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纳吉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过了六七两个月份,天一凉,很快就入冬了,入冬之后就是过年,日子过得可真快。
燕明荞还记得,顾家来提亲的时候,她觉得日子过得可慢了,但眨眼间,就到五月中旬了,还剩半个多月,就要纳吉,而后是定亲宴。
现在想想,其实日子过得一点都不慢的,只是送个兄长,就过去小半日。
兴许定亲之后日子过得更快,燕明荞自知日子过得快,可能过不了多久就到成亲那日了,所以她想多陪陪母亲。
五月后头的事几日,只要不出门,除了早饭,午晚两顿,燕明荞都是去正院用的。
十八那天,燕明荞在花园见了虞小娘的七姑娘明蓉,今年九岁,看着活泼可爱。燕明荞想,自己出嫁后还有人陪陪母亲,不然母亲在府上太无趣了。
所以她就带着明蓉跟母亲一块儿吃了顿饭。
但沈氏饭后和燕明荞说,以后不用这般,“我只有你,明玉、明轩、明烨这几个孩子,再多,不是我的孩子。明蓉她们,自小养在她们小娘身边,也和她们小娘最亲近。母亲知道你是怕我没意思,但有你们四个就够了。”
生儿育女就是这样,若非有明荞,她在明玉出嫁后就一个人了。
沈氏觉得明荞这个女儿没白养,看明轩明烨,有了自己的小家后,更有自己的天地,这就往外走了,只能靠书信联络。和儿媳妇自然隔着一层,孙子还小,她做婆婆的也不好常给抱到正院来。
而明玉出嫁得早,那会儿明荞才九岁,明玉觉得还有妹妹陪着她,如今婚姻美满,她也放心。只是等明荞出嫁后,她恐怕真就一个人了。
燕明荞道:“那等熙延长大了,我带他过来和您一起吃饭。今日我还去看了呢,胖乎乎的,可有意思了。”
她得想个办法才是,让母亲没那么没意思。
家里人最亲近的,就是二嫂了,明蓉不行,比她大的明芸肯定也不行,燕明荞跟章辛媛说了说这事,也没求别的,就让她常过去看看。
章辛媛答应得很痛快。
“反正你二哥也不在家,延哥儿现在还喝奶呢,我也没办法跟他一块儿吃饭,我一个人吃饭也没意思,这样,以后我就跟你去正院和母亲吃,每天都去。”
章辛媛是心大的,跟谁吃都是吃,况且正院饭菜比静安堂的还好吃呢。
往深里想想,若是她以后能抱着延哥儿去正远,那时间久了自然感情深,婆婆自然更喜欢这个孙子,大嫂六月份产期,得入秋才回来,那延哥儿既是长孙又得喜欢,那日后肯定得好处呀。
章辛媛不禁想,还好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要是那种争强好胜的搅屎棍,那许静姝不在燕国公府的日子,她估计能把这个世子之位给弄来。
还好还好,只是常去看看,不算什么。
有章辛媛在,正院比以前更热闹,一个爱说爱笑还爱逗母亲笑的嫂子,上哪儿找去。
而沈氏也觉得热闹多了,她今年三十九岁,再过几年都能过寿了,人年纪大了,是喜欢热闹。
沈氏一高兴,就想给女儿和儿媳妇好东西,要么是首饰,要么是料子,要么是补品。
于是章辛媛去得更殷勤了。
燕明荞觉得她还算了解二嫂的为人,二嫂爽利大方,虽然偶尔看重钱财,但是时间久了肯定会有真心。
这样,就算她真的嫁人了,母亲这边也放心。
这样吃饭一直吃到了五月底,入夏之后燕明荞就很少出门了,顾绵也是,她就来过国公府一次,还因为在路上太热,马车里就像蒸笼一样,回府之后就再也不出门了。
六月初更热,但顾言心比天气热多了,他请了初六的假,一早换好衣裳,去面向祝州老家的南方河水旁,纳吉请示祖先,风平浪静之后,便和陈氏以及安阳侯夫人去给燕国公府送聘书。
聘书也是婚书,等成亲后还要去官府留存,户籍也得改了,这亲才算真的成了。
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结亲都是如此,若不去官府,那这亲事也官府不认,哪怕是拜过堂,亲事都不作数。
婚书送了过来,红底黑字,从右至左是——
两姓婚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日白头到老,桂馥兰香。
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雁谱。
然后就是顾言和燕明荞两人的名字,上头还有证婚之人,双方的生辰八字,父母姓名……
周全得不得了。
这就是两人的婚书。
上面字迹极其工整,下笔游刃有余,燕明荞看了好几眼,然后悄悄问顾言,“这婚书是谁写的?”
