着蔗糖赚到钱财,开垦出土地,变成新的大户后,在模范效应的引领下,哪怕反射弧再长,十几年过去,也反应过来了。
没有人和钱过不去,钱不仅仅是代表着粮食、土地,还代表着人脉、权力,便是朝廷派到岭南的官吏们,也打起了精神,把这视为政绩,开始给出各种方便。
但是岭南能开垦的土地实在不多,于是很多人便打起了夷州的主意,开始大量招揽人手,前去夷州岛开垦土地,种植甘蔗水稻,不过夷州本地的土著十分凶悍,去夷州的风险很大,去的人不多,大多是福建、江南一带的家族在以举族之力开垦——他们大多已经有了上百人的商船护卫队,能在夷州沿海建立据点,同时也拥有夷州的海图。
当太子殿下开始监国后,并且发出勘海策、求取世间海图之后,岭南的大户们的动作便更快了。
和密州交易了十数年的他们敏锐地感觉到,这位太子绝不是简单人物,以他对海上贸易的重视,将来的岭南,必然会有巨大的变化,他们想上这一艘船。
……
“一艘海船在华亭搁浅,这种小事居然也上报我这来?”又是打卡上班的一天,赵士程一大早就被送来的奏折气了个倒仰。
不是他上纲上线啊,而是这种事情如果都要上报,那他一天别说睡觉了,估计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就算不悦,他还是打开了这封奏书,能当知州的都不傻子,能上这种事情,这船肯定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目十行地看完,赵士程少见地皱起眉头。
这书中内容很简单,就是一船准备南下出海的的船在杭州弯搁浅,船上清查出近万贯铜钱,没有其它货物,再简单点说,这是一艘大宋禁止的走私船。
大宋因为货币十分精致、份量十足,是周边国家的硬通货物,无论是西夏辽金还是东南诸国,都用大宋的货币,所以,大宋的货币外流极为严重,因此,朝廷严禁将铜钱贩卖到国外。
奏书中还写道,自从海贸繁华开始,东南钱荒便十分严重,不仅如此,东南海贸引得沿海人口流失,每失去的人丁,都是国家税收来源,希望朝廷能对海贸进行更严格的管控,避免朝廷遇到更大的损失。
赵士程看了一下这奏书的留名,是杭州的秀州的新知州,名为李光。
钱的问题,好像也是时候解决一下了。
大宋的钱币问题一直是大问题,因为钱荒,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朝廷出的办法,就是乱发货币,什么当十钱、夹锡钱害民甚重,大家会尽量把劣钱拿来用,保留好钱,以至市场上劣币反而驱逐了良币。
大量良币,流向海外——因为海外的商户可不认劣币,这玩意只能欺负国内小民。
所以,他如今需要做下的决定就是,要不要发行纸币。
做镍铁币暂时不用想,镍矿都在甘肃,那里是西夏的地盘,金银的存量大宋也不太多——说来让人生气,银大多做岁供去了辽国,就算贸易赚回来,赚回来的也是大宋流过去铜钱。
所以,要收刮外国钱财,纸币才是不二之选。
他脑子里有一万种防伪的试剂,□□什么的,不是大问题。
问题在于,纸币先前被蔡京玩坏了,用盐钞、交钞来回做废了三次,以至于商户之中,普遍产生了心理阴影,对纸币极为抗拒,强行推出,效果必然不会太好。
赵士程思考许久,让人把张叔夜、山水、宗泽等心腹都叫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