燕明荞是见过顾言字迹的,这个显然不是,都说婚书是由新郎的父亲写,难不成这个真是顾太傅写的?
顾言说道:“是我父亲,怎么了?”
燕明荞:“我是听说顾太傅的字画千金难求,就想问问这个是不是你父亲写的?还真是呀。”
顾言道:“这个的确是,但是咱们的婚书可不能……卖了银子去,你若想要,我再去求父亲给你写一份就是,你想写什么,再抄一遍婚书?”
那肯定不能还写婚书了,燕明荞张张嘴,见顾言看着自己,眼睛里好像装着星星,她想,婚书也不错,就改了口,“就婚书吧,我想描个绣样,然后把这个绣下来,到时候再装裱起来,你觉得如何?”
顾言笑了笑,道:“我觉得甚好。”
当然好了,挂起来就能日日看见。
送了聘书,陈氏一行人在燕国公府留了顿饭。还有三日,就是纳征举办定亲宴的日子,到时候顾家把彩礼送过来,然后再请燕国公府的众人,以及两家的亲朋到太傅府参加定亲宴。
倒也不用燕明荞做什么,不过沈氏肯定是要跟着待客的,毕竟国公府的亲戚是看在国公府的交情才过来,她得招待才是。
顾家亲戚还少一些,今日过来,陈氏也问问都请哪些人,摆个多少桌合适。陈氏已经把菜单定下了,她觉得燕国公府的亲戚多,所以先准备了一百桌的饭菜。
沈氏算着国公府这边,估计得有六十桌客人,顾家客人少些,也就三十来桌。
跟陈氏估算的也差不太多。
请的都是盛京人,毕竟定亲不比成亲,住得远的客人得成亲才能来。
沈氏觉得亲事定下来就好,但心底对顾家的彩礼没抱太大期望,毕竟顾家的家底摆在这儿呢,顾太傅是一介清官,陈氏出身清贵,自然不可能拿大把大把的银子来送彩礼。
只要差不多就好,也没必要非和别人比。女儿陪嫁多些,到时候也能十里红妆。
但等到初九那日,顾家一早来送彩礼,礼书上的东西还是让沈氏惊讶。
她也管了许多年家,这么大致一看,差不多也能估算出有多少银子了。
陈氏曾经说过,顾言自己做生意,每个月有几百两银子的入账,做了几年生意,攒了两万多两银子,差不多全砸到彩礼中了。
一个庄子一个铺子一个宅子,外加不少首饰和家具,加起来也有两万两银子了。
对燕国公府来说的确算不上什么,但对顾家来说,真的不少了。
彩礼和嫁妆不一样,这彩礼就算是娘家全留下,男方家里也没话说。顾家送这些之前必定是想过,这些彩礼燕国公府可能会留下。
但还是给送了过来。
沈氏现在觉得顾言是真的不错,这有没有银子是一回事,对待明荞认不认真又是另外一回事。
虽然说这彩礼她是不会留,肯定等明荞出嫁都给带过去,但是这事办得就让人舒心。
顾言是觉得这些银子留着也是留着,给明荞他心里高兴,至于给了之后燕国公府怎么处置,那就是燕国公府的事。
再说他以后还能再赚钱,又不是只有这些钱。
而且顾言是真心觉得,沈伯母把明荞养这么大,并不容易。那得付出多少心血才能把明荞养得这么好,这就便宜他了,所以多少彩礼都不为过的。
其实顾言觉得,这些彩礼比不过明荞二姐的,当初镇北侯拿一半家产做彩礼,他比不上,但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他觉得好的。
让明荞风光出嫁。
一并送来的还有顾太傅写的婚书,和纳吉那日送来的一模一样,反正燕明荞拿来也不作别用,一样最好了。
燕明荞看了看,一会儿还要去太傅府赴宴,等回来再描样子,到时候慢慢绣,再装裱,只要出嫁前绣好就成,她想放到那个家里去。